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

  「李若水、劉韐都哪去了?劉子羽呢?」把汴梁城踩在腳下,趙構看著眼前的王瓊問道。

  隨著汴梁城門大開,趙構使人與王宗濋溝通,早早就把燕王府的一家人接出了城外,現在王宗濋更已經帶著趙構是私信去建康了。

  汴梁城內可不就以李若水和劉韐為尊了。而趙構叫來的王瓊,這人原是中山府路馬步軍副總管,跟隨种師中與金人戰於榆次。第二次東京保衛戰開打前,他與鄭建雄率領八千兵馬前來勤王。趙桓很是高興,任命他為京城巡檢,並賜給他一面白旗,上書「忠義」二字,以表彰其勤王之功。戰後很自然的就也被趙桓留在了身邊。

  不過這人性格有些耿直,加上肚子裡墨水不多,在京師禁軍中一跟同僚不融洽,二不得孫傅的看重,要不是趙構提兵南下,王瓊早晚也被孫傅踢出東京城去。

  或者說王瓊在京城禁軍中根本就沒前途,誰讓他在孫傅眼中是『粗鄙』的呢。

  而至於孫傅這個深得趙桓信任的總管軍事的同知樞密院事到底知不知兵,那就是非常明了的事兒了。但這就是大宋朝的「傳統」。

  「回大王話,李劉二位相公身體不適,今都在宅中養病。小劉相公亦在家中陪侍。」

  王瓊身後還跪著李實、張仙、裴淵、蒙造、何仲剛、張撝等守城將領,一個個老老實實的聽後吩咐,可內心裡對王瓊是充滿了羨慕妒忌恨。

  劉韐、劉子羽父子下,他們一標人的地位大致仿佛,憑甚王瓊能在燕王跟前露臉?不就是官家賜下的那面大旗麼。就不信燕王能半點也不介意。

  再說了,李若水、劉韐父子究竟如何了誰還不知道?王瓊這廝竟然還敢為那幾人說話,真不知死活。

  且看他風光,且看他倒霉。

  隨著趙構的進城——該上鉤的魚兒都已經上鉤了,他才沒必要繼續在外頭待著呢——大批的北軍將士湧入城中,先就是占領各處城門,接著就看到一群甲士簇擁著幾輛華麗的馬車駛入來。這卻是趙構在這個世界上的妻妾兒女們。

  隨著岳飛、韓世忠接手了皇城,趙構又叫折彥文(折可求之子)率軍去燕王府把一干妻兒閨女護送到城外,現在自然就隨著趙構入城了。

  雙方分別一年多光景,趙構的身份與當初打馬出東京時候的身份已經大不相同,行為舉止上有些變化也就順理成章。橫豎邢氏、潘氏幾女,是誰個也不覺得他已經換了個人。

  同時因為邢氏腹中孩兒安然誕下,趙構已經有倆『兒子』了。一嫡一庶,未來接班人的選擇範圍也更寬泛了一些。

  兩個嬰兒現下還不滿周歲,但身子骨倒很硬朗,白白嫩嫩的。

  趙構這三輩子來,也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小的娃娃。

  幾個女兒年齡也很小,大的不過三四歲,小的也才一兩歲,一個個粉雕玉琢的,父母基因都不差麼,閨女自然也不會生的醜陋。

  抱在手裡,叫人心中還真有股子喜歡。

  可這喜歡說白了也就這麼回事。

  小娃娃再好看再漂亮也不是他的種。之所以喜歡,只是因為她本身很可愛很漂亮。一個心智不變態的成年人,見到幾個粉雕玉琢的小娃娃,生出一股喜愛之情來,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過他表露出的歡喜之情卻也叫幾個便宜閨女的母親們大鬆了一口氣。

  趙構沒有住進皇城,而繼續在燕王府落腳,不把趙桓拿下了,他是不準備去皇城的。

  就像新帝上台要跟群臣百官玩三辭三讓一樣,趙構要上台,也需要跟趙桓玩這套把戲。不然,還沒抓到趙桓,自己就登基稱帝,那吃相有些難看。

  而隨著汴梁城的易手,軍兵改編,官員履新,乃至新的開科考試,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而岳飛、韓世忠也引著鐵騎在封丘一分為二,一路直接北上滑州,一路轉向東北在開德府(濮陽境內)渡河。

  他們的職責可不僅僅是殺奔燕地,更要順道掃蕩河北兩路。韓世忠在西,岳飛在東。就像兩把鐵刷,掃蕩地方,將那些不安分的敵異分子,通通清掃乾淨。

  趙不試這時也給趙構上了一道擴軍摺子,卻是目光瞄向了諸多降兵。

  從黃河防線開始,趙構大軍南下,可是收攏了很多降兵的。

  趙不試覺得可以把之通通吸納來,精華的納入主力軍去,其餘的則收歸地方軍。儘快的在齊魯、中原和稍後的關西六路建立起足夠多的地方守備力量——兵馬總管府,同時在基礎較好的河北河東之地徵兵。

  眼下時候跟平時的太平年間真的有不同。若是放在和平年代,一個州府,千把駐軍,加上幾百差役,便是足夠掌控。然而眼下這個時節,政權交接之時,各類人等不安分者甚多,叫人防不勝防。所以,兵馬總管府勢在必行。

  趙構看著奏摺沉默良久,趙不試提出的建議不是不可行,但那個數量有些太多了吧?

  依照他的構想,趙構手下的主力軍、守備軍至少要翻倍。

  這就有些矯枉過正了!

  別看趙構現在的兵馬有些捉襟見肘,比起趙宋鼎盛時候在河北河東駐紮的五十萬大軍數量也少很多,可那是因為他下的網太大了。又要對內又要對外——南下,還要留著兵馬守備各地要害,所以軍兵有些不夠用。

  可咱們透過外表看本質,扣除了八萬主力軍,河北河東的守備軍都十幾萬了。這啥概念?

  就河北和晉西倆省,就十幾萬地方部隊,這絕對是多了,而不是少了。

  趙構覺得真沒有這個繼續擴充的必要。

  因為他部兵馬根本不同於趙宋時,不講究數量,而講究質量。就是守備軍的軍兵待遇較之先前的上四軍來也只高不低,太多的守備軍對於朝廷而言絕對是一個大負擔。何況守備軍雖然是地方部隊,卻也不意味著戰鬥力就低,他們的操練可一點也不松。

  加之日後趙構要對北邊的草原和西北用兵,這需要的是大量的騎兵,現在搞太多的步兵,到時候很難用上幾分力啊。

  何況他已經收復了燕雲十六州,那中原政權有了燕雲十六州和沒有燕雲十六州的戰爭局勢能一樣嗎?河北河東三路的戰略局勢豈還能跟以前一樣?一個個州縣都深池高壘的做軍事重地來經營。

  趙構他先前在河北河東三路每個州府都設立兵馬總管府或都指揮使,不少州府的守備軍都是滿編的,這本身就是往多里準備的。那打的算盤就是得了新地盤後好抽調現有的營頭融入新建立的兵馬總管府去。

  怎麼會繼續加強河北河東的守備軍呢?

  這跟他的思路有些不符合,有那個錢糧他多弄些對外廝殺的馬軍也好啊。

  「戰爭總有一天會結束的,河北河東三路日後也不再是邊關重地。現在三路都已有十幾萬守備軍了,還少嗎?孤現在缺的是過硬的精兵,是能打出去的馬軍。」

  守備軍,什麼才是守備軍?安定地方才是守備軍的主要責任,對外征戰還是要看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