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鏖兵玖
術虎眼下腦海里一根弦也是繃的緊緊的,驚慌恐懼,但人在大軍之中,根本不容他發愣退縮。👹♬ 6❾Şⓗ𝓊x.cO𝕞 🐤☝即使害怕,他也不敢停頓,聽老兵說的明白,若是倒霉輪上先鋒,就一定快跑。距敵軍百步進入弓弩射程,百步不過十餘息的時間,你跑的越快,活下去的機率越大。
他一手舉盾,跟著向前沖了幾十丈,對面的羽箭卻是停了。
弓射六十步,弩射百步,這都是軍中訓練的要求。實際戰場之上,射擊的距離遠遠短於此。即便神臂弓,將官指揮射擊的距離也不過百步。
方才那一波箭雨,不過是宋軍給的回應。一面表達死戰的決心,一面調試弓弩。
衝鋒的金軍也發覺對面停止射箭,都是加速快跑。
聲後鼓聲陣陣,鞭策眾軍前行。
就在此時,金軍的弓箭手也開始回擊,無數羽箭從術虎頭頂飛過,飛向宋軍陣中。
但這一波羽箭半數落在宋軍陣外,金軍先鋒領軍的將官氣得高聲喝罵。四百降卒做了替罪羊,其實還是起到作用,浪費了宋軍一波羽箭,這可是得之不易的良機。好容易跑入弓箭射程之內,己方弓箭反擊,能壓制宋軍一息,前鋒就可多跑十步。
但金軍衝鋒,有自家的刀槍兵在前,弓弩手都在軍陣後段。堪堪跑進射程,慌忙舉弓。跑動之中,匆忙站定射箭,不但不成隊列,射出的箭東一叢,西一束。更有大批弓箭因離的太遠,箭枝根本未達宋軍陣中。
金軍不似宋人對弓箭如此依賴,單人的箭術或是不相伯仲,但一旦組成軍陣,則是高下明顯。更何況眼下金人乃是跑動中發矢,陣型本就已經散亂。
但這一波還擊也給宋軍陣中造成了一陣波動,也有幾個倒霉鬼被流矢所傷。
宋軍陣中仍是一片沉寂,不見一枝羽箭飛出。
就這片刻功夫,金兵前隊已衝進七十步內。
宋軍仍是巋然不動。
又是兩息,前陣距宋軍已不足六十步,術虎也跑進了百步範圍。就在此刻,宋軍陣中,羽箭齊發,不僅有弩,更有各式弓箭。
術虎之見前方不斷有人栽倒,與從天而降的羽箭不同,眼下弓箭都是平射而來。數量之多,遠勝之前,而且飛箭如珠,根本不見停歇。
這路宋軍的戰法,竟是少有的混合迭陣,就是陣中有數種弓弩搭配,強弩,尋常弩,強弓,次強弓。
創這迭陣的,便是吳曦的祖父,南宋名將吳璘。戰法曰:「每戰,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約賊相搏至百步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並發;次陣如之。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鉤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
但這一戰法在宋軍中使用的卻是寥寥無幾,古時打仗,士卒的素質有限,越是複雜的戰術越容易出錯。而且多弩弓的配置,雖然在遠中近的距離上做到了平均分布,但卻也將火力分散。
此際宋將指揮的「迭陣」卻是訓練有素,乃是少見的精兵,多種弩箭的組合更是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夏衍德也終於勝出一招,此間地形最是特殊。雙方不約而同,都選擇在此處做文章。
敵軍先鋒進入六十步內,第一波神臂弓射出,雖然數量還不足百,但什麼甲冑都能穿透的最強弩,仍是造成了金軍數十人的殺傷。
隨即尋常弩兵開始射擊,弩箭上弦遠比弓箭要慢,解決的方法,一是輪射,二是配專職上弦的輔兵,三是備雙弩加輔兵。眼前宋軍乃是輪射,一排射擊,二排準備,三排張弦。三輪弩箭射過,又有百餘金兵栽倒。
這才三息時間,跑在最前面的金軍倒下一半還多,但僥倖未死的已經沖入四十步範圍。
宋軍放下弩弓,全部換作弓箭。一時之間,陣中射出的羽箭足足多了一倍,更是連續不斷。
訓練有素的弓箭手,數息時間能連續射出六七箭,遠超弩弓。一時之間,宋軍陣中如同飛出一波一波的黑浪,撲進金軍之中,擇人而噬。
先前百步之外,羽箭乃是從天而降,還好用圓盾抵擋,此番卻是直射過來,而且力道更猛。只聽「嗖嗖」之聲不絕於耳,打在盾牌甲冑人身之上,聲音各異。穿過盾牌是「撲」的一聲,未能破甲是「當」的一聲,穿破甲冑則是「噌」的一聲,若是直接扎入人體,則是一聲蓋過一切的慘叫。
一字散開的金兵先鋒成片的跌倒,這些人有的被射中頭頸或是前胸要害,有的是四肢中箭。
