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五年時間過去,李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來設在下院的小學堂,因為學生太多,縣衙直接買下李宅下院後面的大片田地,建了所規模很大的正規學校,名字由李王村學堂改為平安鎮學校,請的老師與校工加起來有四十多人,蕭子秋當了校長,學生有900多人。全因李若男聽從孫元明縣長的建議擴建道路,並由土路改為石板路。小廣場也全部鋪上了石板,三天的集市也很快變成天天都有小集,三天趕次大集。全鄉的地主為了孩子讀書與做生意方便,把李若男家原來開的田地,甚至附近平坦的林地都高價買下建房,形成了一條主道二條輔道,幾十個巷道的小鎮,甚至主道延伸去黑水河還建了一座木橋。縣衙申請將平安鄉改為平安鎮,鎮所設在幸福里(李王村改名,本想改成若男里,李若男堅決反對,說平安幸福剛好)
李宅下院也一分為二,一邊是是擴建了的醫館藥房,一邊是三間商鋪。另外在李宅左右建了兩個院與李宅相通形成一個大院落。如今李宅已經是平安鄉無可爭議的首富,五年前李若男與陳芷芸都不想給孫元明的商貿市場投錢,但又不好意思拒絕,想借100金給縣衙吃三年利息就好,蕭子秋笑道:「姆媽、夫人,這其實是孫縣長給我們機會呀,若在雲州這等事只有那些還有修士的世家大族才有機會參與,沒落的世家都沒有資格,更別說我們這樣的平常人家。」李若男說:「可這是邊境,南北本是世仇。」
蕭子秋道:「姆媽,商人逐利,只要不打仗生意就很快做起來的,況且附近千裡邊境都沒有南北互市的大型商貿市場,成化江平緩開闊水又深,由北境流入南境非常適合大船通行,既然仙庭與聖殿已批准,商貿市場必定能成。」「子秋,你怎知曉這麼清楚?」陳芷芸不解問道。「夫人,自然是孫縣長讓我知道的。成化縣這些地主雖然大都是白身,基本全是從世家分家而來,如此大商機,這些世家雖不能直接參與,但會借當地地主之名參與,最多想認股的有100股,也就是兩千金,孫縣長不允。規定白身之家最多兩股,李王兩家都各入了兩股,有品級的最多20股,也就200金。還規定市場建成歡迎八方客商來做生意,商鋪要買要租都可以,每家只可買可租兩個商鋪。」
「子秋,你的意思我們家入20股,市場買兩個商鋪?」李若男問道,蕭子秋說:「姆媽,入股可以,商鋪不用買,市場做的是大宗買賣,孫縣長規定商鋪不能轉租,對我們家無用。」
到了十月,蕭子秋與李若男、陳芷芸說:「孫縣長早為我們家謀劃好了,他托人給我了一張規劃圖。」蕭子秋掏出一張平安鎮規劃圖,規劃圖分一二兩期,將道路、學校、房屋、下水道,垃圾處理、化糞池的修建與糞便的處理都詳細規劃,新建房屋當街的都是前鋪後宅,方便生活與做生意。「陳芷芸看了說:「孫縣長規劃的是很好,可入了20股後,我們哪來這麼多錢呢?」蕭子秋笑道:「我們只把主道廣場與下水道鋪好,商鋪醫館開起來就好。陳、李、柳三家人已經來了,可以與他們商量按孫縣長規劃建房,這裡就可開集市。孫縣長的意思如他們願入股,也可各入兩股。」李若男很是感慨,以為孫縣長之前只是與自己說說,沒想他會畫這麼詳細的規劃圖。
平安鄉就屬李若男家這裡的河壩面積最大,只不過當初李若男父親選擇靠山建房離河有一里多地。因是私人土地且大部分都開墾成田地,鄉所就沒設在這,如按孫縣長規劃建成小鎮,鄉就可升為鎮。學堂開了不久,附近人家都把小孩送來讀書,包括李王兩家李若男也讓他們送小孩來,雖不做親戚但可做鄰居。只是女人們發現爸爸們對接送小孩都比較熱心,有時爺爺也爭著去學堂接人,就去學堂看了個究竟,原來是學堂有位美女先生。不過聽說是世家貴女身份尊貴,而且就是英俊男先生的夫人只是夫唱婦隨罷了,大多也就不管了,當然也有悍婦回去狠狠把自己男人收拾一頓的。
