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天意歸人

  ……

  鴻鈞:「無極道友,接下來的事,你來說吧。��

  「這,那無極就捷越了。

  第一件事就這樣定下吧,那開始這這第二件事。

  一次性吩咐完畢,吾等就要好好閉關一次,免得被打擾。

  妖族退出天庭,昊天執掌天庭,眾生輔佐。

  剩下的,那就是人族了,人族從誕生起,磨難經歷得太多太多。

  事實也證明,人族,才是和平之種族,天意所鍾之種族。

  就人數而言,現在已經是洪荒第一大族,明面上三位準聖巔峰,十二位準聖初期。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族成員。

  雖然人族在發展過程中,經歷各種困難,也想出許多辦法解決人族困難,但人族現在還是有著各種不妥之處。

  人族要想徹底成為洪荒大族和天地主角就要打破現有的發展,由應運而生的人族大賢帶領著人族走出愚昧蠻荒。

  人族大賢是應人族大興的氣運而生,是天定帶領人族大興的人族共主,所以這人族大賢生來就帶有大功德、大氣運。

  人族想要興起,需立下三皇五帝八尊位,帶領人族崛起。

  這八位人族大賢的帶領下,人族將徹底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人族將鞏固其天地主角的地位,沒有任何種族可以撼動。

  但三皇五帝也不是天生生而知之者,需要老師的教導。

  教導好了有功德,教導不好有業力,爾等自己商議下,商議好了自己去教導就行了。」

  「三皇五帝?」

  通天問道:「無極前輩,那三皇五帝又是什麼尊稱呢。」

  「這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三才人皇。

  五帝應五行而生,為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土帝五行人族大帝,人族歷經次三皇五帝方可大興。」

  無極子看了一下人族三祖和幾大聖人說道:「那既然都知曉了,這三皇五帝降生後,帝師你們自己商量去吧。」

  紫霄宮內,諸聖聽到無極子的話之後都是心中一動,三皇五帝是確立人族為天地主角的關鍵,因此一旦與人皇扯上關係,自己教派必然大興,目光都在不斷閃爍!

  人族三祖對視一眼,女媧也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吾等就不要這帝師了,其餘的就勞煩幾位聖人了,但事先說明,如果諸位藉助帝師之便利做阻礙人族發展之事,吾人族祖地有權廢除帝師人員!」

  幾位聖人想了想點頭道:「善」

  這時女媧道:「吾也對帝師之位沒興趣,三位師兄兩位師弟自己分配吧!」

  后土雖然為混元大羅金仙,但是其功德之大,更何況掌管著洪荒地道。

  論地位,和鴻鈞平起平坐,因此諸聖也看了她一眼。

  「吾也沒興趣!」

  她連地府之事都忙不過來,再說說到功德,誰有地府好賺取!沒必要丟了西瓜去撿芝麻!

  聽到這裡,尤其是西方二聖最為激動,畢竟他們可是不同於盤古元神三分的三清擁有開天功德。

  三清成就聖人後比他們更勝一籌,而他們不僅僅只是向天道借取功德才成就聖人的,甚至他們的境界只是初入聖人境。

  「無極前輩,三皇五帝是有什麼特徵嗎?是我們自己樹立還是………」

  「天定人皇!」

  無極子直接一句話就定了屬性。

  這時老子發話道:「吾只有一個弟子玄都,況且吾隱隱感到未來時空中,地皇與丹道有關,故吾只要地皇之師。」

  其餘四大聖人沒有意義,這是最好的結果,不然以老子人教教主的尊位,加上這立教以來不斷教導人族,傳授金丹大道的威望,還真真沒有有人爭得過他!

  原始:「那人皇主征伐,吾再取金帝帝師之位吧。」。

  其他人也沒什麼意見,確實去原始所說。

  通天趕緊道:「吾弟子多,就取天皇,木帝和土帝帝師,其餘的西方兩位師弟看著辦吧,畢竟這樣除了大師兄,其餘每個教派兩位帝師。」

  三清雖然不想把帝師讓給西方,但是想著便宜不能占盡,三皇和土帝最大功德的帝師都被自己等瓜分了,做的太過誰知道准提接引會不會搗什麼亂!

