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匡也是一個酷愛奇門兵刃的人,一聽說石瞻想改方天畫戟,頓時雙眼發亮,急問道:「怎麼改?這方天畫戟就是要這個樣子才拉風啊!」
「我剛才揮舞了一下,我覺得這戰戟兩邊的月牙很不舒服,一旦舞起來,頭重腳輕,弄得渾身都不舒服!」
「你是想改這裡?!」
「嗯,我想把這兩邊的月牙翻個身,月身開刃!」
「你是說不要月牙,直接弄兩個半圓在戟身上?這還是方天畫戟嗎?」
「哎,這方天畫戟威風是威風了,可惜上了戰場,萬一遇到力氣特別大的,很容易吃暗虧!「你說的倒也有道理,但是照你那樣改不行的,矛身吃不消,而且我問你,你到底想用矛杆還是槍桿!我看你最近越來越喜歡用槍了,要是照你那種改法,槍桿肯定承受不住力道!(矛和槍的區別關鍵在於杆的軟硬和韌性)」
「你說的我知道,這矛是重兵器,基本沒有什麼韌性,而且我現在使的戰法也越來越講究一些借力打力(矛杆一般以棗木等硬木或精鋼製成,基本沒有韌性,最重的鋼杆長矛重量可達七八十斤,而且矛使用起來對臂力的要求很高,但是優點在於可以使力量直接傳遞到矛頭,便於直刺!)的辦法」
「嗯,矛最輝煌的時代就是戰車時代了,這東西又長又堅固正好可以用來衝擊對方戰車,也可以在遠距離就把對方的車手刺下來,不過現在這東西越來越不實用,我們現在和遊牧部落對戰,還是槍更好使。<展就是和塞外馬刀的對戰中逐漸提高了地位)」
「是啊,我也覺得配上內家功夫的話,槍桿的彈性和韌性更好使力,變化也更多(從這點看,方天畫戟應該是集合了戈,矛,槍的特點,在兩晉時代,長槍對塞外馬刀是起到了十分驚人的好效果),而且最近我發現我用槍跟別人對戰的時候,調整起攻擊角度也更方便,最重要的是,兵器對撞的時候,手上承受的力道也輕多了(槍是採用堅韌而有彈性的白臘杆為柄,目的是能夠吸收和釋放武器衝擊時產生的巨大能量及調整攻擊角度,但這種兵器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更高,最好是有點內家功夫在身)!」
「那你索性改用槍不就行了?我看這方天畫戟要是用的好的話,絕對不必槍差!又有身份!良子,你也知道,這戰戟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使用的啊!」
「我知道,石勒賜我方天畫戟的用意,不過,我還是覺得不順手,這在戰場上可都是拼命的,我可不能光覺得威風而不要命啊!」
「哈哈哈,你小子也有怕死的時候啊,哈哈哈,那你到底要怎麼改?」
「我看你用鳳嘴刀劈砍的樣子很威風!」
「嗯?你又要改用刀了?」
「不是,我有個想法,我想直接把劍當做槍頭,劍身開雙刃,長度大致就是一把青銅長劍的長度(一般來說,青銅劍都是短劍,一般在55厘米左右,譬如春秋戰國時期,最負盛名的越王勾踐劍,全長也不過米,但是,97年在秦兵馬俑中卻發現了一把9厘米長的青銅古劍,而根據《史記荊軻刺秦始皇中的記載,嬴政三次拔劍而無法拔出,說的應該就是這種9厘米長的青銅長劍!當然,我們這裡石瞻所指的青銅長劍是指60厘米左右的普通銅劍長度)」
「那麼長?那麼重?用槍桿會折斷,也不好使力啊,用矛杆也不合適啊!」
「是啊,我也有些犯愁,我是越來越喜歡用槍了,如果這樣打造新兵器的話,那矛杆必須要有槍桿的彈性和韌度,長度可以短一點。」
「你這是為難鐵匠啊,有這種可能嗎?」
「我上次借用腰腹之力耍了一會槍,實在有意思,不僅攻擊點十分精準而且敵人很難判斷我槍尖的落點,所以我這把新兵器一定要有這個特點!」
「兄弟,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啊!」
「我有個想法,你看怎麼樣?」
「說來聽聽看!」
「如果用鐵絲或者鐵條纏繞竹,木呢?」
「啊!你是怎麼想到的?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槍桿的堅硬度,還不失彈性和韌性!」
「嗯,就是很費功夫,這鐵絲要多厚的也需要考慮!」
「要多借幾把寶劍來切割鐵條了」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應該不用吧,到時候問問鐵匠,我最好是他們在打造的時候,所用的模具直接可以產出我所需要的鐵絲。」
「嘿嘿,鐵絲,這個名字很新鮮,要跟頭髮或者絲綢一樣纖細嗎?這樣細怎麼弄模具?」
「不用那麼細,大致筷子一半大小即可!」
「嗯,這麼粗細的話,用來盤住槍桿確實有點意思(《宋史卷97《兵志十一載:「咸平三年四月,神騎副司馬使焦偓獻鐵盤槊,重十五斤,令偓試之,馬上往返如飛!而且根據各種記載,在明清時代,這種用鐵絲盤槍桿的鐵槍在軍中很普遍!還有一種鐵盤槊,也是鐵槍的一種)」「純鐵怎麼樣,按照你設想的長度,大概也就三十多斤!(《舊五代史有一個記載:「敬蕘魁傑沈勇,多力善戰。所用槍矢,皆以純鐵鍛就,槍重三十餘斤,摧鋒突陣,率以此勝,個人只想說,這個沈勇是我本家……這臂力多牛啊!)」「是吧,董匡,你也覺得可行吧!(五代以降,宋、金、元之際,使用鐵槍,並以「鐵槍」為渾號者不一而足,這幾乎成了這幾個時代的風氣)」「嗯,的確可以試試!」「嘿嘿,我覺得這把方天畫戟的槍桿很不錯,要是再盤上鐵絲,應該能承受住一把青銅劍的重量!」「哈哈,你小子確實也有幾分蠻力,應該沒問題的,這樣一來彈性,韌性,堅固度都可以了,良子,你這把兵器可謂自創奇兵啊,一旦揮灑起來,想想都覺得氣勢非凡!」「嘿嘿,是不是自創我不知道,反正我沒見過,萬一要是真有前人想到了,那我也是把失傳的兵刃找回來了!」「哈哈哈,有意思,那你準備叫它什麼?」「嗯,叫槍的話,不夠氣勢也不夠古意,要我看!不如就叫它雙刃矛!夠古怪夠威風(《十六國春秋輯補卷二十《後趙錄石閔載:「前燕慕容大將慕容恪驍勇善戰,以鐵鎖連馬,簡善射鮮卑勇而剛者五千,方陣而前。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仗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各位看官,看到沒有,冉瞻這把雙刃矛可是要傳給冉閔的!而且矛的名字也是史記有載,可惜冉閔雙刃矛之後就再不見有任何使用者了,可見此兵刃使用難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