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

  「同時,國亂歲凶,四方擾攘。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在這危急存亡之秋,朕希望諸位臣工貴戚能匡君輔國,助戰剿匪。……」

  崇禎帝並沒有直接道破南遷事宜,而是先伸手要錢,次奪取各家各戶的家丁。特別是諸多勛貴之家。

  這些人盡皆是武職起家,縱然傳承多代後當家主人早從初代的熊羆猛士退化為不能跑也不能咬的小京巴了,可誰個家中沒有豢養一批家丁護院?

  這些人都聚集起來,三五千人怕沒有,兩三千能舞刀弄槍的壯漢還是不成問題的。

  在現如今的京城裡,這可是一股很客觀的力量了。

  更重要的是,這般一來可以減少城內的不確定性力量不是?

  民軍已經大舉壓境了,誰敢說這京城內就沒有李自成的奸細,現如今在場的人等,就一個個都對大明忠心耿耿?

  聽到皇帝又伸手要錢,底下的群臣卻沒太大的反應,所有人都還沉浸在居庸關不穩帶來的震撼之中。在場的文武臣工和勛貴皇戚,不知道多少人聽到了「喀吧」一聲心碎,真的是最後的希望也告滅了。

  賊軍竟然能真的打到燕京城下,講真的,這些個混蛋們雖然對大明朝沒太大的忠誠,但也都發自內心的不希望大明朝倒下。

  之前李自成勢如破竹,可京城內卻始終有不少人不以為然。

  那憑靠有二,一是一路疾行趕赴京城的鄭芝龍。

  ——京城內朝野之間這陣子對他的評價,真就有一種當年拿破崙打厄爾巴島返回巴黎,王朝復辟時輿論界的既視感。

  先是有人把鄭芝龍罵做亂臣賊子,這真有點過分了。鄭芝龍迄今為止可是「赤膽忠心」的。

  便是太原告破的消息傳入京師時,還有人痛斥他無有旨意擅自動軍,實是膽大妄為。

  可當周遇吉戰死武寧關之後,那輿論就開始有轉變了,朝野上下開始說他雖是一片忠心,但這般行為里到底有些不妥。

  至此,這輿論是從負面效應開始變為絕對中立了。

  然後大同姜瓖不戰而降李自成的消息傳入京師來。這就又從中立變作了倒向鄭芝龍,說他有未雨綢繆之智,能人所不能,果不愧是天下名將。

  李自成下大同,次下宣府,一路上明軍望風而降,京城諸人開始感到緊張,對鄭芝龍就開始了吹捧,甚至都不要廉恥了。

  等到李自成兵臨居庸關的消息傳來時候,鄭芝龍已經是京師文武勛貴們的救急之希望!

  第二就是關外的吳三桂。後者距離京師的距離並不遠,縱然吳襄獅子大開口,可吳三桂的老爹、哥哥等一家數十口都在京師之內,以救父突圍而孝聞九邊,勇冠三軍的吳三桂真敢不來麼?

  包括崇禎帝在內,京城所有人都對吳三桂的關寧軍報以厚望的。而且他們都相信,吳三桂的大軍一動就肯定能擊退李自成的。

  因為關寧軍的戰鬥力在他們心中是超牛的。那遠不是流賊可以抵擋的。

  就是這兩個因素支撐著文武勛貴們吝嗇來,一個個對著崇禎帝恨不得一毛不拔。

  但現在,兩個憑靠一個至今還沒出山海關,另一個來倒是來了,卻張口就說居庸關不穩。居庸關真要不穩了,李賊可不就眨眼就能殺到城外了。一如適才皇帝所說的,燕京城那麼大地兒,就憑萬把人的鄭軍如何能守住?

  而要燕京城真守不住了,他們呢?

  他們這些與國同休的勛貴們呢?也投降麼?

  「臣劉文炳願獻銀十萬兩,家丁二十人,饗助陛下,戡亂救國。」新樂侯劉文炳第一個跨步上前來。他是崇禎帝的老表,親故表,崇禎帝的老娘是他親姑姑。

  也是一干勛貴中出了名的窮光蛋。

  雖然一門顯赫,連兄弟劉文耀都是左都督,但二劉多少要些臉皮,為人更是安分守己型的。把整個劉家都給賣了,能有十萬兩嗎?

  皇帝在這個關頭還要高噱頭嗎?

  眾臣心中還在笑。就聽上首的崇禎帝拍手大讚新樂侯毀家紓難,忠心秉國,不愧是與國同休之勛臣。

  「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新樂侯忙抱拳謙遜道,接著他真正要說的話這才出口。「臣出身卑微,能有今日富貴皆自隆恩浩蕩。」

  這話半點不假。自明成祖之後,這大明朝後宮裡的主人都沒幾個是大戶出身的。劉氏祖上是海州人,後移居河間府。被選入太子東宮,成為光宗朱常洛的淑女(一種低級妾媵)。萬曆三十八年為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朱常洛生下第五子朱由檢,即崇禎帝。但劉淑女並不討朱常洛的歡心,在崇禎帝五歲時,因為朱常洛的一次歇斯底里的大發作不明原因的死了。

  崇禎帝也是登基之後才專門使人尋到了劉家。

  「說一句大不敬的話,我輩勛臣與朝中文武大臣皆有不同,與國同休四個字豈是玩笑?那李賊起事至今日,前後已有十幾年頭,身邊豈能無有些心腹?真要輪到李賊得勢了,文臣武將降了還能有一條活路,李賊總要人來治理天下的。但像臣這樣的勛臣,李賊周身還會少了麼?」

  「再說了,彼輩人都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窮漢子,真要奪了京師,入的這天下首善之地,李賊得以正大位,自要犒賞全軍,犒賞功臣。可國庫、內帑里皆空蕩蕩的,李賊拿什麼來犒賞手下數十萬賊兵賊將?還不是取京中的富貴?」

  「而京中的文官可以給李賊賣命,李自成若還有三分帝王像,便只會誅殺零星幾個恨之入骨者,余者盡數安撫之。那受災受難的就只能是臣等與之無用的勛貴,宮中的中官,還有城中的富紳……」

  劉文炳和鞏永固是崇禎帝最信任的兩個勛貴了,在敲響景陽鍾前就使人召二人入宮,彼此間早套好了話。就像眾多勛貴們所想的一樣,劉文炳手裡根本就沒十萬兩銀子,但這只是一個由頭。

  他真正獻上的不是十萬兩銀子,而是之前的一番話。

  那效果絕對不能小覷。劉文炳話音方落下,勛貴和文武百官就全都騷動起來。

  前者如是受黃鐘大呂,如雷貫耳,劉文炳道破了勛貴們最擔心的事情!他們這些勛貴最怕的就是自己連投降附逆的資格都沒有!

  而文武百官們就全都不滿意了,新樂侯這說的叫什麼話啊?還是人說的麼。

  他們對大明朝也赤膽忠心一片,大家有什麼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