  准提接引也不介意,他們本以為能得到一個帝師之位就不錯了,現在多出來一個帝師之位已經比想像中好多了。

  「諸位道友,既然諸事已定,那本道長就告辭了。

  還要去閉關深造,爭取更進一步。」

  無極子直接離開了紫霄宮。

  神逆:「哈哈,吾也告辭!」

  「告辭!」

  ………

  燧人氏幾人下了首陽山不久就回到了人族聖地傳遞相關信息,他們這些人族祖地的存在一心修道,只要對人族有利,也不在意什麼。

  人族三祖,十二王者回到祖地後,也紛紛進入閉關之中。

  三祖進入閉關,迷迷茫茫之間,他們仿佛來到一個未知的地方。

  竟然看到了高高在上的無極子前輩。

  「遂人氏/有漅氏/淄衣氏拜見無極前輩。

  擅闖前輩道場,還望前輩恕罪。」

  「呵呵,行了行了,是吾拉爾等來的,怪罪什麼?」

  淄衣氏:「前輩有何事需要吾等效勞?以前輩之實力,都辦不到,吾等……」

  「哈哈,別亂猜了,沒事要你們辦。

  說來你們或許不信,開天闢地後,一團混沌息壤掉落到蓬萊島中。

  無盡歲月,誕生了靈智,對了,混沌息壤,是先天息壤更高級的土壤。

  吾修煉,突破混元金仙,遊歷洪荒大地。

  機緣巧合救下了女媧伏羲。

  趣味相投,送了他們一些寶物,包括三光神水,先天息壤。

  只是沒想到,她竟然利用先天息壤,三光神水創造了人族,證道混元聖人。

  所以說來,吾和爾等還是同族呢。

  你們的發展,自強不息,吾很滿意,後來無盡歲月收集的寶物,都讓她交給了你們。」

  「啊……這,老……」

  「老什麼老,叫我無極子,無極大哥,什麼的,隨便你們,怎麼叫順口,你們怎麼叫。

  我打算閉關,你們也在閉關,就在蓬萊島閉關吧。

  本道長分出一絲神念給你們講道。」

  ……

  「這……,多謝無極大哥,原來無極大哥暗中照顧人族這麼多。

  人族感激不盡!」

  「多餘的話就不要說了,我也是人族。

  而且我人族,絕對不是你們認知中那麼簡單的。

  我的存在,你們不必告訴蕭炎他們。

  這幾個傢伙還行,就讓他們自己去闖蕩吧。」

  ……

  悠悠歲月,無極子將遂人氏等帶到蓬萊閉關後,久而久之,人族發現他們的三大老祖失蹤了,不見了。

  急切的人族,只能暗中著急,尋找。

  尋找過了天皇時期,地皇時期,人皇時期。

  天皇依舊是伏羲,不過是伏羲本尊的一絲神念,證道後,回歸了伏羲本尊。

  伏羲一路以來,對人族幫助本就不小,人族也不在意。

  何況伏羲又不是白做人族天皇,他也有不小的貢獻。

  伏羲對人們的貢獻非常大。他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颳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藉助河圖洛書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創出了先天八卦,幫助人們占卜吉凶,避免了很多傷亡。

  於是那時候人們就用它來記載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

  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伏羲畫像山。

  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

  此外伏羲還發明了漁網,之前人們都是手拿木棍到江河裡去打魚,捕起魚來就非常困難,伏羲便教人們把繩子編織起來,做成漁網,有了這項技術,人們就能捕到許許多多的魚了。

  他手下的人也從他的漁網得到了啟發,仿照他的方法編織出了鳥網,教人們去捕鳥。

  這些發明為人們改善生活條件提供了良好適用的工具,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人族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

  女媧徹底斬掉對伏羲的情,修為更進一步,達到了混元聖人第三重天。

  讓其轉世,最終與伏羲結成道侶,女媧和伏羲孕育了八個孩子,剛好是四男和四女,四個兒子是四季,四個女兒則是四象,合起來就是八卦!

  因此他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

  他還總結了人族祖地之中的文字,造文字,用於記事,普及人族,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形式。

  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

  隨著這些成就,伏羲所在的部族越來越強盛,附近的很多部族都一一歸附,慢慢的伏羲聖賢的名號在人族大地被傳唱,越來越多的人族部落聞言趕來。

  慢慢的歸附的部族越來越多,知道最後人族所有的部族共尊伏羲為共主,伏羲也開始了他天下共主,教導人族的證道之路。

  成為天下共主之後,跟隨在他身邊的人,他部落的人數越來越多,伏羲所在之地也越來越繁華,慢慢的各種建築也多了起來,直到最後,這裡成為了人族第一個城池,陳迪更名——陳,後來人們成為陳都。

  之後他還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鑑。

  在他之後,是地皇神農,紅雲轉世。

  伏羲之後,地皇是神農,神農即位天下人族共主後,時刻銘記了伏羲的教導,為洪荒萬民著想,以伏羲為榜樣!神農以道德仁義治理天下。

  他行事光明磊落,大公無私,天下萬民共同愛戴。有他治理的地方,不賞而民勤、不罰而民正,人民生活富足而快樂。

  擔任共主後,他把五穀推廣至全人族,在人類學會種植五穀後,許多吃不完的糧食因為保存不好而毀壞。神農又教大家捕捉山中幼獸小鳥,用那些吃不完的糧食來飼養,等到幼獸小鳥長大後再將其宰殺。

  這樣,可謂一舉兩得,既將那些吃不完的糧食發揮了功用,有免除了人族去山上捕獵的危險。慢慢的,人們發現豬羊、狗、雞等六種動物最好飼養,便將其統稱為「六畜」。

  五穀六畜的出現,標誌著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農業發展階段。

  這時候,人類的勞動果實已有剩餘,神農也被尊稱為炎帝。

  從此人們不再缺少食物,並且還有剩餘,有時剩餘多了吃不完又不能長期保存,無奈只得扔掉,浪費不已。

  神農無法,只得向老師玄都道人求教,玄都道人聞言笑道:「此事何難,吾且問你,東家有五穀,西家有六畜,各自又剩餘,可是東家有五穀卻不食六畜,西家有六畜卻不食五穀,如何能使雙方不單單自食用其中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