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神遊玖
許俊卻是高興,道:「要說護城河,天下第一,非襄陽城莫屬。十月完顏匡帶兵二十萬,圍困襄陽城。趙淳趙大人手中只有一萬兵卒,可到今天,還在堅守。而且我瞧那完顏匡再打上半年,也拿不下襄陽。襄陽為何難攻,他那護城河足有六十丈,你說厲害不厲害。」
沈放從未去過襄陽,聽聞也是吃了一驚,咋舌道:「六十丈?」
許俊道:「這還是平均之數,寬處還有八十餘丈的。金兵根本走不到城下,如何攻城?」
沈放連連點頭,卻想起當年裡縣,一樣也有護城河,只是要小一些,金兵來時,河道大部都已乾涸。想起往事,一陣黯然神傷。
許俊道:「紇石烈種塔為接應敗軍,日夜兼程而來。匆忙而來,周圍林木又被我等燒毀,攻城的器械也是不足。不過這廝也是果決,當日夜間,便派大軍蛾附攻城。先以弓弩壓制,隨即令軍衝鋒,鳧水過護城河,企圖以多勝少。」
沈放道:「直接鳧水過來?這攻城戰法,不該是先背負沙袋,在護城河開出路來,才能讓後面士卒衝到城下麼?」六合護城河,最窄處也有四丈余,便是他也跳不過來,更何況這些尋常士卒。
許俊道:「紇石烈種塔不是傻子,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區區冬日洗個涼水澡算的什麼。況且他攻城的器械只有最簡陋的『飛梯』,單人拖拽也能過河,不似『雲梯』等物,須得沿著平地推來。再則他四面出擊,料定我們守城人少,只要有一處失守,他大事便成。只是我等眾志成城,不給他一絲空子。我家將軍早有提防,嚴陣以待。城頭掌火,下面的敵軍一覽無餘,水裡撲騰的,全是活靶子。」
沈放默想他所描述情形,無數的金兵不顧天寒地凍,在箭雨之中試圖渡河。不知怎地,只覺心中沉重。
許俊興高采烈,並無注意他神情,自顧道:「便是能僥倖從河裡出來。我家將軍還有奇招,趁著黑夜,在柴草內加硝磺、砒霜,點著了扔到城下。火落地滅了,煙卻不止。那些膽大鳧水過來的,不等架起飛梯,就被毒煙燻倒。城頭還備有滾木礌石、沸油金湯、狼牙拍,想飛梯上來的金人更是吃夠了苦頭。」
沈放道:「金汁便是燒沸的糞汁?這東西真有這麼毒?」
許俊道:「倒也沒這麼厲害,這東西倒下去,也燙不死人。至於中毒不救,也得這人倒霉,身子見血,讓這金汁進入體內。不過這玩意名聲在外,又是臭的離譜。敵人一聞,便自膽寒。」笑道:「委實是太臭了一些,我們自己也不愛多熬。」
沈放也笑,道:「莫不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許俊笑道:「實話說,我寧願挨上一刀,也不願提這個澆人。打了兩個多時辰,金兵才無奈退下。不過這些金兵也是悍勇。第二日一早,又來攻城。此番準備稍多些,先派步卒背負沙袋,在護城河上填出路來。我等城牆之上,只顧發箭射殺。沈兄弟你看,敵人每處城門,都開出這麼一條通道。這一條路,至少也要幾百條人命。」
沈放低頭望去,果見前面護城河上,有一段丈余寬的堤壩。沙袋堆成,水流已被截斷,四周散布著大量金兵屍體。心中若有所思,道:「眼下敵人已退,何不派人下去,將它推倒?」
許俊道:「金兵離此兩三里,縱馬瞬間便到。下去的兄弟們,都是必死無疑。自也有敢死之士自告奮勇,但將軍說,留著也好,留著這幾處,敵人集中於咽喉之處,反是更增掣肘。除非他們開出百條這樣的路來,否則並無大用,反增其害。」
沈放點頭道:「將軍高見。」
許俊道:「敵人可以涉水,手舉盾牌便能抵抗弓箭,到達城下的傷亡自能減輕許多。能弄掉這幾個口子,自是大善。但將軍斟酌損益,只是覺得代價太大,不值得而已。將軍愛兵,從不肯輕易犧牲。這一日接戰兩場,敵人寸功未立。」
沈放道:「如此說來,咱們這城守的住?」
許俊慢慢搖頭,道:「攻守之戰,拼的其實就是消耗。敵人耗的是人命,咱們耗的則是物資。實不相瞞,就這三戰下來,咱們的箭矢已經不多了。」
忽聽「咚咚咚咚」一陣鼓響。
許俊神色一變,道:「將軍點將,咱們快去!」
註:顏直之史料中的資料很少,但有記載,他曾為參知政事樓鑰書攻媿齋榜。樓鑰生卒年月是1137年—1213年。應也是這一時代人。
註:古代造紙,原料以麻紙、竹紙和皮紙三大類為主。皮紙指的乃是樹皮,大名鼎鼎的宣紙便是皮紙。唐宋書畫,多是黃色紙,有黃麻紙,也有宣紙。紙張自被發明,便是不易得之物。東晉皇室最早定用黃紙作為公務用紙:「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到了唐朝,一樣有此規定,宮廷中發出的文稿全都採用黃紙。黃紙黑墨,自有美感。此外黃紙相比白紙,更少遭蟲蛀。特別是上蠟之後的硬黃紙,保存時間更久。古往今來,大部分的書畫,都是在黃紙之上完成。西晉陸機的《平復帖》,便是用的黃麻紙,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依舊字跡清晰,篇幅完整。「裝潢」一詞,也是由黃紙而來。
註:關於王希孟的故事,頗有傳奇色彩。有人傳他是徽宗徒弟,十八歲就成長達四丈的《千里江山圖》,卻又因上《千里餓殍圖》惹怒皇帝,年紀輕輕便被賜死。但這傳聞很不靠譜,疑點很多。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先生有篇文章,認為王希孟是因為染病,宋有「老病不任官職之事」的制度,因而未得官,是以蔡京題文中未見更多言論。而且王希孟確是有可能英年早逝。這篇研究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註:顏惟貞生有七子:顏闕疑、顏允南、顏喬卿、顏真長、顏幼輿、顏真卿、顏允臧。顏真卿三歲父親就去世,由母親殷夫人親自教育長大。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顏真卿中進士甲科。唐朝甲科便是指的前三名,第一狀元,二、三皆為榜眼,取一左一右,如人雙目之意。第三名探花的專稱,要到北宋末期才確立。該科狀元為頓丘(今河南清豐縣)人氏李琚。故而顏真卿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另外顏杲卿比顏真卿大十七歲,顏季明乃是顏杲卿三子,年歲上差顏真卿其實應該不是很多。
註:《武備志·器式》:「狼牙拍,用榆槐木枋造,長五尺,闊四尺五寸,厚三寸。以狼牙鐵釘數百個,皆長五寸,重六兩,布釘於拍上,出木三寸,四面嵌一刃刀,四角釘環,以繩滑絞於滑車,鉤於城上。敵人蟻附攻城,扯起拍落下,自難攻也。」此物與滾木相似,皆是可以重複利用的守城工具。滾木兩端皆有繩索,主要是對付雲梯、鉤梯攀援而上的敵軍,放下後還能拉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