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神遊伍

  第940章 神遊伍

  他唯唯相應,覺得自己還有些糊塗,應付著去石桌前坐了,先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❻❾𝕊н𝐔א.¢𝐎𝓶 🍔🔥

  那老者原來是郭子儀,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人,乃是高適。

  三個年輕人。一個二十多歲,好大一個眼袋,旁人說話,他就一直在旁研茶,幾乎一言不發的年輕人,竟是陸羽。兩個相貌相似的年輕人,乃是張松齡和張志和兄弟。這三個年輕人見自己都是恭恭敬敬的行弟子之禮。

  還有一個三十餘歲的官員,名叫李陽冰。最是平平無奇,但一開口,說李白問他好。才知道此人竟是詩仙的叔叔,也是自己多年舊交。

  眾人議論,卻是安祿山和史思明謀反了。

  顏季明義憤填膺道:「安祿山這狗賊,聖上寵信如斯,我卻早看出他不是好人。」

  眾人說了許久,國難傾覆,百姓水深火熱之中。

  他心中也覺焦慮,原來自己頭腦又不清楚的這些時日。好好一個大唐盛世,卻是弊病叢生。而兩個奸臣,蒙蔽聖上,悍然造反。以致生靈塗炭,到處哀鴻遍野。

  過了一會,有下人來請眾人用飯,顏季明卻起身告辭。他很是驚訝,道:「不說才來麼,怎地就要走。」

  顏季明道:「小侄奉命前往恆州(河北正定縣),助家父守城。路過此地,特來拜見,只是軍令如山,情急如火,委實不能久留。」

  他腦海里似是想起什麼,卻又怎麼也想不起來。看著面前這個意氣風發的漢子,忽然百感交集,道:「你此去當要小心。」

  顏季明爽朗一笑,道:「叔叔放心,小侄此去,必斬了那安祿山的豬頭來下酒!」

  笑聲之中,送他出門。殷氏也來相送,看她一頭白髮,人已蒼老。他看在眼中,又是一陣酸楚。

  隨後其餘人去到廳堂,一桌飯菜,也不如何豐盛。郭子儀與高適舉杯,邀他同飲。他端起面前的杯子,就是一飲而盡,全然不覺有什麼不妥。

  觥籌交錯之間,他不勝酒力,不消幾杯,就醉倒過去。

  酣睡之時,忽然有人叩門。

  起身開門,卻是席間伺候的一個下人,背著一個大包袱,見他便是淚下,道:「太守,令兄和侄公子骨駭找回來了!」

  他大吃一驚,道:「什麼?我不過小睡片刻,季明侄兒不是剛剛出門。」

  那下人悲道:「大人你憂傷過度,老是夢到他們兩個,只道還是三年之前。」

  他痴痴發呆,茫然退了數步,心裡忽然一篇文章流過:「……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

  一股痛貫心肝之意,直入肺腑,悽然道:「磨墨!」

  那下人去書桌前研墨,又有下人送上碗茶來。

  他就手接過,一飲而盡,只覺一股清涼直透心底。

  直若醍醐灌頂,他忽然清醒過來,我不是顏真卿,我也不是唐朝人,我是沈放。

  再看自己身上,一身唐官朝服,腹部墊著大大一個墊子,面上有些發癢,顯是被人易容。痴痴發了會呆,自己方才,或是不知過了多久,真正如同令世為人,經歷了一段別樣人生。

  沈放心潮洶湧,自己經歷,真如薛偉化魚,盧生黃粱一夢。其情其景,栩栩如生。心中更種感觸,更是情真意切。

  忽然急道:「再乞請聖書一觀。」

  身旁一人笑道:「早已備好,小友請看。」正是顏直之,手指之處,條案之上,一幅書卷已經攤開,正是《祭侄季明文稿》。

  沈放看著書卷,久久不語。良久良久,忽然淚如雨下,慢慢跪倒,恭恭敬敬拜了幾拜。

  顏直之與王希孟在旁,都不言語。顏直之上前,親自又捲起書軸,道:「小友此夢做的可還好?此湯對小友終是無害,小友也大可放心。」

  沈放躬身一拜,道:「『神遊』之名,果然無虛。我真如同又活了一世一般。此番勞動兩位師長,興師動眾,如此厚愛,實是汗顏,無以為報。」他大致已經猜到,那湯確有迷幻之用,此番更是奇遇。自己所歷金榜題名,待客言談,定是有真人相扮。這番辛苦,也是不小。

