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

  吳三桂『借師助剿』的消息傳到津門鄭芝龍手中時候,崇禎帝已經啟程南下了。帶著鄭芝龍送上的第一筆銀子,高高興興的南下了。

  留下了數以百計如死了親娘舅的文武官員勛戚在碼頭上哭爹喊娘。

  不然,鄭芝龍覺得自己就又能看一回崇禎帝玩大變臉了。

  大明江山之所以落到眼下的地步,滿清的作用可半點也不次於李自成。遼餉才是三大征里時間最久,攤派最大,民憤也越深的一項。

  明廷大臣早就有言語:天下弊政,厲民最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盜起,而復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復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遠者二十餘年,近者十餘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

  這話當然有些不盡公平合理,可也算是一針見血了。

  結果這加派遼餉,惹來天下民怨四起而供養出的關寧邊軍,最後竟然成了他們的第一死敵滿清入關南下的引路人,崇禎帝知道這一消息後怕是會吐血的。

  鄭芝龍不理會這個,他只知道自己與李自成達成停戰協議的時間到了。

  「你去跟李自成說,韃子一定會入關的,這是他們的千載難逢的良機,多爾袞不會因為他李自成的大軍兵鋒而就按兵不動的。吳三桂的關寧軍有四萬人,加上高第的兵馬就是五萬人,韃子則輕易的能湊出十萬人來,覺華島的水陸師已經開去朝鮮了,叫他甭指望老子會在關外替他拖住多少韃子。李自成他能不能在燕京城坐穩龍椅,就看他接下的這一關能不能過去了。」

  鄭芝龍很清楚,不管是真多吳三桂,還是針對清軍,李自成都不能坐在燕京城下等著的。不然,吳三桂的起兵會引得他手下諸多前明文武們的騷動;韃子深入北直隸數百里,鐵騎一樣是蹂躪漢家山河,也會叫李自成顏面掃地。

  都是深入關內,鞭撻中原,那他的大順新朝與朱明舊朝又有屁的兩樣啊?

  鄭芝龍心理都不指望李自成能打贏這關乎命運的一戰的,李自成手下的實力太差,他只是希望李自成能給韃子造成更多更大的殺傷。

  因為就他記憶里的一片石之戰,滿清贏得真的是太輕鬆輕易了。

  苦戰血戰都是吳三桂帶領關寧軍給他們打了,多爾袞就是趁著兩邊都殺得筋疲力盡時候,輕騎而出,遂不費吹灰之力就一舉大敗李自成。

  兩邊可不就是打的越慘越好麼。

  火人陣、火馬陣、手榴彈,鄭芝龍相信李自成手下還是有一批不怕死的漢子的,到時候準備充分了,真未必不能叫滿清吃個大虧。雖然李自成打贏的希望還是不大!

  武清縣城裡,郝搖旗、張鼐倆人看著眼前的鄭芝龍使者,腦子都暈乎乎的。崇禎帝這前腳才走,一副忠肝義膽的鄭芝龍後腳就要同李自成『議和』了?

  這種驟然劇變實在出乎兩人的預料,要是羅虎還在,可能還能表現的沉穩一點,但現在羅虎被派去督導白馬二將攻打灤州了。

  不過郝搖旗和張鼐雖然有些暈乎乎的,但話他們還聽得懂的。

  鄭芝龍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特地給李自成送上了一份厚禮。告訴他們一個特利消息,吳三桂投降滿清了,人家要『借師助剿』,引韃子入關來打李自成了。

  然後自然李自成能打贏他的條件,兩邊暫且歇兵停戰,他會把就近,就是京畿周遭,幾處存糧之地告訴李自成。內中糧食至少能上十萬石,還有不少其他的物質。

  郝搖旗、張鼐回過神之後,臉色全都劇變。

  那一邊是派人快馬報知京師,另一邊就是與來使繼續詳談。而談著談著,這鄭芝龍的打算他倆也全是看清楚了。

  兄弟睨於牆而外御其晦。一句話,李自成和鄭芝龍都是漢人,雖然李自成腦子有毛病,追封了李繼遷當祖宗,而不去巴望著李世民、李廣之類的。但大家彼此都流著漢人的血脈。可滿清是韃子,是外人。

  這北地江山,大明是丟定了,可能給漢人手裡,不也比落在韃子手裡強麼?

  肉爛在鍋里,總比被外人吃了要強。

  所以,在滿清這個威脅下,咱們還先別動手的。你也甭管他之前的意思是真是假,先對付韃子第一。先看看李自成能不能經得起吳三桂和韃子的聯軍合擊再說。

  要是撐不住,這燕京城李自成也別想坐得穩。

  鄭芝龍的意思很明白,不會出力氣幫李自成拖住滿清,雖然他在津門就有一支實力強勁的水師。

  而就李自成的實力,面對滿清和吳三桂的聯軍,誰敢說就一定能贏?

  要是贏了,兩邊就繼續刀兵相見。鄭芝龍是不打算離開津門了。可要是李自成敗了,今後他就也沒必要再理會津門的鄭芝龍了不是?

  「漢奸?這個詞用得好。額看那吳三桂就是漢人之奸賊。竟然投了韃子,置額一片厚遇於不顧,他不是漢奸誰是漢奸?」

  紫禁城內,一身龍袍的李自成氣的破口大罵。他一直沒對吳三桂真的起動刀兵,對他又是懸賞,又是許諾,雖然心裡也打著算盤最終要解決掉關寧軍這個大山頭,可他對吳三桂也是一片真心的不是麼?吳三桂又是怎麼來報答他的?

