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節 滅天理絕人道

  隨著神念不斷壯大,申元邛對銅殿禁制的了解日漸入微,猶如盲人摸象,摸多了自然能拼湊出全貌,吸納海水的勢頭越來越猛,當佛門僧眾出現在視野之中,銅殿已裝得七七八八,淵海被削去一層,露出犬牙交錯的礁石,濕漉漉吸滿了海草和貝殼。

  申元邛立於礁石之上,身後是浩瀚淵海,旭日東升,光芒萬丈。龍象寺方丈空藏眯起眼睛打量了許久,長長嘆了口氣,直到此刻才親眼見到正主,在他挑選的地方,在一個不合適的時間。他雙手合十,遙遙打了個招呼,沒有多說廢話,事已至此,箭在弦上,口頭的爭執無補於事,靈台寺已經被打殘了,兇手必須付出代價,不管他出於什麼理由,或者另有苦衷。

  龍象寺僧兵蜂擁而出,看似散亂,實則各就其位,布下一個困敵的「羅漢陣」,如水銀瀉地,層層向前推進,揭諦、石窟二寺的高僧則從後包抄,壓陣之餘,提防對手渡海遁逃。不過這一番功夫都是白費力氣,申元邛根本沒有退卻之意,任憑僧兵高低錯落,重重圍攏來,背負雙手視若無睹。空藏低念一聲佛號,舉步踏入「羅漢陣」,三十六僧兵齊聲吶喊,蓄起無窮偉力,如海潮洶湧迴蕩,節節拔高,加諸於空藏一身。

  佛門諸寺多有羅漢堂,僧兵打熬筋骨,以「羅漢」名之,習戰陣以困敵,亦屬尋常。不過龍象寺這「羅漢陣」並非自創,而是得自天龍古寺,結陣苛刻,法度森嚴,是當年圍剿「邪僧」一戰的殺手鐧。「邪僧」與「羅漢陣」同歸於盡,天龍古寺也因此元氣大傷,乃至於一蹶不振,龍象寺繼而崛起,一躍成為佛門之首,得了這陣法傳承後,暗中栽培僧兵,可謂不遺餘力,時至今日終於派上了用場。

  陣勢已成,三十六羅漢渾然如一,空藏引動眾人之力,一聲梵唱響徹霄漢,半空中隱隱浮現一尊降龍羅漢的虛影,形貌古怪,作金剛怒目狀,張開雙臂朝申元邛撲擊。才剛作勢,數道金線蕩漾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沒入羅漢體內,批亢搗虛,一掠而過。

  空藏對此早有防備,他在棲凡觀澄心殿前是見過「陽神劍」的,劍氣化為金線,至韌至利,無物不斬,除非拿法寶人命去填,在劍氣耗盡前,殊難抵擋。好在夏土佛道二門相爭萬載,何許樣的手段不曾見過,區區棲凡觀,區區澄心殿,並不值得龍象寺拿出壓箱底的本事,「羅漢陣」以佛力凝化羅漢虛影,猶如抽刀斬水,續而不斷,非利刃所能傷,恰能克制這般凌厲的劍氣殺招。

  然而令空藏大吃一驚的是,降龍羅漢竟被一劍梟首,進而碎屍數截,「羅漢陣」亂成一鍋粥,三十六名僧眾氣機衝撞,再不能合於一處。他一顆心漏跳了半拍,睜開一雙慧眼凝神望去,卻見陣內陰陽二氣盤旋不定,首尾相逐,陣法竟無法維繫,危急之時

  ,淨明不待師命,奮不顧身撞向申元邛,逼得他無暇破陣。空藏趁機捏定法印,傾力施為,腦後放出一道佛光,一口鏽跡斑駁的古鼎冉冉升起,鎮下陰陽二氣,「羅漢陣」氣機平復,佛力重又聚攏如初。

  揭諦寺方丈弘光與石窟寺方丈道信對視一眼,雙雙為之動容,那口古鼎乃龍象寺鎮寺之寶禹鼎,上古神物,降妖伏魔,堪稱佛門第一,平日裡藏於「通海井」底,鎮住此界氣運,空藏竟不聲不響將其攜出,難不成預料到傾佛道二門之力,仍奈何不了申元邛,務須下此重手?

