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 《水滸傳》完結

  第1754章 《水滸傳》完結

  無數的書迷們紛紛感慨,如果不好好的把《水滸傳》研究幾遍,他們還真沒看懂《水滸傳》。

  那麼,射殺晁蓋的真正兇手,到底是不是宋江?這個問題或許會永遠爭議下去。

  雖然沈從的推理和分析說服力很強,但畢竟只是推理、分析, 哪怕可能性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也依然會存在一些爭議。

  而宋江,毫無疑問可以算是《水滸傳》中,刻畫最成功的人物了。

  《水滸傳》的故事還在繼續。

  晁蓋死後,經過一些波折,宋江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

  而後, 玉麒麟盧俊義經歷了幾多曲折之後,也終於上了梁山。

  盧俊義的心腹家僕浪子燕青,也追隨著盧俊義一起上了梁山。

  再之後,以燕青和李逵兩人為主角的幾個故事,「黑旋風喬捉鬼」、「梁山泊雙獻頭」、「燕青打擂」等,看得書迷們極為過癮。

  梁山的聲勢越來越壯大,時遷、秦明、呼延灼、柴進、花榮、朱仝、戴宗、石秀等人物形象鮮明的人物,也紛紛加入梁山。

  最終,梁山好漢頭目的人數,達到了一百零八人,梁山的聲勢達到頂峰。

  之後,梁山主事廳由「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

  一百零八好漢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座次。

  宋江對應天魁星,坐第一把交椅。

  盧俊義對應天罡星,坐第二把交椅。

  吳用對應天機星, 坐第三把交椅。

  之後, 書迷們熟悉的人物主要有:

  公孫勝對應天閒星,坐第四把交椅。

  林沖對應天雄星, 坐第六把交椅。

  魯智深對應天孤星, 坐第十三把交椅。

  武松對應天傷星,坐第十四把交椅。

  楊志對應天暗星,坐第十七把交椅。

  李逵對應天殺星,坐第二十二把交椅。

  史進對應天微星,坐第二十三把交椅。

  燕青對應天巧星,坐第三十六把交椅。

  ……

  連載不斷的繼續,梁生眾好漢率領的義軍越戰越勇,士氣越來越高漲,精彩的劇情始終不斷,讓書迷們目不暇接。

  然而,故事到了最後部分的時候,卻越來越讓人感到唏噓和遺憾。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招撫。

  於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宋朝的軍隊。

  大宋朝廷採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們前去征遼、征方臘,梁山好漢們不斷隕落。

  連年的戰事,使得一百零八條好漢,最後只剩下了二、三十個人。

  然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

  大宋朝廷眼見梁山好漢們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後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

  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御酒、水銀毒死。

  宋江飲了御酒,知道已經中毒,因怕李逵為了報仇再度嘯聚山林,便請李逵到自己所在的地方,使李逵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飲下了毒酒。

  李逵飲下毒酒之後,宋江告訴了李逵真相,李逵並不怪宋江,只說「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

  之後,宋江、李逵毒發身亡。

  吳用、花榮也在蓼兒窪自縊身亡。

  一百零八好漢,最終得以善終的僅僅只有,武松、魯智深、公孫勝、安道全、燕青、李俊、柴進等寥寥數人。

  轟轟烈烈的梁山起義大業,就這樣結束了。

  而轟轟烈烈的《水滸傳》,也就此完結。

  《水滸傳》完結了,所有書迷們的心情,卻是久久不能平靜。

  從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開始,書迷們看《水滸傳》的心情,就與之前有了天淵之別。

  看著眾梁山好漢們,一個又一個的隕落,書迷們始終覺得心中有一股壓抑,難以釋放。

  是誰葬送了梁山的大好基業?是誰讓梁山好漢們一個接一個的隕落?

  是宋江嗎?

  是,也不是。

  僅從故事的本身來看,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是斷送梁山大好基業的開始。

  但梁山好漢中,支持招安者並不僅僅只是宋江,還有盧俊義、關勝、史進、秦明等人,都是支持招安的。

  接受招安的決定,並不是宋江一個人做出的。

  所以,不能把罪責推到宋江一個人的身上。

  另外,透過故事看本質。

  宋江之所以會接受招安,主要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

  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宋江上梁山,實在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受形式所迫,宋江一定不會上梁山,而是會好好為官,出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

  他一直稱大宋的皇帝為「聖上」,可見在他的觀念中,「天子」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他一直認為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

  所以,宋江才會如此熱情,又急不可待的接受招安,這是宋江思想的局限性,也是整部作品揭示的,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有這種思想局限性的人,並不僅僅只是宋江一人,梁山的其餘主要領導人,盧俊義、吳用等人,也都有這種思想局限性。

  所以說,領導者思想的局限性,才是使得梁山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

  對於《水滸傳》的結局,無數的書迷們非常遺憾,從感情上來講,他們是不能夠接受的。

  他們無法接受一個又一個的梁生好漢不斷隕落,無法接受以宋江為代表的,急切渴望被招安的梁山領導者,葬送了轟轟烈烈的起義大事,害得好漢們一個個戰死。

  但是他們也知道,梁山起義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這不是由某一個人的決定,就能夠造成的。

  只是,書迷們無法接受的,不是起義失敗,而是好漢們不斷戰死,能夠得以善終的沒有幾人。

  那麼,是不是可以換一種失敗的方式?

  好漢們好聚好散,最終都因為各種原因,被迫離開了梁山。

  這樣,起義也失敗了,而好漢們也不用戰死。

  不少的書迷們,都在心裡想這個問題。

  然而,他們也知道,李凡既然寫了這樣的結局,那就一定有這樣寫的理由。

  只是他們暫時無法看透罷了。

  但不管怎樣,轟轟烈烈的《水滸傳》完結了,結局在書迷們看來,並不美好。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