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等待那個男人
眾所周知,西雅圖是美國知名的科技創新城市之一。
這座城市誕生了波音、微軟、Costco、T-mobile、UPS、Paccar、星巴克以及後來的亞馬遜等世界知名大公司。
既然能孵化出這麼多大公司,西雅圖肯定在諸多方面也都是世界級的。
越是創業文化豐富的城市,自然就少不了濃厚的職場文化。
而咖啡和外賣一樣,都是西雅圖這座有大量公司和打工人的城市所不可或缺的衍生元素。
星巴克正是靠著這樣肥沃的土壤,才能在今後發展壯大,並且成為世界第一大咖啡和食品零售品牌。
方鶴軒上輩子第一次接觸星巴克咖啡時,已經快三十歲了,所以在他固有的認知里,喝咖啡從來都不是他的習慣。
只是後來創業成立公司,才發現自己的員工確實喜歡把喝星巴克咖啡當做一種職場白領的優越感。
後來,隨著中國快速城市化,星巴克越來越成為一種區分階層的富豪。
雖然這基本上都是小資階級們自己的意淫,但不可否認,這股力量的確帶動了中國網際網路上的偏好風向。
即使不考慮這個品牌今後在世界的影響力,光是看其擴張的速度,方鶴軒都認為必須要投資它。
除了投資,他也抱著學習的目的。
畢竟,有時候了解一個行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成為這個行業中最好公司的大股東。
只要你進入了董事會,這家公司的很多秘密幾乎都可以向你公開和展示。
方鶴軒並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在香港和內地創辦自己的咖啡品牌,可如果有想法了,那最好是複製成功者的經驗。
而星巴克,無疑就是世界咖啡飲品零售商的成功者。
事實上,雖然這家公司目前還只是在西雅圖徐徐發展,其門店也只有十幾家,可是不代表沒有人聰明人注意到它。
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可是在信息壁壘越來越低的時代,伯樂很多,被慧眼識珠的千里馬卻越來越稀少。
星巴克從開第一家店時,西雅圖的商界就有人討論分析過其模式和特點。
但在霍華德·舒爾茨加入之前,星巴克相比其他咖啡品牌,優勢並不突出,而這也是某些身懷余財的投資者沒有急著出手的主要原因。
方鶴軒如果只是有幾個臭錢的一般富豪,人家星巴克還真不一定看得上他。
投資者和潛力公司往往都是互相選擇,對很多公司來說,它們有時候最看重的反而不是錢,而是資方帶來的曝光流量、人脈、供應鏈等等。
對星巴克來說,接受方鶴軒的入股,無疑是看中了他的錢、人脈,還有由此帶來的話題度。
想想看,一位世界排名前10的富豪投資了一家西雅圖的咖啡零售品牌,這新聞一爆料出去,會不會引來更多投資者的目光呢?
誰都不是傻子,既然合則兩利,這次投資入股就已經失去了懸念。
方鶴軒到達西雅圖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所以和星巴克的簽約儀式就定在了第二天。
坦率的說,如果不是有上帝視角,方鶴軒不會為了區區250萬美元的投資專門跑美國一趟。
實際上,星巴克最初是由 Jerry Baldwin、Gordon Bowker和 Zev Siegl三人在1971年創立。
1980年,Zev Siegl從星巴克退出,此後就一直由Jerry Baldwin擔任公司總裁。
兩年來,這家公司已經接受過兩筆投資,不過數額並不大。
因此方鶴軒來到星巴克總部時,除了見到了Jerry Baldwin和Gordon Bowker兩位創始人外,也還有幾名之前就投資的股東來幫星巴克撐場面。
星巴克的市值分析,方鶴軒的團隊請了美國本土權威的會計事務所,最終給出的估值是680萬美元。
不要覺得少,還是那句話,目前的星巴克真的沒多大名氣,品牌價值在方鶴軒看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那13家門店外,它的實際固定資產也並不多。
三名創始人也不是什麼大人物,就是一名英文老師、一名歷史老師和一名作家,他們本身的地位就限制了星巴克的估值。
一開始,方鶴軒的團隊在談判時堅持要拿到至少49%的股份,不求控股,但求股份在許可範圍內最大化。
為了誘惑星巴克目前的創始人和股東妥協,談判團隊甚至放話可以把估值提高到1000萬美元。
但對方回去商量後,選擇了拒絕,堅持要求不能超過25%的股權。
就這樣,雙方經過了多輪你來我往的談判,最終定在了33%這個數字。
250萬美元換取星巴克三分之一的股權,雖然沒有達到方鶴軒的理想條件,但也能勉強接受。
方鶴軒和Jerry Baldwin兩位老總分別在兩份入股合同上各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入股星巴克就正式成為定局。
接下來,星巴克的接待人員為雙方送上了香檳以示慶祝。
方鶴軒先是和幾位投資者股東寒暄了一陣子,然後特地找到Jerry Baldwin。
「鮑德溫先生,既然我成了星巴克的股東,我很關心公司今後的發展方向以及目標,伱能不能為我解惑一二?」
星巴克總裁鮑德溫臉色紅潤的微微一笑:
「方先生,我們將繼續貫徹開分店的戰略,下一步計劃在西雅圖把門店數量增加到50家。」
方鶴軒聞言,沒有任何表情,但心裡卻依舊把對方母親問候了幾遍。
不怪他不爽,而是目前的管理層雖然不能說沒腦子,但卻是沒有頂級的運營思維。
很簡單,從1971年創立到現在已經12年了,星巴克的門店裡竟然主要銷售烤咖啡豆、茶葉和香料。
現磨的新鮮咖啡只是作為樣品向顧客證明,它們的咖啡豆是最棒的。
「恕我直言,我去年曾經來過星巴克考察,一家咖啡店竟然只有少量的現磨飲品,如何能滿足西雅圖這座城市幾十上百萬上班族的需求?」
創始人鮑德溫和戈登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關鍵是,這跟他們創立星巴克的初衷不符。
在一名英文老師、一名歷史老師和一名作家三人看來,將烘焙好的咖啡豆買回家,然後手工現磨沖泡,這才是回歸生活本源的真諦。
感謝暗黑龍王、書友20210620210037711、書友20200723123937504的月票!
感謝書友20171029004947168的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