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花燈捌
感謝背水,DONGD幾位朋友。🍧☠ 🐊♥有人覺得我每句對話都要帶上人名,為的是水字數。哎,我這連簽約都沒有的書,水字數幹什麼呢。
不可否認,我寫武俠,最大的學習對象就是金庸。我盡力不用現代,普通這些詞彙。甚至說話一定要帶上誰,即使刻板,也是我的堅持。當然金庸先生也不這麼用。
還有關於雙線敘事的問題,很多人覺得兩個主角不好。見仁見智吧。推薦另一位作家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
呵呵,這本書還要推薦嗎?跟我寫對話一定加人名一樣,正是多此一舉啊。
最後說一句,感謝任何支持和批評。
雲錦書笑道:「仙女哪有不美的。」
沐雲煙道:「師哥就愛瞎說,故事裡是個女人都貌若天仙,哪裡有那麼多好看姑娘。」
蕭平安道:「不是啊,我遇見的顏姐姐,水姑娘,還有,葉姑娘都很好看啊。」
沐雲煙道:「你個傻子,知道個什麼好壞。」
雲錦書笑道:「這江湖之上,自然是姿色平庸的多些。像師妹這樣的,肯定是鳳毛麟角。」
沐雲煙揚眉道:「那是當然,故而我才說,書里故事都是騙人的。」
雲錦書笑道:「那也不是,蕭兄,我來問你,除了你方才說的幾個,你此行見了多少武林同道,單說女的。」
蕭平安想想,濟南府倒是真見了不少,峨眉派更是一門上下都是女人,心裡算算,道:「幾百個大概有的。」
雲錦書笑道:「是啊,你看,幾百個你才記住三個。不是美女太多,而是長的不好看的,咱們男人不愛搭理罷了。」
沐雲煙狠狠瞪了師兄一眼,道:「師哥你也是個壞人。」
蕭平安連忙擺手,道:「不是的,不是的,師傅說過,不能以貌取人。」
這話沐雲煙如何肯信,給了他一個大大白眼,心道,我師兄起碼嘴上老實,你連嘴也不老實。心中生氣,不願理這兩個臭男人,一跺腳,走在前面。
城牆之上,遊人如織,還有賣冰糖葫蘆、各式小吃糖果的小販。有個婦人帶著孩子遊玩,那孩子不過兩三歲大,婦人將他放在雉堞箭垛之上,手扶著,讓他看遠。
身旁過來一人,與那婦人想是認得,站定說話。說的高興,婦人不知不覺鬆了手。
那孩子走路尚且不穩,在箭垛上蹣跚兩步,一頭朝城下栽去。
這城牆就為看景,修葺的高大,足足十丈有餘,這一摔下去,還有活路?
沐雲煙遠遠看到,驚呼一聲。
蕭平安正和雲錦書說話,突聽沐雲煙尖叫,抬頭望去,一眼瞥見那孩子已經失足落下。
蕭平安腳下猛的一蹬,身子竄出,空中一擰身,已在城牆之外,一伸手,搭住城垛邊緣,使個千斤墜,身子急落,伸腳一勾一挑,正挑在那孩子腰部。
這一腳用勁其巧,輕輕一送,孩子已經被高高拋起。他單手一撐,飛身而起,空中輕輕巧巧將孩子抱住,單足落在城牆之上。
那婦人突然發覺禍端,嚇的人也傻了。突然一人飛來,將個活生生的孩子交回自己手裡。那孩子絲毫不知自己已經死過一次,只覺騰雲駕霧甚是好玩,呵呵直樂。
那婦人一把抱住,嚎啕大哭。
沐雲煙只道要眼睜睜看著那孩子摔死,雙手捂臉,已不忍再看。突然一人竄出,沒等自己反應過來,已經救了孩子上來。
見夕陽之下,蕭平安渾身上下,如同鍍了一層金光,淵岳其風,麟鳳其采,威風凜凜,神武飛揚,好一副英雄氣概。不由少女心激盪,對他好感大增,上前道:「蕭大哥,你累了麼,要不要擦擦汗。」只待他點頭,就掏懷中絲巾給他。
蕭平安道:「這算得什麼,又沒使勁,怎會出汗。咦,你剛才喊我蕭大哥?」
沐雲煙頓時變色,恨不得一腳將他從城上踢了下去。
身後雲錦書卻是大吃一驚,他正與蕭平安說話,聽師妹驚呼,兩人一起抬頭,自己剛剛看清發生何事,蕭平安已經飛身救了人上來。
這幾下看似輕描淡寫,卻端的是高明之極的功夫,手眼身法力道缺一不可。
雲錦書驚疑不定,他數月前才與蕭平安交手過,心道,這才幾個月不見,這小子武功怎如此高了,莫非先前這小子故意藏私?心中疑惑,再看蕭平安的眼神已是不同。
在客棧吃了晚飯,待到天黑,三人結伴步上街頭。雲錦書買了兩個花燈,和蕭平安一人一個提在手上。沐雲煙卻是在頭上戴了個燈球燈籠。
此燈約莫小孩拳頭大小,外以金絲鏤空,內置蠟燭,以珍珠、翡翠為飾,可以插在頭髮之上,晶瑩剔透,光彩奪目,行走之時,流光溢彩,甚是好看。
