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月球出發,前往小行星帶的飛船又何止一號二號兩艘。Google搜索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五千艘飛船,從月球上起飛,前往小行星帶,以及柯依伯帶,抓捕小行星了。
實際上阻礙小行星數量的,並不是飛船的製造,現在月宮基地的飛船製造廠里,還有著近一千艘飛船的船體已經被加工完畢,等著補充核燃料,以後再飛向太空。
然而現在最缺乏的其實就是核燃料。
因為隨著船載聚變反應堆的不斷改進,絕大多數的核原料都能夠循環利用,所以聚變堆的熱效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八十。
而聚變反應所產生的能量很高,所以這種牽引飛船消耗的核燃料其實並不多,一號二號從月球基地的造船廠起飛,一直到把小行星拽回來,總共才花了二百公斤的核燃料。
換算成五千艘,那就是一百噸的核燃料消耗。
確實,按照從月球得到的月壤的採樣來看,裡面蘊藏的氦三,可以讓全藍星用上幾百年。
但那是建立在把全月球的月壤,全部提煉一遍的基礎上,而藍星的能量消耗也不會增加。
從月壤里提取氦三,其實並不麻煩,使用簡單的蒸餾法,就能做到。
但是純粹的氦三,含量其實很低,就算把全月球的月壤都給蒸餾了,也不過幾百萬噸。
這個數字看似很多,但是考慮到月球的表面積有整個亞洲大陸這麼大,月壤的深度也有幾米深,如此大的體積,含量可想而知。
這麼久以來,整個月宮基地提煉出來的氦三,也沒有超過二百噸。
而月宮基地的聚變反應堆,已經更迭了五代,效率從最初的百分之三十,一直到最近的百分之八十。
到目前為止,月球上面建立的反應堆,已經超過了一百座,因為大規模的宇宙探索,大規模的工業製造,消耗的能量,也是極其恐怖的。
也幸好月球上居住的人口不多,並且還有著太陽能製造的靈石作為補充,要不然僅僅相當於米國的能源總量,也未必能夠支撐起這麼龐大的工業生產。
光是這些反應堆,消耗的能量就已經超過八十噸了,還要留下突發狀態下的能源儲備。
當然月球上還有另外一種核燃料,氘的存在。
氘和氦三的聚變,本就是藍星上設計好的聚變路線之一。
雖然這種聚變遠比氘氚聚變困難,要求的壓力更高,溫度也更高,但是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會產生游離的質子,而不會產生中子。
而月球上的水含量遠比想像中更多,就算楊青沒有登陸月球以前,月面上也經常會出現一些水蒸氣。
在月球南北極的黑暗地帶,也有著永久凍結的冰層。
儘管在其他絕大多數地區,水也只是以稍微潮濕的月壤形式存在,但是僅僅這些濕土,就已經超越了月球全部的氦三的儲量。
因為月球沒有磁場,沒有大氣層的緣故,所有的太陽風和宇宙射線,會直接進入到月壤的內部。
這些太陽風裡面,會有很多的高能粒子。
高能粒子會讓水分子中的氫原子變成氘或者氚,而氚的半衰期就只有十多年,所以這裡面剩下的終究是氕和氘。
這種反應雖然緩慢,但是終究經受不了天長地久地進行,數十億年的時間,讓月球的水分中,足足有百分之二十的重水。
人是無法代謝重水的,所以含有這麼多重水的月球水分,對人來說基本與毒藥無異。
所以要想利用月球的水分,那麼就只有一個辦法,祛除重水。
恰好重水裡面的氘,也是很理想的核聚變材料。
只不過提煉重水要比提煉氦三困難一些,所以基地優先提煉的就是月壤裡面的氦三。
楊青的技術雖然先進,但是比較起耗能更多的重水,氦三顯然更受青睞。
不過隨著大量月壤被提煉,比較容易提取的氦三,依舊保持著一個比較快的增長,但是他們的重心開始轉移到氘的提取上來。
在太陽系,氘和氦三,都有著幾個比較大的礦場。
最大的也是最引人注意的自然就是太陽了,它擁有著太陽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質量,並且時刻不停地進行著核聚變。
那上面的聚變原料自然多的數不清,理論上來說,月球上的氦三,其實都是來自於太陽。
但是超高的溫度,還有龐大的引力,讓從它上面採礦,幾乎變成了一個笑話。
不過太陽系裡面還有著其他的被選,比如太陽系的微縮版,木星就是其中之一。
木星和太陽的成分極其相似,都是由大量氫和氦組成的氣態星球。
唯一不同的就是木星的質量太小,沒有辦法形成持續不斷的核聚變。
當然木星的大氣裡面,類似氘和氦三這樣的容易聚變的原子,肯定不會太多,不然上個世紀,1994年的彗星撞擊,烈度早就超過了幾百萬顆原子彈的爆炸,卻也沒有引起木星的聚變反應。
但是木星龐大的體積,還有這麼多年,接受到的數量龐大的太陽風,他裡面含有的氦三數量絕對可觀。
木星也沒有太陽那樣的溫度,僅僅是龐大的引力,對於可以隔絕引力的月宮基地飛船來說,並不是什麼困難。
所以到木星,從它的大氣層中吸收氣體,過濾出想要的核原料,就變成一件可能的事情。
不過比起從木星採集氣體,到木衛三木衛四這幾個海洋星球上,直接挖冰,似乎是更加簡單的事情。
木衛三和木衛四,體積都跟水星相近,其中木衛三甚至比水星還大。
不過它們比起水星來,都要輕很多,成分也是水和岩石相近的構造。
它們上面覆蓋著厚度達到近百公里的冰層,其中木衛三還有著太陽系衛星沒有的磁圈,以及一個比較微弱的含氧大氣層。
因為這些表現,讓它在理論上,可能擁有生命。
不過對於外星生命,楊青從來就沒有懷疑過,而木衛三上就算是擁有生命,也是一些比較低級的形態,比如真菌或者某些厭氧細菌,依靠木衛三海洋地下的熱泉為生,基本不可能出現像是人類這樣的高等智慧生命。
楊青看重的使它們上面龐大的水源。
一顆衛星的水含量,甚至比整個藍星的水還要多,這讓它們未來,必然成為太陽系的水源地。
比起彗星的不確定性,它們的位置固定,引力較小,除了要考慮木衛三在木星引力圈內部,受到的引力影響較大之外,幾乎沒有采冰的障礙。
采出的冰融化以後,重水直接被分離,而輕水或者補充月宮基地,又或者直接送到火星,這兩個地方未來對於輕水的需求,都是近乎無窮無盡。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