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戒魯執權(上)
「父親既然這般在意母親和秋哥之死,何以讓仇家活到今日?」沉香嘴上一遛,便狠狠的扎了劉彥昌一刀。
劉彥昌頓時便被被這一刀扎的心態頓時爆炸,甚至想到了自己依舊空蕩蕩的下身,心中的屈辱感幾乎快要淹沒理智,搖晃了一下身子,面色煞白一片,冷漠了瞥了一眼沉香,轉身便走,再無留戀與遲疑。
久別重逢的兒子,他已然不想再多看一眼。
沉香在氣走了劉彥昌之後,也醒悟過來自己說錯了話,那總歸是他的父親,卻又少年執拗,不願認錯。
轉而想要先去華山救母,至少先弄清楚母親現在過得如何,卻被楚河先行勸住了。
可想而知,沉香一旦啟程去華山,那麼這一路上定然會有重重困難險阻,這些麻煩淤積起來,會不斷的加深沉香心頭的怒意。
等到了華山,他只怕就再難保持冷靜了,不管不顧便會一斧頭劈下去。
且不說這樣與楚河最初的任務背道而馳,楚河讓戒魯深入佛門核心的計劃還未徹底完成,就欠那麼點火候。
這麼快讓沉香去華山,會導致副本迅速終結,與楚河的利益不符。
在楚河的勸導下,沉香也終於同意,先留在長安,等到局勢平穩之後,再借朝廷大軍齊踏華山,到那時無論有什麼困難,人多力量大都能解決。
時間推移,朝廷的滅佛行動,越發的如火如荼,到了會昌四年三月,李炎敕下不許再有寺廟供奉佛牙、佛骨、舍利等等,五台山、泗州普光王寺、終南山五台、鳳翔府法門寺藏有佛指節的寺廟,同樣禁止置供巡禮,招攬信徒。
以此為基礎,進而打擊佛教的宗教聖地,造成四處靈境絕人往來,諸天佛像無人送供的局面。
會昌四年李炎誕日,便不再請僧人入宮,反而是道門中人的待遇再上一個檔次,不僅身著紫衣,並且授予黃帶、玉冠等物,同時敕封一共八位道士道門真君之位,有監察天下宗教事宜之權。
根據東瀛僧人圓仁,在逃過這次滅佛大劫之後的記載,「功德使帖諸寺,准敕不許僧尼街里行犯鐘聲,及向別寺宿經一夜者,科違敕罪。從前不准午後出寺,今不許犯鐘聲。「
官府不僅干擾寺廟的日常活動,還意圖阻斷寺廟間的人員流動和聯繫。從這一點上來看,李炎和李德裕已經不再僅僅是要收回被寺廟霸占的土地,更是有從根源上,打壓佛門勢力的決心。
當世俗的權利調動起來,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神佛,也不能完全無視。
會昌四年七月,李炎敕令毀拆天下山房蘭若、普通佛堂、義井村邑等未滿二百間、不入寺額者,其僧尼等盡勒還俗。
長安坊內佛堂三百餘所,以及佛像、經樓等並除磬盡。
諸道天下佛堂院等,尊勝石幢、僧墓塔等,皆令拆毀。
會昌四年十月,敕令拆天下小寺,經佛搬入大寺,鍾送道士觀。
被拆寺不依戒行的僧尼、年少有戒行的僧尼,盡令還俗,遞歸本貫。
仍存年老有戒行的僧尼,許配大寺,單單只是長安城中就拆毀了三十三座小寺。
這條敕令目的尤為明顯,年少還俗就是為了與寺廟搶奪勞動力,至於年老許配大寺,則是為了避免遣返老僧後增加地方的壓力,把老僧的供養壓力轉移到大寺身上。如此一增一減,佛門的衰弱就會更加加劇劇烈。
雖然掌管佛門權利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佛門修士。
但是穩固信仰,傳播教義,維持信徒的,卻是那些普通的尋常僧人。年輕僧人的減少,也會導致佛門修士會出現年輕代斷層,逐漸陷入青黃不接的狀態。
佛門之中,以最為激烈的手段,強硬殺死李炎、李德裕、趙歸真、仙半凡等人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甚至成為了主流。
那些損失了大量的財產,甚至被迫只能縮在福地里的不少佛門大寺,也是窩火之極。
佛門高僧確實都有以一當千、當萬的實力,那些普通的朝廷兵甲很難對他們造成真實的傷害。但是奈何朝廷大軍太多,而殺戮太過的話,即便是即將成佛的僧人,也會瞬間墮落成魔,被業火焚身,一世甚至好幾世積累的修行,就都會付諸東流。
更何況,還有天庭的管制。
在這一次掀起的滅佛之戰中,似乎天庭與道門也達到了某些默契,從太宗年間起,就不斷擴散、興旺的佛門,漸漸也讓天庭感到了壓力,乘著這股風潮,同樣選擇了抑制佛門。
佛門、道門、天庭,就像是三足鼎立一般,總是做著某種相互的平衡。
會昌五年三月,李炎更進一步,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財產之數。
會昌五年四月,達到高潮,李炎直接下敕滅佛,規定西京長安只能保留四座寺廟,每寺留僧十人,東京洛州只留兩寺,其餘節度使的治州共三十四州留一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廟全部摧毀,僧尼皆令還俗,所有廢寺銅鑄的佛像、鐘磬全部銷熔鑄錢,鐵鑄的交本州銷鑄為農具。
另外還敕令外國僧人等,若無伺部牒者,亦勒令還俗,遞歸本國者。
根據戶部統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佛寺經濟一垮台,原本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大唐,頓時打了一道強心針,國運開始逆勢上揚,如果真的讓這股風潮穩定下來,成為既定的結果,那麼大唐江山又可再續幾百年的興盛。
雷鳴山的巨通寺,同樣被朝廷的大軍刮過,所有的普通僧人都被驅趕還俗。
巨通寺只來得及將一部分珍貴的典籍、物質,轉移到雷鳴山的小洞天中去。
其餘經卷皆被焚毀。
在巨通寺藏經樓被焚燒之前,戒魯便先收起了當初行顛大師所著的經卷。
這些經卷中,除了正常的佛經註解以及人生哲理之外,還包含了大量的醫學典籍、天下地貌、風物、水脈走勢記錄,以及一些災害發生時,適應當地環境的救助措施。
這都是行顛大師在壯年體強時,遊歷四方所寫,之後年紀老邁,無法再長途跋涉之後,才在藏經樓中著書整理。
就這麼被一把火燒了,未免可惜。
雖然李炎下的敕令是只燒毀佛經,但是下到了地方,一定會變味。
地方上的官僚、豪強以及軍隊,為了功勞,只要是寺廟裡搜出來的典籍,都不會放過,因此倒也銷毀了不少真正的益民典籍,也堪稱是文明的一場浩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