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神煞開竅法
當然,也不排除姜黎故意陷害姬發的可能。但無風不起浪,姬發要是沒有這麼做,姜黎為何要以此為由指責姬發?換成別的理由不行?
而且,仔細想想,赤凰神珠的表現確實有問題。怎麼說也是仙器,豈會如此輕易的就被姜黎鎮壓。除非是它出了問題,力量大不如從前。
很多事都不能細想,不細想一點問題都沒有,一細想處處都是問題。
赤凰神珠的事就是如此,大家一往深裡面想,就發現了很多曾經沒有發現的細節,從而加大了對姬發的懷疑。
就是因為此事,搞得姬發現在很被動,在周國的地位也變得愈發不妙起來。而這一切,都是姬橋害的,姬發當然對他恨之入骨。
「姜黎乃我周國大敵,姬橋你與其為友,將我周國置於何地?」
冷哼一聲,姬發朝姬橋質問道。
他根本不在乎姜黎的行為是對是錯,他的目的,是要把眾人的注意力都轉移在姜黎的身上,這樣一來,才能減輕他面臨的壓力。
只不過,他的計劃談不上高明,在場的很多人都能一眼看穿。因此,殿內有不少人看向姬發的目光,都帶有了幾分不屑。
他們覺得,二公子有些名不符實了,並沒有傳言中那般聰慧。
而察覺到眾人眼中的譏誚與不屑,姬發表面上很生氣,但心裡卻是鬆了一口氣。
他如今表現的這麼魯莽,父親心中應該不會再懷疑,他對周侯之位有什麼企圖了吧。
姬發心知,他從墜星域回來的事,導致他在父親心中失了分,並對他產生了不好的聯想,懷疑他對周侯之位有什麼企圖。
因此,他必須表現的魯莽一些,以打消父親心中的猜忌,讓他明白,自己對大哥沒什麼威脅。
「都不要吵了,發兒說的對,無論怎麼說,姜黎與我周國之間都有著解不開的仇恨,若是給他時間成長,未來必會成為我周國大敵。」
西伯侯開口,讓殿內眾人安靜。姬發終究是他的兒子,他必須護著,所以他主動岔開話題,或者說回歸正題才對。
今日大家來此,是批鬥姜黎的,不是批鬥他兒子姬發的。
「姬橋,我不是在指責你,你和姜黎的聯繫不能斷,他手中有關於農耕方面的知識與技術,確實是劃時代的。」
「既然伱與他有聯繫,那就要想盡辦法的從他手中得到這部分知識,為此,哪怕適當透露給他一些周國的消息也無妨。」
西伯侯扭頭,又朝姬橋說道。
周國想要發展,離不開姜黎所掌握的知識,因此,哪怕犧牲部分利益,只要能換來姜黎手中的知識,那對周國來說也是值得的。
「是!」
姬橋點頭稱是,他也是這麼想的。他比誰都清楚,他與姜黎並不是朋友,而是互相利用的關係。
他利用姜黎掌握的知識往上爬,姜黎則是利用他打聽周國的情況,甚至是干涉周國的發展。
這種事在國與國之間其實很常見,可以說是屢禁不絕,大家都心知肚明。當然,這種關係發展到最後,往往都是以翻臉而告終。
至於誰得利最大,那就看各自的手段了。
「姜黎現在愈發不凡了,已經稱得上是候補聖子了,祖地對他也是越來越重視。」
「這就是說,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已經不能用來對付姜黎了,否則,那代價我周國承受不起。」
「這種情況下,諸位,若我想遏制姜黎的發展,你們可有良策?」
西伯侯起身,朝眾人問策道。
「祖地有令,在姜黎七境前,任何勢力都不得針對他。就是說,我們若想對付姜黎,不能對他施壓,最好是施行捧殺之法。」
未等別人開口,姬橋已經搶先說道。
在針對姜黎的會議上,他必須開口,並說出確切可行的計劃才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打消眾人對他的懷疑,才能劃清他與姜黎的界限。
與姜黎合作,固然給姬橋帶來了好處,可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隱患。姜黎畢竟是周國的敵人,姬橋常年與其合作,難保別人會多想,他會不會投敵?
