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和尚叄

  第736章 和尚叄

  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原,與道教的敵對就從未休止。♤🐍 ❻9Şℍยא.ⓒO𝓜 😾♬起初百姓不知佛陀,竟將之與老子混為一談。三國魏國郎中魚豢於《魏略·西戎傳》沿成其意說:「《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詳載,故略之如此。」

  佛教剛入中原,便名「浮屠」,也有稱呼浮屠教。

  簡單說,就是佛教什麼的,根本就是咱們老祖宗老子西出函谷關,到了天竺,又開創的一門學問。此言正中道家下懷,到了西晉惠帝時,道士王浮為了貶低佛教,索性就編了一本《老子化胡經》。

  直接說老子在天竺乘日精進入淨飯王妃淨妙腹中,出生後自號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不過是老子的一個化身,這就是所謂的「老子化胡」。

  德秀連連搖頭,道:「謬矣,謬矣,此分明乃王浮之邪說。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道家姜斌與融覺寺沙門曇無最辯法。姜斌引《老子開天經》,以老子生於東周周定王三年(公元前604年)。沙門曇無最引《周書異記》、《漢法本內傳》,佛陀生於西周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9年)。二者相較,佛陀要早生老子四百餘年。若非三藏法師菩提流支求情,姜斌當斬。此事早有定論,難道你竟是不知?」

  沈放倒還真是不知,歷史上佛道兩家多次辯法。由朝廷主持的佛道之辯,自北魏到元,比較著名的共有十四次。佛教拿下七勝三和四負的驕人戰績。皇室所主持的辯論,往往牽涉極大,信仰之爭,輸的一方都是飽受打擊。

  雙方辯論,這《老子化胡經》也是反覆被人拿出來說。只是這經本就是杜撰,但凡它一出場,道家就沒贏過。妥妥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唐宋之時,道家倒是難得揚眉吐氣一回。唐武宗時,兩次僧道大辯,有皇帝拉偏架,道家大獲全勝。於是就迎來了「會昌滅佛」,佛教沒滅,剛剛進來的摩尼教卻是被當頭一記黑棍,也給以後武林之中群起而攻魔教埋下了一處伏筆。

  宋朝的皇帝也是信道的多,宋徽宗時,神霄派大宗師林靈素,號稱有神通,聞名於世,簡在帝心。此人甚至引誘宋徽宗當了「神霄派」教主。

  史料載「林靈素,溫州人。少從浮屠學,苦其師笞罵,去為道士。」或許是幼年仇恨太深,林靈素也主張滅佛。建議宋徽宗:「釋教害道,今雖不可滅,合與改正,將佛剎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髮頂冠執簡。」

  宋徽宗竟然依奏,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詔,改佛為道,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

  眼看佛教要涼,但未過五月,京城大水,林靈素登城厭勝,卻遭到役夫襲擊,徽宗始知其為眾人所怨。而且林靈素退水不成,隨後又與皇太子爭道結怨,終觸怒徽宗。

  上書彈劾林靈素的奏摺更是絡繹不絕,於是斥歸故里,佛教也得以恢復舊觀。

  然後就是金兵南侵,八年後,宋徽宗趙佶與宋欽宗趙桓一同做了金人階下之囚。作為半個亡國之君,宋徽宗被一通狠批,說他「溺信虛無,怠棄國政,困竭民力。」而他「溺信」的罪魁禍首,正是林靈素。

  如此一來,道家的日子又不好過。佛教總算福大命大,躲過一劫。

  道家得寵之時,這《老子化胡經》又被道人拿出來宣揚,是以大宋境內,知之者甚多。

  儒釋道三家,千古傳承,都是微言大義,博大精深。僧道辯論當中,都想拉攏儒家,反叫儒家聲勢愈大。而儒家讀書人若稱博學,也不能不懂佛道。

  蕭平安成都買了一本《道德經》,到如今也沒看完。沈放對佛道兩家也是半瓶子醋,似是而非。一論及佛學經義,兩人逐漸插不上話。只能聽德秀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好在德秀口才便給,說的倒也不乏味。沈放雖沒有研究佛學的打算,但對佛法多些認識,也不牴觸。蕭平安聽德秀講些佛經故事,傳奇典故,也覺有趣,增長見聞。

  德秀也是知趣,沒有說叫兩人剃禿了跟他做和尚。

  沈放笑道:「都說和尚嘴滑,最擅口舌之爭,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難怪僧道兩辯,道家輸多贏少。」