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載:婦人又為燈球燈籠,大如棗栗,加珠翠之飾,合城婦女競戴之。能工巧匠之技,當真是叫人嘆服。
蕭平安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精巧的花燈,嘆道:「怎如此好看?」心念一動,暗道,葉家妹妹戴上定也好看的很。
沐雲煙得意非凡,道:「算你還有幾分眼光,這叫做燈球燈籠,又叫美人梢。燕京城鬧花燈之時,滿大街都是,這裡麼,就少的多了。」
雲錦書道:「那是自然,你這裡面那根小小蠟燭就要一百五十文,一晚上最少也要燒上兩根。更別提你這燈籠上又是金子,又是珍珠翡翠,尋常人家如何捨得。燕京城富人比比皆是,豈能同日而語。」
漢朝時便有蠟燭,比油燈光亮,更是乾淨,但也價格不菲,漢時是黃蠟,就是蜂蠟,產量不高,西晉石崇炫富,用蠟燭當柴燒飯。
宋朝已有白蠟,品質好的一百五十到四百文不等。尋常人家用的多是白樺樹皮包裹蠟油,二十文便可買上一支。還有石燭,乃是用石油製成,更是耐用,只是煙氣太多。
石油在中原早有所知,最早稱「肥」,稱「石漆」、「石脂」,北宋沈括撰《夢溪筆談》,方定「石油」之名。
燈會之上,多是用的油燈,富貴之家才用蠟燭,而且多半是白樺樹皮包裹的次蠟,如沐雲煙這樣的也是不多。沐雲煙又是膚白貌美,一上大街,便引得人紛紛來看。
蕭平安也忍不住盯著仔細端詳。
沐雲煙面上一紅,燈光之下,更增俏麗,道:「呆子,傻看什麼!」
蕭平安道:「好看是好看,你在頭上頂個蠟燭,萬一把頭髮燒著了怎麼辦?」
沐雲煙深吸口氣,心道:「這就是個傻子,你不要理他,今天開心的很,不要壞了心情,一定要忍住,忍住。」
上了大街,一路之上,沿街商鋪都挑著長長的花燈。
此燈叫做「燈槊」,乃是以碗口粗的毛竹製成,削去枝葉,頂端破開,破成十六根或是二十根細條,細條與細條兩兩對接,壓成一個中空的圓球,在圓球中央插一盞蠟燭,外用鐵絲固定。
這款燈煞是簡單,但勝在整齊劃一,高高挑起,遠遠望去,整齊劃一,連成一片,似天兵持戟,也甚是壯觀。
上元節鬧花燈之時,朝廷府衙出面,各家商戶都要出錢,這燈槊也是官府雇匠人統一打造,商戶只需出錢即可。
四處可聞爆竹之聲,更是有煙花到處綻放,一片祥和喜慶。
走了幾步,身旁行人漸多,多半都提著花燈,興高采烈,都朝一處去。
各地燈會,都會有一條主路,乃是城中最寬最大最長的街道。除了統一的燈槊,主街道兩旁商戶各顯其能,都要費勁心機,搭起燈棚,扎出彩燈,遊人便在其中往來觀賞。
一些大富人家,還會包下路邊的酒樓,帶著家人朋友一起看燈。
街上還搭有高台,有各地的戲子藝人表演,處處歌舞不絕。更有遊行的花燈隊伍,一樣是商家富人出錢,組成燈隊,來往招搖。
一城之民,傾城而出,皆錦衣華服,笑逐顏開。當真是錦繡襄邑,羅綺朝歌,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越走身邊人越多,蕭平安三人已經裹入人群之中。行不多時,已聽見前面鑼鼓喧天,絲竹樂耳,走不多遠,已經到了大路。
只見大街之上,燈火通明,照的如同白晝一般。遊人摩肩接踵,到處是炫彩花燈,燈槊、絹燈、鏡燈、字燈、水燈、龍燈、鳳燈、走馬燈,琳琅滿目,叫人目不暇接。
宋時一年之中,最熱鬧,最盛大,最隆重的,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燈會。
這一日不管男女老幼,窮人富人,無不歡歡喜喜過節,忘卻煩惱,笑逐顏開。
要說不喜歡燈會的,整個大宋可能就毫無情趣的司馬光一人了。他家夫人元宵想去游燈會,司馬光奇道:「家裡不也有燈嗎?為什麼非要去街上看?」
夫人道:「不光是燈,也能看遊人啊。」
司馬光只覺不可理喻,道:「看人?家裡沒人嗎?難不成,我是鬼嗎?」
不是這位司馬相公刻薄,而是他真是這麼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