  空藏既然請出禹鼎,他們也不能袖手旁觀,弘光、道信正待出手,「羅漢陣」內局勢急轉直下,卻見申元邛微一側首,兩柄神劍躍出虛空,在其頭頂盤旋交擊,盤旋如龍,交擊如剪,金線蕩漾稍縱即逝,淨明大叫一聲,如遭雷擊,頓時現出原形,化作一條倒海翻江的黑蛟,張牙舞爪,一顆碩大的腦袋卻無端掉落,神魂飛出,被申元邛隨手收去。

  空藏口中瀰漫著苦澀的滋味,申元邛祭出的那兩柄神劍,一陰一陽,陰主生,陽主殺,生殺因循,滅天理,絕人道,手段之強橫,已凌駕於當年「邪僧」之上,降龍羅漢乃有形無質的一道虛影,尚且擋不住二劍合斬,黑蛟王更是不堪一擊。他連忙阻止弘光、道信二位方丈插手,稍稍分心,申元邛伸手一指,「羅漢陣」內劍氣縱橫決盪,一道道金線若隱若現,三十六名僧兵頃刻間血肉橫飛,倒斃大半。

  空藏來不及心疼,悶哼一聲,推動禹鼎左右搖晃,一十八根「五行歸元鏈」如毒蛇般竄將出來,烏雲壓頂纏向申元邛,才剛靠近陰陽二劍,便嗆鋃鋃寸寸斷落。然而「五行歸元鏈」非比尋常法寶,被神劍斬斷,靈性不失,彼此重又連接在一處,漫天飛舞,織成一張張疏而不漏的大網,從四面八方合攏來,逼得申元邛無暇分神,將倖存的僧兵救出。

  弘光與道信這才鬆了口氣,陰陽雙劍合一,殺伐無人可擋,若非空藏及時祭出禹鼎,佛門僧眾死傷殆盡,從此一蹶不振,他們有何面目去見歷代祖師!不過申元邛的強橫還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形勢並未有根本扭轉,虛空之中金線閃動,絡繹不絕,「五行歸元鏈」斷了又續,續了又斷,靈性一分分散失,而空藏漸漸無以為繼。弘光不覺搖了搖頭,舉步來到他身後,抬掌按在空藏後背,渡入己身佛力,道信皺眉看了片刻,亦加入其中,拼著熬到燈枯油盡,也要保住這來之不易的勝機。

  半個時辰後,弘光道信退下,幾位佛門高僧及時接上,雙方僵持不下,看似乏味,實則兇險無比。申元邛藉一己之力推動陰神陽神二劍,與佛門眾僧車輪大戰,稍有不慎,一旦為「五行歸元鏈」所制,拖入禹鼎內強行鎮壓,到那時,縱有通天徹地的神通,也萬難脫身!隨著神念不斷壯大,申元邛對銅殿禁制的了解日漸入微,猶如盲人摸象,摸多了自然能拼湊出全貌,吸納海水的勢頭越來越猛,當佛門僧眾出現在視野之中,銅殿已裝得七七八八,淵海被削去一層,露出犬牙交錯的礁石,濕漉漉吸滿了海草和貝殼。

  申元邛立於礁石之上,身後是浩瀚淵海,旭日東升,光芒萬丈。龍象寺方丈空藏眯起眼睛打量了許久,長長嘆了口氣,直到此刻才親眼見到正主,在他挑選的地方,在一個不合適的時間。他雙手合十,遙遙打了個招呼,沒有多說廢話,事已至此,箭在弦上,口頭的爭執無補於事,靈台寺已經被打殘了,兇手必須付出代價,不管他出於什麼理由,或者另有苦衷。

  龍象寺僧兵蜂擁而出,看似散亂,實則各就其位,布下一個困敵的「羅漢陣」,如水銀瀉地,層層向前推進,揭諦、石窟二寺的高僧則從後包抄,壓陣之餘,提防對手渡海遁逃。不過這一番功夫都是白費力氣,申元邛根本沒有退卻之意,任憑僧兵高低錯落,重重圍攏來,背負雙手視若無睹。空藏低念一聲佛號,舉步踏入「羅漢陣」,三十六僧兵齊聲吶喊,蓄起無窮偉力,如海潮洶湧迴蕩,節節拔高,加諸於空藏一身。

  佛門諸寺多有羅漢堂,僧兵打熬筋骨,以「羅漢」名之,習戰陣以困敵,亦屬尋常。不過龍象寺這「羅漢陣」並非自創,而是得自天龍古寺,結陣苛刻,法度森嚴,是當年圍剿「邪僧」一戰的殺手鐧。「邪僧」與「羅漢陣」同歸於盡,天龍古寺也因此元氣大傷,乃至於一蹶不振,龍象寺繼而崛起,一躍成為佛門之首,得了這陣法傳承後,暗中栽培僧兵,可謂不遺餘力,時至今日終於派上了用場。