  顏直之呵呵一笑,道:「瞧小友模樣,意猶未盡。我族大祭,實在後年。小友若是有暇,倒真可來扮一回『屍』。與此種雖有不同,卻也別有一番震撼。」

  沈放再拜,又謝王希孟。

  王希孟道:「受人所託,忠人之事耳。不過你這小子確也不錯,以後不妨多來玩玩。」

  沈放心念一動,道:「不知是何人所託?」

  王希孟笑道:「該你知道,你自然知道。如今已過四日,你不是要去六合的麼。」

  沈放吃了一驚,原來竟又已過了兩日。心中還有萬般疑惑,但知人家未必肯講。終究記掛六合之事,拱手道:「如此小子就此拜別,日後定當再來拜望。」

  出了建康城,忍不住駐足回望。這一番經歷之奇,叫他此時仍有亦真亦幻之感。

  但那最後一刻的真情潮湧,卻是歷歷在目。他先看《祭侄文稿》,並無特別。二次再睹,一筆一划之間的哀傷沉痛悲憤空虛之意,卻是如山如海,填滿他四肢百骸,叫他手腳麻木,口不能言。

  物有感而情動,跡或均而心異。天地無情,天地亦有情,情到深處終及「極」。《蘭亭集序》乃是瀟灑之「極」,《祭侄文稿》乃是悲痛之「極」。一如自己的那招「金鎖」。情到「極」處,就忘記了山河,忘記了萬物,甚至忘記了自己。沒有我,也沒有情。看似無情,卻是情之極致。

  他一時還無法完全消化這些所得,但心中一片坦蕩,只覺天高地闊,自由自在,如若明霞看斜陽,又是一番天地。

  忍不住放聲長嘯,展開雙足,朝北而去。

  渡過長江,朝著六合城方向,行不多遠,就見前面黑壓壓一片,儘是營帳。

  沈放心頭一驚,這是金兵大軍已到,將六合城圍困。想尋個空隙之處,摸進城去。越走卻越是心驚,金兵營帳連天蔽日,根本看不到盡頭。僅僅看到的部分,便是綿延十餘里。六合城四面都被團團圍住,鐵桶一般。瞧這陣仗,定是統紇石烈種塔那十萬大軍到了,也不知眼下六合城中如何。

  他從未見過如此大軍,也是震驚不已。行到午後,也不見哪裡有可鑽的空子。心下更是犯愁,這鐵桶陣連個縫也沒有,自己又如何過去。

  正沒頭緒間,忽見前面道上,一隊金兵押著百十個民夫正朝東行。一長列大車小車,其上高高壘的,皆是麻袋,瞧著乃是運糧的隊伍。

  沈放靈機一動,先將歸元劍藏在胸前。劍尾垂在襠下,雖是彆扭,但冬天衣服厚實,倒也瞧不出來。繞到前面道上,裝作埋頭趕路。

  果然片刻功夫,馬蹄聲響,一金兵追近,喝道:「什麼人!」

  沈放裝作惶恐,道:「小生讀書人,乃是來此間訪友,不想遇到大軍。衝撞了則個,正要迴避。軍爺恕罪,軍爺恕罪。」

  那金兵笑道:「竟是個讀書人,今日你好運來了,跟軍爺去吃幾天皇糧。」

  沈放面如土色,連連擺手,道:「不可不可,小生手無縛雞之力,提不起刀,拉不開弓,而且見血就會頭暈。」

  那金兵越發大笑,道:「你這熊樣,瞎子也不會派你打仗。你跟軍爺去搬運兩天糧草,一日有兩頓飽飯與你。瞧你這臉白的,幾日不曾見糧食了吧。」

  沈放似是心動,卻還愁眉苦臉,道:「小生得過癆病,也做不得重活。」跟著咳嗽幾聲。

  他潛運內力,面色更顯焦黃。那金兵絲毫不疑,道:「少廢話,跟我走,扛兩天你就會了。」

  沈放垂頭喪氣跟他身後,等到後面大隊人馬上來,匯入人中。隊中民夫見他過來,也無人理會。

  行出兩三里,到了一處軍營。此處營房嚴整,外圍塹壕、鹿砦一樣不缺。為首的金兵頭目亮了文書,方才有人打開營門。

  糧草運入,重民夫開始卸車。一袋袋的糧食被搬入墊了草木的營帳。軍營之中,還有兵丁相助,倒也不一味使喚民夫。

  沈放裝著幫忙,旁人扛兩袋三袋,他晃晃悠悠扛上一袋,惹的旁邊兵卒譏笑。

  沈放暗中留神,卻發現這批軍糧之中,竟有不少的大米,心中頓起疑竇。

  唐代之前,軍糧一直是以粟為主。宋麥、粟、豆、稻、黍皆大量種植,南有大米,北方麥子產量也越來越高,已能與粟並駕齊驅。但軍糧之中,仍然是以粟為多。粟耐乾旱,南北皆能種。按唐人說法,若是保存得當,粟可保存九年,而大米和麥只得五年。

  而且北方人不習慣吃米,南方人同樣不喜歡吃麵,唯獨粟,南北人皆喜歡。粟相比大米,更易煮熟,不傷腸胃,味道也是更好。麥子就不要說了,若不能磨成麵粉,生煮的麥子根本無法下咽。綜合烹飪難度與口感。甚至到了近代,粟仍然是主要的軍糧。「小米加步槍」的典故,想來也是眾人皆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