平安鄉是移民之鄉,雖編有二十八村,因500畝之約每家都只有幾十人,相距都有點遠,並不能形成集市。李王村集市一開全鄉28村都跑來趕集,連河對面的也坐小舟過來湊熱鬧,趕集擺攤的人從李宅門口的小廣場一直擺到官道為止。很快集市就由三天一場,改為每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為方便河對面,鄉里還集資建了木橋。不久鄉所就遷到這裡,有精明的地主看到商機,就開始向李若男買地建房。只要一家行動,自然很多人就開始跟進,連李王兩家都厚著臉皮來找李若男。李若男還是給兩家面子,按優惠價賣給兩家主道邊的黃金地段。縣衙很快就建了一所相當規模的學堂,叫平安鄉學校,鄉長當校長,蕭子秋做署理訓導,蕭子秋實際管理學校。學校一建,全鄉所有的地主都跑來買地建房,三年不到,李王村就變成了一個小鎮。縣衙向州里申請改鄉為鎮,很快批准。鄉長無品級,鎮長卻是從九品,蕭子秋也去掉了署理兩字,成了從九品訓導正式成為平安鎮校長。
娃娃縣長孫元明出任成化縣長三年之內,年年考核都是甲上皆為全州各縣之首,驚動宗門。青玄宗庶務堂次席長老田子楓親自暗訪調查,發現孫元明確是人才,三年內興學助教,發展水利促進農業大幅增產,大力提倡商業,提出口號「無農不穩,無商不富,要想富先修路」。又大氣魄建了一大鎮成化鎮(就是商貿市場所在地,因縣城叫城關,為提高商貿市場知名度直接叫成化鎮,孫元明大多時間也在此辦公。)一小鎮平安鎮。縣裡財政三年翻了兩番並實現平衡,田子楓以為實際是盈餘,不過盈餘部分孫元明全部花在修路,辦學上了。田子楓回到庶務堂後不久,成化縣就由下縣提升為中縣,孫元明升為縣令,給其上縣待遇從六品,並委派一名從七品修士做成化縣同知,協助孫元明。升級後縣衙幾位有品級也各自提升一級,張君澤升為從八品縣尉。不過張君澤見到派來的同知是修士時,就明白孫元明不久就會調走。卻不想過了一年才收到孫元明的調任通知,張君澤私下問孫元明是怎麼回事。孫元明也很無奈,原來安排接任的同知雲建俠年紀比他還大一歲,談起時事是濤濤不絕,口才極佳,平時表面上平易近人,與人為善。但卻不通實務,且實際剛愎自用,陽奉陰違,做事又不懂變通,自己實在不敢把成化縣交給他。與宗門扯了快一年的皮,宗門才同意平調一成熟幹練的縣令來接任自己。這位雲建俠馬上會被調回宗門,只希望宗門不要讓再出仕擔任一縣主官為害一方。張君澤聽後錯愕,他與這位雲同知相處融洽,不過二人從來只談奇聞軼事,不論實務。
蒼州德化郡位於十萬大山,山民彪悍多不能雅言十里不同音,外來世家大族在此也僅能在郡城縣城附近發展,山民部落眾多相互械鬥時有發生,官府屢禁不止。宗門將孫元明又連升兩級以正五品同知署理德化郡守。孫元明在此苦苦經營十五載,德化郡終於名副其實,德化由願望變為現實。至於其如何做到,說來簡單,在大萬大山中尋平坦壩子建城,小壩建小鎮,大一點建小城。建城先建校普及雅言,自願移民移風易俗,因財力有限專修官道打通各城鎮發展商貿,興修水利重點在河壩平原附近搞高產農畜產業,堅決不在大山搞什麼山區農業示範等面子工程。說易行難,改變千年沉疴非一朝一夕就輕易能成的,非親歷者不能體會。
