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九 登機

  整個藍星的網絡,基本都在小嬡的控制下,其中也包括了許多的內部網絡。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sto55.COM

  因此整個藍星,對小嬡都已經沒有任何秘密而言了,要是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哪怕沒有申請專利,或者發表論文,只要存儲在硬碟里,就會被小嬡找到,直接複製過來。

  就這樣,時間很快到了第三天,一大早晨,已經戒嚴的機場,幾十輛大巴,在警車的引領下,直接來到了機場。

  這次招收的人員總共是一千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年齡普遍在二十一到二十三周歲之間。

  這樣的年齡,雖然已經不是修煉的最佳年紀,卻總算還在人體的上升期,覺醒靈性的概率也很大。

  車上下來的都是一些面目偏黑,頭髮偏短的小伙子,行走之間,還帶著幾分軍人的氣質。

  看得出他們的神色都有些緊張,畢竟這還是第一次,人類大規模移居外星球,儘管已經說好了,每個月會有一次航班,從月球到藍星,但是他們作為簽約的學員和員工,每年只會有一個月的年假,平常的時間雖然也有按照藍星的五天工作日,但是區區兩天的周末,卻不足以讓他們回家團聚。

  畢竟現在月神二號停靠的地點,就只有酒城一處,而兩天的時間,甚至連讓他們這些人檢疫都不可能徹底完成。

  儘管月球在宇宙中,和藍星近在咫尺,可畢竟是外星,在那裡生活的人,回到藍星以後,至少也要幾天的隔離時間,反正就算是一個月的假期,攢在一起休的話,也未必夠用。

  其實這種隔離是可以取消的,只要醫用納米機器人,可以成功應用。

  那時候,往返藍星的人,體表就不用說了,經過幾次的特殊清洗,完全可以做到無菌,至少體表不會攜帶任何的細菌病毒了。

  體內則加入大量的納米機器人,可以保證代謝產物中,不會有有害菌排泄到外界,也就不會形成污染。

  但這些,都要等到很久以後,醫用納米機器人可以正式應用的時候。

  涉及到醫藥,從來就沒有簡單的,實驗室製備,動物實驗,一期臨床,二期臨床,再到最終的批准,不知道要經過多少的流程,消耗多久的時間。

  當然要是遇到緊急情況,就比如剛剛過去不久的疫情,很多特效藥和疫苗,都以加急的方式,得到了批准上市的待遇,但那個時間,也已經過了半年多。

  和這些學員在一起的,還有一百二十名華國官方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平均年齡都已經超過了三十歲,多數都在三十五六歲的樣子,對於一個科技工作者來說,正好是年富力強,工作能力也最好的時候。

  不過這樣的年齡,幾乎沒有充當項目領軍人的可能,這中間的絕大部分,都是項目中的苦力,這趟旅行,雖然危險未必很大,但是絕對沒有直接上什麼傑青或者大江學者的道理,除非他們在月球基地穩定下來,並且做出一定的成績,才會由國家隊接替。

  儘管他們充當的,都是為王先驅的角色,但是跟隨他們一起,送上去的儀器設備,卻都代表著華國的最高水平。

  其實從藍星發射到宇宙中的設備,很多的精密程度,並沒有太高,因為要接受火箭發射時候,七八個G的過載,對於精密儀器,也是一種考驗。

  這次卻不同了,因為按照通報和觀察來說,月神二號飛船,採用的是傳說中,反重力推進裝置,不用工質,才嘗試著,把一些高精密度的儀器,送上月球。

  月球有很多好處,除了重力偏低以外,就是它沒有大氣層,對於天文觀測有著極大的便利。

  僅僅是這個,在月球上展開一個巨大的望遠鏡,就能夠不讓米國專美於前。

  在這之前,全世界就只有米國有能力,有技術,在太空中部署深空望遠鏡。

  前有哈勃,後有韋伯,儘管絕大多數的照片,米國都會與全世界共享,但是一些特別的發現,還是需要等到米國及其盟國研究透徹,才會公之於眾。

  這次他們帶上月球的設備中,就有一架超級望遠鏡。

  韋伯的性能雖然先進,不過華國也能夠做得出來,雖然達到同樣的效果,可能尺寸會大一些,大一點尺寸的望遠鏡,就將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

  然而華國缺少的,還是大功率發射火箭,這樣的東西,根本就不指望通過商用發射的方式,給你送上天。

  即使別人答應了,也要送到米國的航天發射中心。

  別以為只有華國掌握了複製別人的技藝,送到米國以後,分分鐘都會被拆開,再裝上。

  裡面說不定會多些小東西,讓裡面的機密,瞬間變成共享。

  現在有了月神二號,貨倉空間極大,對於尺寸的要求也沒有那麼敏感。

  並且月球作為衛星,當做太空望遠鏡的載體,其實效果更好,所以這一次,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把這個太空望遠鏡組裝好,讓它投入使用,想來應該比在太空中組裝,更容易一些。

  一千一百二十人,陸續走上了客艙,看著裡面堪比高鐵商務艙的配置,頓時驚訝起來。

  按照大家的印象,飛船都應該是狹小,僅僅容得下一個人的倉位,被安全帶牢牢地固定在座椅上,哪有像這樣可以躺下來休息的空間。

  即使如此,一千二百個座椅,也沒能把整個艙室裝滿,應用了空間擴展技術,飛船裡面的空間,遠比外面看到的大得多。

  客艙裡面,被分割成了十多個部分,免得太大的空間,給人以壓迫感,當然層高三米多的客艙,也絕對不會讓人感到憋悶。

  隨著第一名乘客走進艙室,兩邊站著的機器人,開始履行它們服務引導的作用。

  不得不說,現在小嬡的技術越發的先進了,原本在藍星的時候,還能看出這種機器人一些缺陷,現在看上去,完全就是唇紅齒白,身姿窈窕的美女空姐,並且服務於月神二號的空姐們,各個環肥燕瘦,各個都有不同,卻都有著各自的美。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