第927章 收回,懲戒

  莫安北是鎮守望安山的將軍,從前也是武安侯手底下的人,難保此人聽聞武安侯叛逃不會生出什麼別樣的心思,元帝才想著要好好敲打他一番,以免再出此類事件。

  十位督軍都攔不住武安侯,這次派上飛龍軍,其中意味著什麼,蒙天奇再清楚不過。

  這件事情也算下了定論,從此翻篇,兩位統領都知道,待到國喪過後,必定是一陣血雨腥風,別的且不說,肖震的兩位兄弟肯定是活不了了。

  不止他們,其府上的家眷怕是都能保,挑戰帝王之威,其後果武安侯定能想到,他這個人素來重情義,沒道理不帶走親弟兄,除非——他們自己不肯走。

  自己要上趕子地找死,被都城的繁華迷了眼,這就怨不得自己命苦,還要搭上家人了。

  蒙天奇心中感慨,陛下對肖震從重用到冷置其實也就幾年的功夫,肖震那可真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原本治軍差點意思,因為娶了寧家的大小姐,在這一塊上也突飛猛進。

  這樣的人才,竟也是叛離東越,蒙天奇咬緊牙關,生怕自己在這種緊要時候說錯話。

  「武安侯的下落沒有查到根,那駙馬與公主等人呢?」元帝的聲音莫名地冷冽:「皇后喪儀都結束多久了,他們一大幫人總要露出點痕跡。」

  一位皇子,一位公主,一位駙馬,竟是消失得無影無蹤?!

  「陛下,公主等人離開並非是一時之氣,想來是在守靈時以病避之時就在暗中籌劃。」袁不期說道:「臣的府邸就在公主府對門,據臣的下人們講那段時日並未見過他們進出。」

  「如若他們沒有出面,想必是有人替他們籌謀,臣大膽推斷——許是夫人的人手幫忙。」袁不期如何不知容瑩安對皇帝來說意味著什麼:「夫人的手下想必有一批能用的。」

  砰地一聲,元帝的手掌落到桌案上,洪公公眉頭皺起,這袁不期是瘋了不成?

  多年前他是為何被陛下冷落?如今竟敢主動提起那位!

  「依你說,找到她,便能找到瑤兒他們?」元帝說道:「皇子、皇女、駙馬出逃,此事瞞不住,他們臨走前又在城中散播皇后的所謂惡行,鬧得沸沸揚揚,根本沒想善了!」

  要不是如今是輟朝,朝堂上肯定鬧得不可開交,武安侯之事更還沒有蔓延開來,想不到自己也有瞞下的一天,還要向眾臣隱瞞武安侯等人出逃的消息!

  此事除卻他們,也只有看守望安山的莫將軍會知道此事,武安侯的人馬遲遲未到,作為看守望安山的駐守將軍必定知道反常,這正是元帝讓蒙天奇安排書信過去的原因。

  莫將軍必定要死守秘密,以免引來軍中與朝堂動盪!

  蒙天奇心中感慨,袁不期卻是暗自好笑,他與蒙天奇欺上,而元帝也選擇瞞下!

  真是有怎樣的君,便有如何的臣!

  「殿下他們做得如此絕然,看來是不準備再回都城,畢竟連駙馬爺的心血都可以變賣,也不去想這皇商帶給自己的好處,儼然是準備不再返回,與其尋找,不如……」

  袁不期突說道:「他們犯下這大不逆的罪過,難平眾怒,想必最近御史也坐不住了,陛下何不先下手為強,主動懲戒他們以堵住攸攸之口,畢竟,駙馬等人不會回來了。」

  洪公公咬緊了牙關,這位可真敢說,就算知道也不能講出來呀!

  元帝卻未動怒,反而深思起來,正如袁不期所說,他們斷尾離去,封號不要了,鯤鵬不要了,就是抱著不再回來的打算,還公開和一個死人撕破臉,不是發泄是什麼?

  此事不可能善終,袁不期的提議倒不是離譜,他手指在桌上叩了叩,待恢復早朝,如何處置秦風等人必定會提上議程,到時候必定一番唇槍舌劍。

  「你倒是說了個好主意,他們既是不要,朕何必死皮賴臉地給!」元帝突然想到那鯤鵬商行的鯤鵬還是他親筆御書,當下惱道:「傳朕的令,新的鯤鵬商行不能再掛朕的親筆!」

  洪公公一聽,替鯤鵬的買家捏了把汗,什麼是人走茶涼,這是給公主和駙馬的臉面,他們不要,陛下就要收回,這花了這麼多銀子收下鯤鵬商行的老闆估計腸子都要悔青了吧!

  沒了陛下的名號,還有這收回親筆的舉措,城中人也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後這新東家的鯤鵬商行怕是不好做嘍!

  更不要說瑞王肯定不敢與新鯤鵬商行合作,三大皇商也要避而遠之。

  這麼一想,剛接手的老闆真是慘。

  洪公公還沒有多這件事中回神,又聽到元帝說道:「朕要擬旨,褫奪錦華公主封號,將蕭令瑤、蕭令逸移出皇家族譜,褫奪秦風皇商品級,以正視聽!」

  好一出大義滅親,袁不期低下頭,一抹笑意悄然滑過眼底,元帝做得如此狠,那幾位知道後必定與元帝恩義相絕,大啟麾下可有不少能人,將來他兩方撕扯起來,甚好!

  「陛下英明,雖是大義滅親卻占理,想必朝臣們也無話可說,就算是御史大人來了也只會道一聲英明,子女情緣也有幾分上天安排,既是無這緣分,還請陛下寬心。」

  元帝既是下定了決心,便再沒有迴轉的餘地,他是君王,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

  秦風等人的事就這麼解決了,而肖震帶軍叛逃也決定瞞下來,再找個名頭再派三千人馬前去,這一次必定要派自己的親信,守得住秘密之人,再像剛才說的讓飛龍軍護送。

  這兩件事情也算解決,若說還有,那便是城中傳得沸沸揚揚的皇后之罪,皇后出殯當日街人流極大,那些紙張是提前寫好不假,有備而來不假,但應是從高處撒落。

  彼時眾人根本沒有留意高處,其後又被散落的紙張吸引,哪有人有餘力再去關注高處?

  是以後來根本沒有找到散播之人,元帝也知曉那些僅是陳述,並無實證,再說誰又敢去追究皇后的生前罪過,不過是在坊間被討論一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