在離開成化縣前,孫元明去了平安鎮看望了李若男,孫元通及三個堂妹。三個堂妹有兩個已嫁給李柳兩家族長,還有一個未成年在李宅給陳芷芸做丫環,李若男早已與陳家族長說好,等她成年就與他弟弟成親。李若男言是孩子自願,孫元明也不好說什麼。孫元通娶了陳芷芸帶來的最聰明能幹的貼身丫環,開始這個陳姑娘還不大樂意,李若男找她談了一次話,她才同意。孫元通有賢妻相助,在李若男刻意扶植下,他自己也一心一意撲在農場,農場在他的主導下發展壯大,成為平安鎮最大的農場。元明也是知道堂哥成長經歷甚是欣慰,溢價買了農場所在地的500畝山林土地給孫元通,讓他正式成為地主為孫家在此開枝散葉。當然農場還是李若男的,現在不過是給點租金給孫元通。孫元通不以為意,其妻陳氏卻喜極而泣,因為她知道終有一天農場會真正屬於孫家也就是自己的兒子。
李宅受到孫元明這麼多的幫助,並非完全受仙家指示,而是孫元明因母早逝,陳芷芸與其母角色相似將其視為妹妹,李若男他更是當其為母親。在臨別之日單獨與李若男相見,孫元明下跪認她為母,母子相擁而泣。孫元明對李若男道:「姆媽,認親之事不可讓任何人知道,否則對兒仕途不利,對您也是徒增煩憂,且此去將是永別,今生不會再見。請您老人家珍重,兒子與您道別了。」說完,又磕頭三次告別而去。
話說雲建俠被召回宗門,他對孫元通對其評價全然不知。庶務堂對其重新考核,他口若懸河,應答如流,田子楓親自考核後認為他實務確實較差,做事也一板一眼,不夠靈活。但年輕人嘛,這也屬正常,應該是可造之才。反觀孫元明本是異類,此等龍鳳之才百年罕見,怕他是以己度人,眼光過高,才把雲建俠說得如此不堪。
不久,雲建俠被派往越州越東郡義德縣當從七品縣長。他上任後以他在成化縣看到的依葫蘆畫瓢,興修水利道路,大力發展教育,讓縣裡財政赤字飆升,還在邊境集資搞了個大型商貿市場,但他卻不知義德河水淺河窄,只能通行釣魚小舟。義德縣地理位置還是可以,但人煙稀少,人氣難以聚集。市場建成自然門可羅雀,無人問津。集資的地主們看到如此慘景,聯名上告州府。田子楓此時腸子已悔青,親自帶了一票修士乘雲舟飛往義德,途中想起孫元明還特意拐了一個大彎去接了他一起去。到了義德縣,雲建俠被罵得狗血淋頭。
為維護修士尊嚴,宗門榮耀,孫元明建議全額贖回市場股份,付5厘利息,縣裡虧空由宗門全部抹平。他還說義德地勢平坦地理位置優越,只因南北之爭未能充分發揮,可在此建大城,將來必為要衝,眾修士聽到都覺有理。田子楓等眾修士經過商議,決定讓一老成幹練修士以正六品暫代從七品縣長,依孫元明之建議而行。雲建俠立即帶回宗門,以後被派往州府專門從事教育訓導,沒敢讓他再主政一方。不過結果宗門出了大血,因為地方得了實利,地主們也收回投資。
義德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宗門州府又大力支持發展,終於成為大城,升格為郡城。百年之後當地人竟將雲建俠視為義德建郡之首要功臣為其立像,讓人哭笑不得。不過雲建俠本人早已做古,雲舟上的修士除了後來得田子楓以壽元相助進階築基的孫元明外,其他修士皆已不在人世。
孫元明無意與一個死人爭名,雲建俠堅子得以流芳百世,義德郡君笑掉了大牙。他可是見證了義德縣從一個邊境不足2萬人的小縣成長為一個100萬人口的大城。義德郡君倒也得了實惠,他非常看不起雲建俠,本想拆穿他的,可一位州君對他說:「豎子成名,時勢也。」讓他不要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