一旦眾人產生這種印象,那姬橋的前途也就到頭了。故而,他必須與姜黎劃清界限,給人一種他與姜黎合作,全是為了周國的感覺。
「捧殺?」
有人不解,皺眉問道。
「對,就是捧殺。礙於祖地,我們無法對姜黎下手,既如此,我們不如把姜黎高高的捧起來,讓他四處樹敵。」
「如此一來,只待他修成七境,沒了祖地的庇護,四處樹敵的他,又豈能長久?」
姬橋侃侃而談,言語間更是充滿了自信。
這計劃還是他從姜黎嘴裡套出來的,他說他有個仇人,實力雖然不強,但地位極高,以他現在的實力,根本無法向其報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一點點變強。
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說完,姬橋就向姜黎求教,他該如何對付這個敵人。然後,姜黎就告訴了他捧殺之法。
把敵人捧的高高的,讓他四處樹敵,如此就能不動聲色的滅掉敵人。
「這辦法倒是可行,墜星域最不缺的就是各國貴族了,以姜黎的性格,站的越高,越是容易得罪人。」
很多人點頭,認可了姬橋的計劃,在他們看來,姜黎出了名的囂張,很容易得罪人。
姬橋的計劃,就是利用姜黎性格上的缺陷,可行性極大。
「姬橋說的有理,既然如此,這件事就交給姬旦去辦,由姬橋在旁輔助。」
西伯侯拍板,讓姬旦去執行這個計劃。而對於他的這個決定,眾人都沒有異議。
姬旦是文王第四子,在長子姬考閉關不出,次子姬發剛剛犯下大錯,三子至今被姜黎所囚的今日,四子姬旦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為何不是以姬橋為主,農正事務繁忙,可不能因為別的事耽誤了農耕。
「是!」
姬旦上前,不急不緩的說道。
……
歸墟里的消息傳的很快,沒過多久,整個人域都知道了姜黎的事跡。然後,平靜多時的人域就動了起來。
「嘖,一口氣殺了石靈族八百天才,這姜黎了不得啊,是個狠人。」
「來人,備上一份厚禮,送到黎君的手上。揚我族威,不能不賀!」
一道道命令,從各國宮殿傳出,然後沒多久,就見一件件寶物,一批批奴隸離開都城,朝黎國匯聚。
與姜黎有仇的諸侯國,終究是少數。大多數諸侯國對姜黎,還是持中立態度的。如今聽到姜黎的事跡,或是出於拉攏,或是出於感慨,全都奉上了一份賀禮。
姜黎在歸墟的行為,打出了人族的威勢,作為人域的掌權者,各路諸侯自然要有所表示。這也是古老時代傳下來的規矩,是對英雄的嘉獎。
對外征戰,這是萬國公認的功績,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讚揚。
……
…………
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著,一轉眼就是五天過去了。
這日,姜黎突然睜開雙眼,起身離開了西凶獸山脈。
不離開不行了,十二家諸侯的代表,已經帶著周國的九黎後裔來到黎國附近,準備前來贖人。
姜黎身為黎國之主,無論如何都要露面的。
「推演馴服凶獸之法,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困難。」
路上,姜黎感概道。五天時間,哪怕他全身心的投入推演馴服凶獸之法上,也是沒能推演出什麼成果。
當然,這並不是說五天時間,他什麼收穫也沒有。收穫當然有,且還很大,只是與馴服凶獸無關罷了。
這五天,姜黎一直在解析凶獸識海的隱秘,雖然沒能推演出馴服凶獸之法,可卻讓他對煞氣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憑此,他將煞氣與竅穴之道結合起來,並推演出了一門秘法,名為神煞開竅法,講的是如何藉助天地間的煞氣,去開闢體內的竅穴。
