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緩兵捌
陰長生也看著他,龐大的身軀動也未動。🍭💜 ➅❾𝐒卄Ux.Č𝐎𝔪 🐜★蕭平安繞過他,輕手輕腳行了幾步,回頭見陰長生身也未轉,又慢走幾步,才陡然加快腳步。跑出百餘丈,回頭一看,陰長生又跟在身後。
蕭平安見他纏上了自己,心中叫苦不迭,只得不住逃命。
兩人這一跑一追,足足又奔了五日。蕭平安不管使什麼手段,就是甩不脫陰長生。
他若是累了休息,陰長生便也休息。他打獵生火,陰長生也不客氣,上前拿一半就吃。就連撒尿拉屎,也一般照做。
蕭平安見他也不似要殺自己模樣,忍不住討饒道:「我認輸了,你回去吧。」
陰長生卻是充耳不聞,一臉木然,也不知心裡想些什麼。
到了第六日,蕭平安已是越走越慢,他手上傷處已經結痂,右邊小腿卻是腫脹化膿。一條小腿腫的比大腿還粗,隱約已能聞到一股惡臭。
如此又過了兩日,他已是跌跌撞撞,走幾步就要歇一歇。他這兩日也不曾進食,他不吃,陰長生也不吃。只是陰長生仍是氣力十足,蕭平安卻已精疲力竭,只覺昏昏沉沉,身上忽冷忽熱。
這日行到午間,又跨過一道山樑,蕭平安突然倒了下去。只覺渾身冰涼,看陰長生站在後面數丈之外,搖頭道:「我不行了,你殺了我吧。」
陰長生看了他片刻,隨即轉身而去。
蕭平安心道,原來他是要將我活活累死,眼下我不行了,他才心滿意足。他腿上傷處,開始幾天還有些疼痛,如今早已麻木,一絲感覺也無,只覺頭暈眼花,天旋地轉。
蕭平安迷迷糊糊,閉目待死。不知道過了多少時候。突然一堆東西扔在自己胸口,睜開眼來,卻見陰長生站在身前。低頭一看,胸口卻是一堆草葉,根莖。陰長生冷冷道:「嚼碎,敷上。」
蕭平安倒是吃了一驚,這七八日來,他還是第一次聽陰長生開口說話。見他竟是出手相助,心中詫異,正想開口。
陰長生已經轉身欲走,腳步一頓,道:「對敵人,要,狠。」說罷大步而去。
蕭平安知他說的是刺穴那一劍,心道,我便是不猶豫也傷不了你,但心知他說的不假,自己對個功夫高過自己數倍的高手,竟還想著手下留情,當真是個傻子。
見他頭也不回的去了,更是咋舌,心道此人所為當真匪夷所思,既然要幫我,何不好人做到底帶我出去?
蕭平安掙扎坐起,將那堆草葉、根莖放到一旁。見那堆草葉根莖應是取自數種植物,他盡數認得,只是不知何用。眼下也無別的手段,當下按陰長生所說,拿起來一根一根,一葉一葉嚼碎,有的苦,有的澀,更有的帶著辛辣臭氣。
嚼碎之後,找幾張葉子鋪平,敷在右腳傷處,又扯根布條綁了。做完這些,已是氣喘吁吁,用光了渾身力氣,倒頭昏睡過去。
這一覺只睡到深夜,睜開眼來,只覺精神好了很多,伸手輕輕點了點腿上傷處,只覺微微有些疼痛,又有了知覺,知那藥草有效。
只是身子仍是無力,倒頭又睡。這次再醒來,已是日出,他掙扎爬起,地上還有幾根留下來沒用完的草藥,拿著進了林子。尋到處山泉,先灌了個飽,隨後去尋草藥。
林中草木甚是繁盛,小半個時辰,又照樣子尋了不少。只是有的多,有的少,還有兩種,一株也未碰到。
帶著草藥又回到山泉之處,拿出長劍,咬牙將小腿上腫脹之處戳破,登時淌出一大團腥臭膿腫黃白之物。將膿水擠盡,把腳放入山泉,撥水沖洗,麻木之後漸感刺痛,待疼痛越來越明顯。將腿拿出,又將草藥嚼碎敷上。
做完這些已是疲憊難當,又躺了兩個時辰,起身擲石子打死只鳥,架火烤了,連骨頭也嚼碎咽下。
一隻鳥下肚,總算感覺又活了過來。此後又連打了幾隻鳥,終於吃飽。蕭平安盤膝坐倒,呼吸吐納,搬運周天,隨著內息在體內遊走,力氣也是漸增。
蕭平安畢竟身體壯實,年輕有力,又有武功根基,如此養了幾日,身子已是無礙,右腳傷處也開始結痂。
他也不急著下山,在山腰尋個山洞躲了,慢慢恢復。這一日練完內功,又練了一路拳腳,心道自己畢竟還是武功太差,出來一路之上,幾乎遇到誰也打不過,須得苦練才成。
他右側手少陽三焦經已經打通,算是十二經絡打通了半條,眼下開始打磨左手手少陽三焦經。
