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聯合朝鮮

  第311章 聯合朝鮮

  武英殿,內閣大臣悉數到場,朱瞻壑站在朱棣旁邊,指著地球儀上倭寇九州的位置,將自己之前的計劃再次講了一遍。

  對於出征倭國這件事,朱棣雖然心動,但還是有些猶豫,所以他最終將內閣大臣全部召集過來,共同商議此事。

  「各位,總的來說,只要打下九州島,就可以徹底的解決沿海的倭寇之亂,同時可以圖謀倭國的銀礦,更遠一些,還能派出船隊抵達美洲,將那邊的高產作物,以及金銀帶回來。」

  朱瞻壑最後總結道,說完就看向幾位內閣大臣。

  只見金忠與夏元吉等人都表現的十分穩重,一個個皺起眉頭不肯發表意見。

  倒是張輔這時第一個站出來道:「臣以為此事可行,區區一個倭寇之亂,就讓朝廷在沿海設立無數衛所,光是養這些衛所,每年都花費甚巨,如果能徹底解決倭寇,光是這一筆開支,就能節省上百萬貫!」

  張輔的話一出口,立刻引得夏元吉有些意動,做為戶部尚書,沒有人比他更想節省開支了。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張輔身為武將,說這些話也有私心,畢竟只有打仗時,武將才能建功立業,這不光是張輔的想法,也是大明所有武勛的想法。¤ (¯´☆✭.¸_)¤ ➅9şℍย𝓧.ςσΜ ¤(_¸.✭☆´¯) ¤

  比如朱棣每次北征,反對的大都是文臣,但武將們卻幾乎全都贊同。

  「陛下,當初太祖皇帝定下十五個不征之國,倭國就是其中之一,若現在對倭國用兵,恐怕會惹人非議啊!」

  金忠猶豫了片刻,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道。

  「太祖皇帝立下不征之國,主要是這些國家距離大明太遠,與大明沒有什麼利益上的衝突,攻打他們非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要勞民傷財,所以才叮囑我們後世子孫不得擅用刀兵。」

  朱棣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著這才再次道。

  「更何況所謂的不征之國,朕又不是沒有打過。」

  朱棣話中所說的不征之國,其實就是指交趾,當初還叫安南,同樣也是不征之國之一,但朱棣趁著安南的內亂,直接吞併了安南,改名為交趾。

  聽到朱棣這麼說,金忠也無奈的退了下去。

  對於出兵倭國這件事,金忠其實並不怎麼贊同,雖然朱瞻壑說了占據九州的三個好處,但除了徹底消除倭寇外,其它兩個好處都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而且還不一定能實現。

  雖然目標長遠是好處,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太過長遠的目標,卻可能成為一紙空談。

  另外朱棣以交趾為例,但自從交趾打下來後,朝廷一直往交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雖然這幾年安定了一些,但從交趾所得的收益,還是小於朝廷的付出。

  相比交趾,九州孤懸海外,大明想要控制,就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在短時間內,九州對於大明來說,同樣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陛下,若是出兵倭國,消耗的錢糧恐怕十分驚人,現在朝廷恐怕一時間也拿不出這麼多錢糧啊。」

  這時夏元吉冷靜下來,當即上前開口道。

  他並沒有明確反對,雖然倭國的銀礦讓他很心動,但他和金忠一樣,都知道銀礦想要開採出來,最少也需要十年左右,而九州的負擔卻是實打實的,因此他對出兵一事,也同樣抱有幾分懷疑。

  「錢糧的確是個問題,但這次朕打算先派人去朝鮮,與他們聯合出兵,到時錢糧主要由朝鮮負責,咱們主要負責出兵和戰船,應該可以節省一大部分。」

  朱棣大手一揮說道。

  「陛下,朝鮮會同意嗎?」

  夏元吉聞言一愣,如果有朝鮮提供錢糧的話,那他就沒什麼可說了。

  「朝鮮肯定會同意的,畢竟倭寇之患,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朝鮮,只是他們兵力不足,無法徹底解決倭寇,但如果咱們大明出兵,他們肯定會竭盡全力相助!」

  沒等朱棣開口,朱瞻壑就斬釘截鐵的說道。

  朝鮮現在的國王名叫李芳遠,是朝鮮開國之君李成桂的兒子,歷史上稱李成桂為朝鮮太宗,因為他和李世民一樣,都自己老爹囚禁了起來。

  李成桂雖然是朝鮮的開國之君,但為人殘暴,而且在與兒子的關係也十分緊張,李芳遠通過兩次政變,剷除了異己,為自己登上王位鋪平了道路。

  可以說李芳遠的經歷,與李世民還真有像,當然了,他的才能遠無法與李世民相比,但在朝鮮歷史上,李芳遠也算是一位十分有為的君主了。

  現在的朝鮮在李芳遠的治理下,國力也十分鼎盛,並且朝鮮一直與大明交好,朱棣登基時,朝鮮也第一時間派使臣前去慶賀,可以說十分有眼力。

  最重要的是,朱棣本人對朝鮮族美女也極為鍾愛,甚至曾經多次派宦官前去朝鮮,挑選一些美貌的少女入宮,比如朱棣的寵妃權氏,就是朝鮮人。

  種種原因之下,使得朝鮮與大明的關係極為緊密。

  另外朱瞻壑還知道,朝鮮現在深受倭寇之苦,歷史上的李芳遠,因為忍無可忍,將會在幾年之後,對倭國的對馬島展開一場突襲,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倭寇。

  不過以朝鮮的國力,也只能對對馬島這種小島用兵,至於對馬島背後的九州,朝鮮根本無力進攻。

  反而是九州島上的大名,曾經有人自稱是百濟王族之後,多次向朝鮮索要土地,因此朝鮮與九州島之間的關係,也極為緊張。

  「陛下既然想要聯合朝鮮,最好還是先派使節去朝鮮,試探一下朝鮮國王的態度,如果朝鮮願意出兵出糧,到時我們大明再做決定也不遲!」

  金忠再次上前開口道。

  金忠看出朱棣偏向於出兵,自己想要勸阻也很難,所以他只能用這種方法拖延一下,看看事情是否有什麼轉機?

  「這倒是可以,你們覺得派誰擔任使節為好?」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贊同道。

  這次不是一般的出使,而是要與朝鮮商議出兵的事宜,因此使節的身份不能太輕,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大明對此事的重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