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赤身入大赤天,玄門太清徒

  玄妙之門。

  仿佛神遊星空,流淌在星河之間,來到了天之邊,另一層天觸手可及。

  萬千星河烘托著張百仁,億萬星辰圍繞著他的周身。

  卻見張百仁伸手觸摸著虛空,一層薄薄膜阻礙著張百仁的手。

  觸碰這層虛空之膜的張百仁,卻沒有強硬地突破。

  因為他發現這層虛空之膜並非有形之物。

  無形虛空之念。

  阻礙他的並非物質,也不存在任何物質上的阻攔。

  而是知障。

  認知之障,知識之障。

  就像是修行上的境界般。

  體悟這層虛無之膜,靈感滲透虛空,萬千信息匯聚於心田之間。

  關於這層特殊存在,作為玄門之門背後的第一層,張百仁才發現自己對它的認知其實很少。

  觸及虛空之膜,以無形之念,感悟認知之障,仿佛一條路出現在張百仁的眼前。

  沿途走在這條路,回看自己以往種種,才發現自己存在的缺憾。

  認知缺點。

  才是最大的收穫。

  往常對《道德經》以及諸般經典的認知,不斷地在腦海中徘徊。

  吾日三省吾身。

  種種道和理不斷地在腦海之中交織。

  一一印證自身的缺憾,從群書之中尋找道與義,幡然而醒悟。

  腦海不斷地運轉,參悟著各種道經。

  除了《道德經》《黃庭經》之外,還有各種道家、佛家、儒家等等百家經義。

  到了張百仁這一階段,他的認知已經得到提升。

  華夏古文化其實根源是相同的。

  尤其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各家思想出奇吻合。

  追溯源頭,可以找到《易經》的影子。

  從易經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更不論易經對儒家的影響。

  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張百仁也只能看到普通版本的周易。

  「吾之根基是《道德經》所衍生出來的太清法,諸般經義,也只能成為我的養分。」

  太清法到了今天,已經達到一種瓶頸。

  張百仁自認為可以突破太清法,進入他認知上的第二重天。

  跨入玄妙之門第二重,看到天外天景色。

  但認知障的出現,只能說他參悟諸般經義之道的深入認知,尚且欠缺。

  「唯有認知不足,方能找尋道的方向,繼續前行。」

  肉身法,法術道,此兩者都沒有任何的問題。

  唯獨境界認知,知識底蘊的積累,尚且欠缺,需要彌補。

  否則,冒然踏入金丹之境,凝聚出獨屬於自己的大道金丹種子,實力是會往前跨一步,自己也會踏足另一境界,看到另一種天地。

  但想要回頭看到身後的不足,卻變得異常艱難。

  修道就像做人一般,明知道自己人生還留下遺憾,但已經沒有後悔藥彌補過往的遺憾。

  時間會遺忘一切,但真義存在缺憾,事實是不會更改。

  不知道神遊玄妙之門的太虛多久,體內的法力一直都在增長。

  丹田內一望無盡的水澤,是法力根源的肆意汪洋。

  符源就是懸掛在水澤之上的星辰倒影。

  69🅂🄷🅄🅇.🄲🄾🄼

  但張百仁明白,自己的根基卻是水澤之下,交織著的道與理,那是太清法勾勒而成的道之軌跡,是自己修行根基的苟成基石。

  【吾善修太清法,百日築基極道圓滿。】

  【玄妙之門神遊太虛,太虛星河道之源泉。】

  【一朝參悟太虛妙,從此入得大赤天,自號玄門太清徒!!!】

  所謂的認知之障,知識之障,如水般流動,化為霧靄,湧入張百仁的體內,形成一道太虛印記,如星河浩蕩,流轉於水澤之下。

  浩浩蕩蕩,如旋渦卷席萬里汪洋水澤,不斷地收縮。

  不對,不是收縮。

  而是冥冥中感知到體內的丹田化作漆黑的太虛,宛若星辰宇宙,映照身體之內,而曾經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水澤肆意成汪洋般的場景,已經消失不見,。

  是眼界的提高,一躍而起九重天,以俯瞰姿態內視丹田,卻如巴掌般大小。

  此番妙境變幻,仿佛身處星空宇宙盡頭,看向太陽,猛地發現,視角內的太陽如燒餅般大小。

  道知,躍升。

  明悟湧上心頭,潛意識所提醒的一切,不過是自己認知的提升,再次映照自身殘缺,此番所站立之地,已無需苦苦探索,他已身處珠峰,踏足築基極道。

  現階段太清法的極道。

  穿過太虛星河,赤身入大赤天,如虛幻高空,腳踏實地,墜回現實。

  再觀天地,無窮無盡大赤天之氣,占據眼眸每一寸角落。

  無窮無盡生的道與理,在這片虛空之中交織。

  道無形,亦可有形。

  丹田之內,水澤汪洋,隨著赤身入大赤天。

  道的認知蛻變完成,一縷道跡如重如天與地,恐怖的道威散發,旋即將法力牽引。

  如黑洞內部恐怖的力量引發物質的坍塌,法力也在道威恐怖的引力下,法力坍塌,開始重組,形成全新的法力。

  不斷地構建和重組,最終全新的法力形成,不再像是水霧般形成水澤汪洋在丹田肆意而動。

  更像是一顆恆星,散發著光與熱。

  其光,是道威之光。

  其熱,是道威之熱。

  更是對道與理的認知,以無形之念,匯聚於體內的道行,形成最完美的金丹。

  符源卻被派遣在金丹之外。

  仿佛星光熠熠,本身的道與理和金丹相比,黯然失色。

  唯有吸納著金丹的道與理,光與熱,符源自身亦如星辰般,圍繞著金丹旋轉,旋轉的軌跡,就是各自相對應的道跡。

  鏡湖之下, 水府洞天,水霧聚攏。

  此刻萬畝水湖,靈霧籠罩,風擁而至,止於鏡湖。

  那是這番天地復甦,衍生出來的靈能,是天地煥發的靈光。

  水波粼粼,黑夜的天穹,亦被淸氣碧波所籠罩。

  其天地異象閃耀,照耀人間。

  縱然是血月凌空,亦悄然被清光所掩蓋,悄然退避。

  加班加點的工人放下手中的活兒,靜靜地看著眼前美奐美輪如仙境般的景象,如神跡般的異象,心中竟然異常清淨,所有的情緒念頭一掃而空,虔誠地看著異象,心靈仿佛獲得救贖,獲得淨化。

  天地異象散去。

  一道人影出現在湖面上,踏水而行 ,一步一生蓮,青蓮漫湖面,仿佛一瞬間,此鏡湖如仙境,映照仙界最美之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