這門秘法適不適合別人,姜黎不清楚,但與九黎後裔卻是絕配,簡直就是為九黎後裔量身定做而成。
天地間煞氣無數,種類都是繁多,風煞火煞,雲煞雨煞……應有盡有,無窮無盡。
姜黎從這無盡的煞氣中,總結出了三十六種天罡之氣,七十二種地煞之氣,使其與人體一百零八個竅穴一一對應。
就是說,人體的每個竅穴,在天地間都有一種煞氣與之對應。而只需尋到這與之對應的煞氣,將其納入體內,就能憑此開闢對應的竅穴。
這算是一種取巧的開竅之法,無需積蓄力量,一個個的開闢體內的竅穴,只需尋到與之對應的煞氣即可。
一百零八種煞氣,就是一百零八個竅穴,只需找到這一百零八種煞氣,就能開闢一百零八個竅穴。
這是把用來開闢竅穴的時間,用在尋找煞氣上。而且,以煞氣開竅,能讓肉身變得更加強大,甚至是超越凶獸。
當然,有得必有失。煞氣雖然能讓肉身更加強大,可卻會損害神魂。故而,以煞氣開竅者,神魂必須融入肉身,如此方能保證自身靈智不失。
神魂融入肉身,此後就只能在體修之路上一條路走到黑了,再無回頭的可能。
所以,姜黎才說,這是最適合九黎一族的秘法。
因為九黎一族的傳承,本就需要將神魂煉入肉身,修煉這個秘法,非但沒有隱患,反而是如虎添翼。
「一百零八種煞氣還是太少了,四境時,竅穴有一千二百九十六個,那煞氣也該有一千二百九十六種。」
「唯有如此,才能將人體修煉圓滿。而且,從我自身的經歷來看,只需把體內的竅穴全部開闢,就能徹底煉化煞氣,不用再將神魂煉入肉身。」
姜黎現在,哪怕不催動都天神煞大道經,也能無視煞氣了。
而這一切,皆是因為他開闢了一千二百九十六個竅穴左右。他的肉身已然圓滿,煞氣雖強,可也奈何不得他。
他能如此,別人自然也行。
九黎後裔要想擺脫煞氣入體的隱患,只需像姜黎這般,將體內竅穴全部開闢,就能保住神魂不失。
不過換句話說,若真的有人能夠做到這一步,那就表示著,他也有了獲得兵主傳承的資格,可以修煉都天大道經。
「為天地間的煞氣分類,使其與人體竅穴一一對應,這是項大工程。但完成之後,必定會給九黎一族帶來極大的好處。」
「甚至就連不是九黎後裔的生靈,也能憑藉著這個秘法,獲得與九黎後裔比肩的力量。」
「不對,與竅穴對應的煞氣可以助人開闢竅穴,那與煞氣對應的元氣自然也可以。」
「為煞氣分完類之後,便研究這一方面,給元氣也分個類。」
「煞氣適合九黎後裔,卻未必適合所有人。可元氣不同,它是真的能適應所有生靈。」
姜黎只覺自己的靈感在噴發,無數想法在他的腦海中閃現,迫使他想停下腳步,現在就開始閉關。
可惜,他不能。黎國還有事等著他去處理,他只能把這些想法一一想法,等有時間了再去研究。
……
黎國之外,與辛城交界的地方,以周國為首的十二家諸侯,帶著一群九黎後裔,默默的等待姜黎的到來。
這些九黎後裔,就是贖金,用來贖回先前被姜黎俘虜的貴族與士兵。
一般而言,一個一境的士兵,價值相當於十個精壯奴隸。二境士兵,相當於一百個精壯奴隸,三境士兵相當於一千個精壯奴隸。
四境士兵為精銳,其價值,與其覺醒的血脈有關,覺醒的血脈越高,價值也就越高。
若是天驕的話,就是百萬奴隸也不行,須得拿出一些珍貴的寶物來交換才行。
姜黎俘虜的士兵很多,不算貴族的話,十二家諸侯加起來,足有三萬精銳。
這都是實打實的四境修士,要是用普通奴隸的話,最少也要拿出十億奴隸才能將他們贖回去。
當然,沒人能拿出這麼多奴隸就是了。
因此,諸侯想要贖回被俘虜的精銳,一般都不是用奴隸,而是拿出大量的寶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