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逍遙不論資質還是悟性都強於林月如,即便幽若傳授林月如更強的功法,按部就班的修行,至少也要八年才能比得上如今的李逍遙。
至於趙靈兒,完全不用比,憑藉女媧神力修成的渾天寶鑑比皇甫極的版本強了不知多少,縱然是皇朝君臨中的姬發也只能媲美現在的趙靈兒。
待到趙靈兒完全繼承林青兒的女媧神力,渾天寶鑑必然會推進到前無古人的地步。
換句話說,趙靈兒現在什麼都不做,每天睡大覺,林月如閉關苦修,在狀態一直完好且天才地寶充足的情況下,沒有三五十年休想達到趙靈兒的境界。
當然,歷練的目的就是快速提升自身實力,命運齒輪已經開始轉動,男女主角的實力會飛速提升。
林月如作為女二,同樣也有主角光環,修為追上兩人有難度,縮小差距卻是不難。
聽了幽若的話,林月如眼中滿是震驚,林天南同樣驚得合不攏嘴。
趙靈兒謙遜的擺了擺手,道:「師娘說笑了,靈兒一向不喜打鬥,日後遇到強敵,還要看逍遙哥哥和師妹的手段。」
「實話實說而已,月如現在剛剛經歷了一場失敗,心態會穩一陣子,逍遙這小子卻不能放鬆,我比他強,但我是長輩,算不得數,你和他同輩,剛好壓他一下,讓他知道知道什麼叫做勝而不驕敗而不餒。」
李逍遙道:「師娘偏心,剛剛還說不氣盛不叫年輕人,到我這裡就要殺殺銳氣。」
幽若點了點頭:「對,我就是偏心,你有意見?」
李逍遙慌忙擺了擺手:「沒意見沒意見,徒兒謹記師母教導,女孩富養男孩窮養,師母說的對!」
另一邊,林月如已經抓著趙靈兒的手問東問西了。
原著中林月如和趙靈兒初次見面由於中間夾雜著劉晉元李逍遙,因此並不友好。
但如今不僅沒有情感糾葛,趙靈兒更成了「三五十年才有機會趕上」的絕頂高手,林月如怎能不親熱。
一口一個師姐,要多甜有多甜,林天南發誓,自己從未聽過林月如這麼親熱的叫爹。
看著母子情深+姐妹情深的四人,林天南覺得自己是個外人,乾咳了幾聲緩解了一下尷尬,道:「道長收小女為徒,林某感激不盡,如不嫌棄,近些時日,不如住在寒舍。」
「行,正好姐姐也在你家。」
李逍遙驚道:「大師娘在林府?」
林天南心說我家祖上到底積了多少德,怎麼一個個高人都看上了我家的人。
不對啊,我就一個女兒,家裡只有丫鬟僕役,那些人無甚特殊,怎會被這等級數的高人看上,莫非我看走了眼。
就在林天南胡思亂想的功夫,趙靈兒解決了他的疑問:「大師娘看上的弟子莫非是劉晉元劉公子?他是金科狀元,身上有一股正氣。」
幽若向著林府的方向看了看,道:「沒錯,姐姐要收的弟子身上確實有一股正氣,浩然天地,正氣長存,浩然正氣,誅邪辟易。
儒家弟子千千萬,能夠在這個年紀孕育出浩然正氣的萬中無一,虧得那些腐儒看走了眼,否則早就該被人收走了。」
林月如道:「師父,您方才說的天才是我那個表哥?他就是個書呆子,哪有什麼萬中無一的修行資質。」
「天下間修行道路千千萬,武修,法修,禪修,鬼修,魔修,儒修……各有各的神妙,儒門修行之術自孔聖始,經亞聖完善,於漢武帝時徹底完成,雖然修持者甚少,但一旦修成,便是通天徹地的大能。」
「有那麼厲害麼?」
「當然有,儒家若無絕強實力,董仲舒又如何擊敗各家鉅子,儒家又怎能掌控朝堂,這其中的利益糾葛,恩怨糾纏,便是十天十夜也說不完。」
幽若這話並非腦補,也不是忽悠人,林軒在這十年中暗中搜集各種修行體系的情報,偶然間發現儒門也有修行體系,而且和蜀山劍道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方才說的那句「浩然正氣,誅邪辟易」指的是宋末元初的大儒文天祥於監獄中以浩然正氣護持自身,水氣、土氣、日氣、火氣、米氣、人氣、穢氣七種惡氣近身不得,自此有了儒家浩然正氣「一氣破七氣」的說法。
不過按照時代背景,文天祥還沒有出生,這些事情李逍遙等人自然不知曉。
「浩然天地,正氣長存」則是出自仙俠始祖《蜀山劍俠傳》,這部鴻篇巨著對於後世影響極大,仙劍奇俠傳當然也受到很多影響,尤其是劍修的設定,和峨眉劍仙非常類似。
蜀山派的術法多為陽剛正氣的劍法,某些部分和浩然正氣頗有幾分相似,比如當初對付魔尊的三十六天罡劍陣。
眾人一邊緩步回蘇州城,幽若一邊講述,而在林家堡,白素貞已經找上了劉晉元。
「你在迷茫。」白素貞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溫和。
劉晉元道:「沒錯,我確實在迷茫,我自幼讀聖賢書,自認學問不凡,但如今表妹失蹤,我束手無策,聖賢書面對武林高手沒有任何意義,我讀書又有什麼用?」
林月如的失蹤讓劉晉元徹底失去了方寸,不僅對於突然出現的白素貞視若無物,更對自己一身所學生出了懷疑。
「讀書使人明禮,明智,若無文字書籍,武道秘籍又該如何傳承?」
「前輩無需寬慰,這些道理學生也明白,只是講道理不能救回我表妹。」
「因為你只學了道理,沒有學講道理的方法。」
「講道理也有方法麼?」
「當然有,孔聖人週遊六國,六國之人不管是否相信儒術,都願意聽他講道,不是麼?」
「學生豈敢自比聖人。」
「你說錯了,我的意思是,一個身高九尺,膀大腰圓,武功高強,帶著三千學生的人願意坐下來講理,無論是誰,都願意聽聽。」
「前輩想讓學生練武?現在怕是來不及了吧?」
「不,現在才是最好的時候,佛有佛法,道有道術,儒家當然也有修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