  德秀也不以為杵,笑道:「佛家勝過道家,豈是口舌之利?道教求長生,修的是自身。我佛慈悲,普渡眾生,講的是眾生皆可成佛。這覺悟就不一樣啊。道家說要有智慧,知天地之道,我佛說信我就成,這門檻也不一樣啊。道家說要鍊氣服丹,我佛說只要行善事就可,這難度也不一樣啊。道家要修仙,可沒見一個人白日飛升。天天說煉丹的,倒是都挺爭氣,吃了沒有不死的。我佛說,輪迴因果,豈不是來來回回,皆有報應。孰高孰低,這還不是明擺著的麼。跟我佛斗,真是不知道『慘』字怎麼寫。」

  →

  沈放被他逗的直笑,心道,這和尚,難怪二十多年才初次下山,我要是他師傅,這樣的貨色,也不敢放出來。「德」字輩高僧啊,少林寺臉面雖大,也經不起丟啊。笑道:「你這和尚雖是刻薄,說話倒還中肯。的確還是佛教謊話說的更順流,更會騙人。」

  德秀一看就是個武林中人,雖也讀佛法,根本毫無信仰。跟著沈放蕭平安兩人也是吹牛,肆無忌憚。

  千百年來,起源本土的道家敵不過外來的佛教,其實原因諸多。道教早期重「理」不重「教」,老子作《道德經》,根本也不是為了傳教的;此外修道之人有些高高在上,不如佛教講究俯首塵埃;還有便是儒釋道三家,儒道有四書五經,佛教「經」、「律」、「論」三藏,更是浩如煙海,而道家典籍相對少的多,更是三家典籍之中,最晦澀難懂的一支。

  對於一個國家八成、九成的文盲狀況來說,道家把自己的門檻實在拔的太高;而這一狀況的直接後果便是,道家流派眾多,彼此內容不能相合,遠不如大方向一致的佛學來的統一。

  當然最落下風,也是最致命的。乃是德秀所說的,佛說因果報應,世世輪迴。道家卻講長生。一個死無對證,一個不但見不著長生,煉丹還老吃死人。孰高孰下,自然不用爭了。

  同為武林同道,自然避不開武功。德秀問起,沈放和蕭平安兩人自是輕描淡寫。

  蕭平安直擺手,道:「都是江湖人抬愛,我哪有什麼過人之處,平平無奇,尋常而已。」

  沈放更是道:「泛泛,泛泛,尋常人家,不值一提。」

  德秀倒也未多想,如今年紀一代,想必自己與欒星回兩個,已是屋頂,最多再加一個雲錦書,其餘人便算有些本事,想也不過如此。

  一路之上,三人倒也相處融洽。兩日之後,來到淮河之畔。此地比金軍強渡的餓虎嶺還要偏西,倒是沒有金軍來過。德秀前些時日便是自此渡江,還認得一個信佛的漁夫,輕車熟路,去尋那漁戶。

  那漁夫所居就在河畔,只三五戶人家,幾間草屋聚在一處。到了地方,臨高而望,卻見一塊空地之上,百餘人亂成一團,正自毆鬥。

  說是毆鬥,其實是一方壓著另一撥人狠打,而且是人少的一夥在打人多的一方。

  三人也是詫異,蕭平安眼神最好,已看出打人的一方都是身穿黑衣,分明是玄天宗的教眾。挨打的一邊,都是衣衫襤褸,破落鄉民打扮。隨即又在人群之後,瞧見歐陽宗言和歐陽宗華兄弟,他兩人身旁,還有一人,竟是柳家堡打了自己一掌的杜如晦。

  沈放也認出歐陽兄弟,見玄天宗一夥兇惡,分明是欺壓良善,場下百姓節節敗退,不少人都是被打的頭破血流,其中甚至還有白髮蒼蒼的老翁。眉頭一皺,心道,這玄天宗當真是越來越不像話,這些尋常百姓也下得去手。

  他居高臨下看的清楚,百姓當中,不乏一些會兩下拳腳的壯漢,但都是三腳貓的把式。更多人則是連功夫都不會,揮舞糞叉鋤頭與人鬥戰,全靠一股血勇之氣。

  這些烏合之眾怎是玄天宗一群惡漢的對手,雖然人數相差數倍,但身著玄天宗黑衣的壯漢,一個個虎入羊群一般,打的一眾百姓東倒西歪。

  沈放一推德秀,道:「和尚,你就這麼看著麼?」

  德秀道:「是,是,小僧做的不對。」轉了個身,背對打鬥之處,道;「善哉善哉,非禮勿視,非禮勿視,多謝沈兄提醒。」

  沈放將他硬轉過來,道:「你佛慈悲,救苦救難的時候到了。」

  德秀忽然開始咳嗽,撕心裂肺,似乎要把肺也咳出來,上氣不接下氣道:「我有傷在身,咳咳,咳咳,那個是有心無力啊。哎呀,哎呀,我傷勢復發。」

  三人相距鬥毆之處不遠,歐陽宗言已經瞧見沈放。面色登時一變,他如今是見沈放就生氣,怒氣沖沖道:「姓沈的臭小子,還不滾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