  陣勢已成,三十六羅漢渾然如一,空藏引動眾人之力,一聲梵唱響徹霄漢,半空中隱隱浮現一尊降龍羅漢的虛影,形貌古怪,作金剛怒目狀,張開雙臂朝申元邛撲擊。才剛作勢,數道金線蕩漾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沒入羅漢體內,批亢搗虛,一掠而過。

  空藏對此早有防備,他在棲凡觀澄心殿前是見過「陽神劍」的,劍氣化為金線,至韌至利,無物不斬,除非拿法寶人命去填,在劍氣耗盡前,殊難抵擋。好在夏土佛道二門相爭萬載,何許樣的手段不曾見過,區區棲凡觀,區區澄心殿,並不值得龍象寺拿出壓箱底的本事,「羅漢陣」以佛力凝化羅漢虛影,猶如抽刀斬水,續而不斷,非利刃所能傷,恰能克制這般凌厲的劍氣殺招。

  然而令空藏大吃一驚的是,降龍羅漢竟被一劍梟首,進而碎屍數截,「羅漢陣」亂成一鍋粥,三十六名僧眾氣機衝撞,再不能合於一處。他一顆心漏跳了半拍,睜開一雙慧眼凝神望去,卻見陣內陰陽二氣盤旋不定,首尾相逐,陣法竟無法維繫,危急之時

  ,淨明不待師命,奮不顧身撞向申元邛,逼得他無暇破陣。空藏趁機捏定法印,傾力施為,腦後放出一道佛光,一口鏽跡斑駁的古鼎冉冉升起,鎮下陰陽二氣,「羅漢陣」氣機平復,佛力重又聚攏如初。

  揭諦寺方丈弘光與石窟寺方丈道信對視一眼,雙雙為之動容,那口古鼎乃龍象寺鎮寺之寶禹鼎,上古神物,降妖伏魔,堪稱佛門第一,平日裡藏於「通海井」底,鎮住此界氣運,空藏竟不聲不響將其攜出,難不成預料到傾佛道二門之力,仍奈何不了申元邛,務須下此重手?

  空藏既然請出禹鼎,他們也不能袖手旁觀,弘光、道信正待出手,「羅漢陣」內局勢急轉直下,卻見申元邛微一側首,兩柄神劍躍出虛空,在其頭頂盤旋交擊,盤旋如龍,交擊如剪,金線蕩漾稍縱即逝,淨明大叫一聲,如遭雷擊,頓時現出原形,化作一條倒海翻江的黑蛟,張牙舞爪,一顆碩大的腦袋卻無端掉落,神魂飛出,被申元邛隨手收去。

  空藏口中瀰漫著苦澀的滋味,申元邛祭出的那兩柄神劍,一陰一陽,陰主生,陽主殺,生殺因循,滅天理,絕人道,手段之強橫,已凌駕於當年「邪僧」之上,降龍羅漢乃有形無質的一道虛影,尚且擋不住二劍合斬,黑蛟王更是不堪一擊。他連忙阻止弘光、道信二位方丈插手,稍稍分心,申元邛伸手一指,「羅漢陣」內劍氣縱橫決盪,一道道金線若隱若現,三十六名僧兵頃刻間血肉橫飛,倒斃大半。

  空藏來不及心疼,悶哼一聲,推動禹鼎左右搖晃,一十八根「五行歸元鏈」如毒蛇般竄將出來,烏雲壓頂纏向申元邛,才剛靠近陰陽二劍,便嗆鋃鋃寸寸斷落。然而「五行歸元鏈」非比尋常法寶,被神劍斬斷,靈性不失,彼此重又連接在一處,漫天飛舞,織成一張張疏而不漏的大網,從四面八方合攏來,逼得申元邛無暇分神,將倖存的僧兵救出。

  弘光與道信這才鬆了口氣,陰陽雙劍合一,殺伐無人可擋,若非空藏及時祭出禹鼎,佛門僧眾死傷殆盡,從此一蹶不振,他們有何面目去見歷代祖師!不過申元邛的強橫還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形勢並未有根本扭轉,虛空之中金線閃動,絡繹不絕,「五行歸元鏈」斷了又續,續了又斷,靈性一分分散失,而空藏漸漸無以為繼。弘光不覺搖了搖頭,舉步來到他身後,抬掌按在空藏後背,渡入己身佛力,道信皺眉看了片刻,亦加入其中,拼著熬到燈枯油盡,也要保住這來之不易的勝機。

  半個時辰後,弘光道信退下,幾位佛門高僧及時接上,雙方僵持不下,看似乏味,實則兇險無比。申元邛藉一己之力推動陰神陽神二劍,與佛門眾僧車輪大戰,稍有不慎,一旦為「五行歸元鏈」所制,拖入禹鼎內強行鎮壓,到那時,縱有通天徹地的神通,也萬難脫身!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