被射中要害的倒地就死,被射殺的卻是鬼哭狼嚎,哀聲不斷。
李雲政對弓弩非常熟悉,就著術虎所說,也給眾人講解一番。
蕭平安也是驚訝,原來弓箭還有這麼多講究。他先前頗不把弓箭瞧在眼裡,在衡山與師兄弟們開玩笑,二十步之外,兩石的強弓射來,他也能一把抓住箭身。
術虎也跑到了七十步內,他眼下才知宋人弓箭的真正厲害。一手舉著盾牌,低著頭往前沖,連自己的視線也遮擋了,跑偏了方向也不自知。
忽然「當」的一聲,胸口如同被錘子砸了一記。
術虎心跳驟然一停,腦子裡立刻閃過一個念頭,完了,我中箭了。
他確實被流矢射中,而且是胸前要害。但他沒死,也沒有受傷,十長的那套鐵甲救了他一命。
先前奔跑之時,還嫌這甲衣太重,叫他邁不開步子,眼下卻是慶幸不已。幸好眼下宋軍用的是弓,他碰上的若是弩箭,便是這身鐵甲也救不了他。
他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對面的羽箭不停,耳邊不斷有「嗖嗖」之聲掠過,每一枝箭矢尖嘯都叫他以為是射向自己。
術虎欲哭無淚,他忽然想起自己曾經聽過個笑話,說宋軍貪財,到了打仗之時,跟將官要賞賜,不給錢就不放箭。
可眼前的宋軍為什麼不一樣,箭像不要錢的一般飛過來。
註:宋軍與遼、金、西夏作戰,主要的倚仗就是弓弩,早先宋軍的弩主要分兩類:輕型的踏張弩和重型的床弩。但弩的種類特別繁多,《武經總要》里記載了六種單兵弩。分別為:漆弩、雌黃樺梢弩、白樺弩、黃樺弩、跳鐙弩、木弩。從插圖上看,這些弩都是蹶張弩。還有五種弩箭,分別為三停箭、點鋼箭、木羽箭、撲頭箭、風羽箭。《宋會要輯稿》中記載的弩有寸扎弩、流星弩、拒馬刀弩、筋陋子弩、木鶴弩、箏柱弩;記載的箭則有鑿子箭、大風翎弩箭、狼牙箭、鴨觜箭。
但這些弩箭對敵人的重甲卻無優勢,直到神臂弓的出現。《宋會要輯稿》兵二十六之二十八記載,神臂弓是以堅韌的山桑作弓身,以結實檀木為硝,以鐵為橙子槍頭,以銅為馬面牙發,以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單兵可以**,發射數寸長的木羽箭,射程遠及二百四十多步。百步之內,即使是敵軍的重甲騎兵,也是應弦而倒。
但很奇怪的是,如此強大的弓弩,卻未見西夏和金人裝備。而且獻上神臂弓的李宏,本就是党項人。完顏宗弼《遺行府四帥書》中曰:「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如此看來,神臂弓雖然宋儘量保密,但還是被人得去樣式。金人未曾大量準備,或許是因為造價不能承受,或許是工匠不足以量產,又或許是做了改變替代。但總之在弓弩方面,金軍一直大大落後於宋軍。
註:談起宋軍軍紀之差,常有人拿宋軍不給錢不放箭的故事來講。其實此事出自《三朝北盟會編》卷四七引《傳信錄》:「粘罕圍太原,詔种師中率兵由井陘道與姚古犄角應援太原。……金人乘間衝突,諸軍以神臂弓射卻之,欲賞射者,而行司銀碗只數千枚,庫吏告不足而罷。於是士皆怨憤,相與散去。師中為流矢所中死之,其餘將士退保平定軍。」
北宋名將种師中被金軍圍追,士卒竟因為打退一波敵人後沒有犒賞,紛紛含恨而去,以致种師中被殺。史書上確有其事。
註:《大金國志》記載,女真人「俗勇悍,喜戰鬥,耐饑渴苦辛,騎馬上下崖壁如飛,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其實是說女真人兇悍,不能叫他的部族統一,一旦金人擰成一股繩,必將天下無敵。可惜他的後人未能正視這句話,坐看女真統一興盛。
註:現代弓可以從中間瞄準,但以前的弓,箭都是搭在一側,這就讓看上去,箭頭指向目標,但箭本身卻是偏向目標一側,儘管如此,箭矢卻能沿箭頭方向前進,這便是「弓箭手悖論」。箭必須具有足夠的撓度(或稱剛性或「動態撓度「),才能在瞄準時偏離弓身、但射出後回到正確的飛行路線上。也就是說,箭矢飛出時,是左右不斷彎曲的,飛行的軌跡更接近遊動,當射擊的距離很長,震盪會逐漸減小,箭矢恢復平穩。造成這一原因的,是射手的手指與弓弦的摩擦。因此蒙古式射法,箭矢一定在弓的右側,而地中海式射法,箭矢在弓的左側。這樣箭矢在飛出時,才會以正確的彎曲方向避開弓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