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二 牽引光束

  儘管在小行星帶圍繞著太陽運轉的小行星,速度都很快,至少要比藍星的公轉速度要快,不過在絕大部分時間內,它們都處在圍繞太陽運轉的勻速運動之中。記住本站域名sto55.COM

  也就是說只要給它施加一個外力,哪怕這個力足夠小,就能改變它的運轉軌道。

  這樣一來,一艘飛船,憑藉著它的引擎的推動力,持續不斷的拖曳,就可以牽引一顆重達數千萬噸以上的小行星。

  拖曳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必須要選擇小行星的自轉軸方向進行拉扯,這樣才不會發生纜繩被攪起來的情況。

  把小行星像是捆豬一樣捆起來,然後延伸出一條長長的拖曳繩,並且把它固定在飛船尾部的鉤子上。

  因為這個鉤子是可旋轉的部件,還要幾乎承擔所有的拉力,所以對於強度的要求也是極高,這個部分,小嬡特意摻雜了大量的靈化金屬。

  這些工作做完,就可以正式開啟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把它拉往火星。

  這項工作,一般是由兩艘宇宙飛船配合完成,選定合適的小行星以後,就可以申報到小嬡這裡,由她計算軌道,減少和其它小行星撞擊的可能。

  甚至包括兩艘飛船,施以多大的推進力量,都在小嬡的計算中。

  可以說一旦成功把小行星穩住,那麼剩下的工作,就完全由小嬡接手了,這也是她全面開動的底氣,只用機器人駕駛飛船,就能夠完成所有的任務。

  其實要不是因為在宇宙中,可能會發生各種意外,她甚至連機器人船員都不用配備,因為在她看來,那艘宇宙飛船,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機器人。

  一樣有著自己的機械手臂,自己的大腦,甚至因為體型的關係,它的中心計算機,比起普通機器人還要強大得多。

  因為都是引力控制這種非工質引擎,所以並沒有普通火箭的推進器,或是等離子電推噴出來的灼熱氣體或是等離子體。

  所以兩艘飛船可以輕鬆地串聯起來,為身後的小行星,提供足夠的拉力,改變它的運行軌道。

  其實這種拖曳就跟返回艙返回藍星差不多,經過多次的變軌,然後才能成功降落到地面。

  在小行星成功實現和火星軌道的交叉之前,還需要為它減速。

  小嬡是想要一顆增重後的火星,而不是準備把它直接撞毀。

  按照某種猜想,遠古時代的火星,可能就遇到了一次這樣的撞擊,導致遠古時代可能出現生命的火星,直接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儘管火星本就無法生存,但是如果再發生一次把地幔物質都撞擊出來的大撞擊,那麼火星可能會四分五裂,就像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那樣。

  按照一些推測,木星和火星之間,在太陽系的早期,很可能存在一顆大行星,現在的小行星帶,就是它分裂之後的產物。

  它究竟是怎麼分裂的?是木星的引力撕扯,是大行星的撞擊,又或者是被人為損壞的,現在都一無所知,畢竟那個時代實在太久遠了,久遠到沒有任何的觀測記錄。

  小嬡要不想讓火星面臨同樣的命運,那麼對小行星減速,就是一件勢在必行的行動。

  原本小嬡打算直接用捕獲後的小行星撞擊火星,這樣不僅能為火星增重,碰撞的動能,還能直接為火星增溫,但是在多次計算後,還是不得不做出改變。

  不過給小行星減速,哪怕使用碳納米管材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它們圍繞太陽的公轉速度都是極快的,至少比火星要快。

  可是這樣一來,她的工作量就要少多了,她只需要控制飛船,在接近火星的時候,把速度減少到和火星公轉速度相差無幾的程度,那麼它自然就能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到時候稍微修整下軌道,就能把小行星放到合適的位置。

  當然撞擊是免不了的,依然會引起全火星的地質變化,讓那些已經沉寂了數千萬年的火星死火山,重新迸發出生機。

  火山的重新噴發,不僅可以讓火星升溫,而且還帶來火星上最缺乏的氣體。

  同樣作為一顆磁場極其微弱的星球,金星擁有的大氣壓力,堪稱恐怖,估計就是金星活躍的地質活動,帶出來的氣體。

  因為比較輕的氣體,像是氫氣氧氣和氮氣,都很容易飛到大氣層的頂端,被太陽風吹走,所以火山噴發中,數量很多的二氧化碳氣體,因為它的分子量較大,就自然地落到了最底層。

  金星上又沒有能夠二氧化碳的綠色植物,年長日久,使得金星的大氣壓力越發的恐怖。

  而且因為金星上面厚重的雲層存在,它能夠接受到的太陽呢,並不比藍星更多,金星更像一個燒的快紅了的鐵球,就算把它能夠接受的太陽光遮蔽了大半,它冷卻的時間,也要以百年來計算。

  因為拖曳一顆小行星,並把它帶到火星,消耗的時間會以年來計算,一般來說至少也在五年左右。

  這個時間主要消耗在給小行星減速上面,所以要想按照楊青的預想,快速建設火星,那麼一次性派出的搬運隊伍,就不能太少。

  幸好這些飛船並不需要載人,那麼用於維持人類生存的裝置,就可以忽略不計。

  整艘飛船,除了一個中央機房,一個聚變反應堆,還有兩台引力控制引擎,就不需要其他東西了。

  這裡面占地方的就只有機房和聚變反應堆了,所以飛船可以做得足夠小,就只有三十多米長,質量不會超過一百噸。

  這還是因為它需要拖曳小行星減速,需要一定的質量才行,不然完全可以做到十噸以下。

  當然拖曳小行星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引力光速。

  基本掌握了引力的月宮基地,很自然地就找到一種實現引力場的辦法。

  也就是在宇宙中的某個區域,用引力覆蓋起來,形成一片可以控制的引力異常區,小嬡已經把它改進到可以放置在一艘飛船上了。

  當一顆小行星恰好進入到這個區域,那麼飛船就可以給它施加一個影響,比如朝著公轉方向相反的一個力,還有改變軌道的一個加速度。

  只不過目前的引力異常區域覆蓋範圍還很小,只能抓一些直徑在五百米以內的小行星或是隕石。

  不過這樣的技術,才代表這未來,相信在小嬡的研究下,它的控制範圍很快就能突破一公里兩公里。

  未來甚至還能向武器方向發展,如果這塊引力異常區域的引力足夠大,那麼甚至可以變成一顆存在時間極其短暫的黑洞。

  雖然要讓它變成黑洞,目前的供能方式是絕對不行的,至少在正反物質湮滅那種級別的反應堆,才有希望。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