  竟然寧投韃子也不投他這大順皇帝,李自成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吳三桂。

  「陛下。鄭芝龍老奸巨猾,其言語並不能全信啊?」陳演張口說道。他還指望著吳三桂投效李自成後能在朝堂上撐他一撐呢。

  「是不可全信,卻也不能不防。臣以為陛下當速命磁侯(劉芳亮)帶大軍進援京師,一邊再使人密探山海關。鄭賊言語,吳三桂已經發出檄文,張貼告書,既然如此,陛下當使人秘密前往山海關,是真是假一探便知。」牛金星看了一眼陳演,說出了一番挺合情合理的話來。

  宋獻策、李岩、顧君恩等盡皆是如此。

  李自成當然這道這是最穩妥的法子,現在還不能判斷吳三桂是不是真的要『借師助剿』。可他心中卻隱隱有著一種危機,直接告訴他,鄭芝龍沒有說謊。

  「如是假的,一切自然無憂。可若是真的,額又當如何應對?」

  京城內的大順軍還剩下多少兵馬,李自成心裡很明白。去掉了唐通、白廣恩和馬科三總兵後,他手下的兵馬也就只剩下七萬,如京城後更是沒有收納幾個明軍,崇禎帝留下守城的兵馬或是老弱,或是新近徵召的軍兵,在大軍入城時候就或逃回家中,或直接投降後也被裁減了。

  七萬人,怎麼著也要留下一些人守城吧?那能殺去山海關的兵馬,算上薊州的劉體純,也就六萬人。

  而劉芳亮若能帶兵來援,實則也叫李自成覺得杯水車薪。

  劉芳亮的十萬大軍說起來很多,實際也不少,沒十萬人也有七八萬了,但內中有太多的新兵了。而且攻略中原和齊魯兩省,分出去了不少兵,現在駐守保定的劉芳亮手中怕是三萬人都沒有了。而內里真正能稱得上精銳老兵的人,能有一萬嗎?

  再想到鄭芝龍提及的吳三桂軍和滿清兵馬,這粗略的一算,大順軍都1:2了,處在絕對的劣勢中。

  便是算上唐白馬三總兵,還有宣府的兵馬,也依舊是劣勢啊。

  何況還有戰力上的差異。

  李自成整個人都抑鬱了。自己是大順天子啊,自己承天景命,順天應人啊。怎麼出了一個鄭芝龍攪得他頭疼之外,吳三桂也鬧起么蛾子來了?而且一鬧騰就是大的。

  鄭芝龍打仗挺厲害的,但他兵力有限,守有餘而攻不足。吳三桂可就不一樣了,他手裡握著五萬邊軍,背後又有韃子做接應,十幾萬大軍鋪天蓋地的打過來,李自成真有些頂不住啊。

  因為他兵少啊。

  「不止是磁侯,還有毫侯(李過)。」李自成想了想,覺得不保險,乾脆把鎮守晉西的一隻虎也拉過來得了。「傳令太原,讓毫侯匯合姜瓖,迅速調集晉西兵馬,匯集京師。」

  只不過這麼一來時間上就拉長了。

  「陛下勿憂,那韃子或許早有準備,但其軍丁兵農合一,現下又是春耕時節,便是要籌集起來南下,也是要不斷地時間。而沒了滿清的撐腰,就吳三桂那些人馬,留守山海關自然是穩當,可想要出兵東來,就力有不及了。」李岩忙進言道。

  但李自成還是抑鬱。宋獻策忙遞了個眼神給牛金星,這馬上就要行登基大典了,牛丞相準備了一整套的禮儀,而這也是先前李自成稀罕的。因為出身太低了,所以對這些虛頭巴腦的玩意兒就超感興趣。

  但是宋獻策與李岩走出紫禁城時,二人相對無言。

  吳三桂降了滿清的可能,之前他們已經提及過了。但李自成顯然沒放在心上,他心裡有自己的答案,而且說得還很想那麼回事兒。但誰也想不到鄭芝龍在關外的水陸軍在這個節骨眼上竟然被牽制在了朝鮮,對滿清全然無半點的牽制,這就太讓他們始料未及了。

  不過幸運的是李自成已經在調兵了。鄭芝龍早早使人傳來情報,真幫了他們一個大忙了。

  更別說,此事雙方只要有了默契後,大順還能收到一筆糧秣,這也都是實打實的好處啊。

  之前滿京城的官兒們都逃之夭夭了,後來的事情表明,大順還是拿到了不少財貨的。而且拿的是順理成章,拿的天經地義。比那群粗漢商議的什麼「拷掠追贓」的影響是小多了。

  拷掠追贓,還把紅線劃到了六品官,李岩先前最擔憂的就是大順此舉會招來整個士紳階層的排斥。

  這般做得罪的是整個文官集團啊。

  可事情的發展遠遠超乎他們之前的預料。現在看,雖然跑了崇禎帝,跑了無數的達官顯貴,跑了大筆大筆的財富,但對大順朝言卻未嘗不是因禍得福。

  尤其是在大順朝還要面對吳三桂和滿清這對強敵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