只是果然如褚博懷所說,經絡打磨,越往後越難,雖只通了半條經絡,明顯感覺左邊經絡打磨之時,比右邊又難了一些。
好在他也不是性急之人,每日練功,總有進益,雖是微不足道,日久天長,總有成功之時。
他風雨雁回劍如今只差最後一劍「衡陽雁斷」便能全部練成,試了一試,卻是內息亂撞,不能依功法運行,出手歪扭七八,不成套路。
心道聽師傅說,這一招甚是難學,須得仙霞勁練到化利為鈍,方才好習練,想是我還差得遠。
突然想起默心師太給了自己一本《大正離天拳》,說是七劍門鎮派絕學秘寶,還一直沒有看過。當下從懷中掏出書來。
此等武林秘籍,自然是拿油紙包的仔細,倒是一點未曾淋濕破損。他在峨眉山上,已經偷偷問過褚博懷。習練這套拳法,不是內家功夫,峨眉派與衡山派也無仇怨,只要峨眉派同意,他大可習練。然後回山,記得告訴師傅便是。
蕭平安看那書厚厚一本,心中暗贊,果然是鎮派絕學,這本書比本門「風雨雁回劍」還厚。
「風雨雁回劍」乃是鎮派劍法,都是師傅教授,他只見過秘籍,自己還從未看過。
翻開來,見紙張簇新,想是手抄本。心想也是,既是始祖傳書,自然非同小可,默心師太就算再大方,也不會以原本相贈。
見第一頁,滿幅的蠅頭小楷,是一篇前序,乃是那位七劍門始祖親自執筆,儘是吹噓賣弄之辭,寫的既無文采,又是囉嗦。他識字不多,著實也不愛看書,耐著性子看了一頁,一翻後面竟然還有九頁,實在看不下去,當下略過不看。
直接翻到功法和招式部分,看了一會,眉頭卻是越皺越緊,他連看了七八頁,竟全是功法,這還只是一招。
蕭平安心中大奇,不再細看,只是翻閱,一本書翻完,竟是有些呆了。這厚厚一本,卻只有十六招拳法,絕大部分篇幅,都是講如何行氣的功法,招式的圖譜說明堪堪不到十分之一。
尋常秘籍,功法就算稍多一些,也不至相差如此懸殊。看那拳法招式圖譜倒不複雜,一招一式,大開大闔,想是走的純剛猛路子。大巧若拙,不講究花巧,倒也甚對蕭平安脾味。
注1:宋朝官員的官職由三部分組成:官+職+差遣。舉個例子,北宋熙寧七年(1074),蘇軾從杭州通判任上調任為密州知州,這時他的官職是「太常博士、直史館、權知密州軍州事」,其中,太常博士是「官」,只表示官階,不是實際職務。北宋的太常博士為八品。直史館則是蘇軾的「職」,即館職、貼職,表示其文學與學術地位,就如今天有些官員,掛著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之類的學術頭銜,顯得很有學問。宋朝的直史館為從六品。也就是說,此時的蘇軾是一個從六品官員。「權知密州軍州事」才是蘇軾真正的職務。由於蘇軾本人的品秩(從六品)低於密州的州格,所以用了「權知」的字眼。若官員品秩高於州格,用「判」字;官員品秩與州格相等,則用「知」字。此外還可加官員出身,比如「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以上三種都需要通過科舉考試才授予。
注2:事實上,宋朝對官員的監察非常嚴格。宋朝政區劃置採取三級制,即中央之下設路,路下設府、州,府、州下設縣。一般說來,路里設安撫使司(帥司)、轉運使司(漕司)、提點刑獄司(憲司)、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司(倉司),統稱「四大監司」。帥司主軍政,漕司主漕運,憲司主刑獄,倉司主倉儲,各管一攤,互補統轄。看上去四個平行的職能部門除了「各管一攤」的分權理念之外,另賦予各司主管官員以監察之權,這就好比朝廷在每個官員的身邊同時安裝上諸多的「監控探頭」,令所有官員都心懷畏謹,不敢輕易欺瞞朝廷,一旦其欺瞞作假的行為被任何一個「探頭」監測到,後果將十分嚴重。但制度和執行往往是兩回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