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因噎廢食

  第295章 因噎廢食

  武英殿內,朱棣皺著眉頭聽取旁邊一位大臣的稟報,只是越聽眉頭皺的越緊。💘😂 ➅❾𝓼𝐇ย𝕏.ℂㄖ𝕄 🌷💲

  最後這位大臣總結道:「陛下,按照臣的估算,重建三大殿,比前一次的造價還要高上兩成左右。」

  「怎麼可能,上次建好的地基還能用,不是應該比上次要便宜嗎?」

  朱棣一臉不高興的問道,他甚至懷疑對方是不是在忽悠自己?

  「陛下有所不知,三大殿的地基雖然還能用,但因三大殿被毀,先要將燒毀的建築拆除掉,光是拆除的費用,就比地基的造價還要高上許多。」

  大臣苦笑著稟報導。

  只見這位大臣四十多歲,瘦高的身材,五官端正留著長須,看起來一副精明強幹的模樣,此人名叫曹英,是朱棣剛任命的工部尚書。

  「拆除的費用竟然這麼高,難道就不能節省一些嗎?」

  朱棣還是不滿意的問道。

  「啟稟陛下,這已經是臣精簡過的費用了,有些能用的材料,臣也讓人回收利用,但就算是這樣,總的造價還是十分驚人。」

  曹英說著偷偷看了朱棣一眼。

  之前宋禮焚毀三大殿,工部的不少官員都受到牽連,曹英之前官拜禮部侍郎,與宋禮也並沒有什麼瓜葛,因此也十分順利的接管了工部。

  聽到曹英的回答,朱棣也露出發愁的表情。

  重建三大殿的費用,遠超朱棣的預算,就算加上朱瞻壑和勛貴們捐的錢,依然還是有不小的缺口。

  「你和夏元吉商量過這件事嗎?」

  朱棣沉思了片刻後,這才抬頭向曹英問道。

  「臣已經與夏尚書商量過此事,也希望戶部多撥一些錢出來,可夏尚書說戶部也十分吃緊,實在抽不出多少錢來。」

  曹英十分無奈的回答道。

  其實夏元吉說的也是實情,因為養廉銀建立後,戶部增加了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現在戶部也沒多少錢可以動用。

  朱棣也知道夏元吉的難處,聽到戶部拿不出錢來,他的眉頭也皺的更緊了。

  上次鄭和下西洋回來,帶回的收益比之前少了許多,雖然朱棣還有另一個財源,也就是印刷寶鈔,但寶鈔這東西也不能胡亂印刷,否則貶值太快,會造成國家的不穩定。

  其實朱棣手裡倒有一筆錢,但那筆錢是專門為他北征準備的,只要草原上的敵人一天不被消滅,他的北征就一天不會停止,這關係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因此這筆錢絕不能輕易動用。

  「你先退下吧,三大殿的重建還是按原來的計劃去做,至於錢的事,朕會想辦法的!」

  朱棣最後對曹英揮手道。

  「是,臣告退!」

  曹英答應一聲,緩緩的退出了大殿。

  等到曹英離開後,朱棣也不禁嘆了口氣。

  三大殿肯定要重建,因為這代表著朱棣遷都的決心,但缺錢也是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讓工匠憑空變成三座大殿出來。

  「實在不行,只能暫時挪用北征的費用,把北征的計劃再往後推一推了。」

  朱棣低聲自語道。

  做為一個馬上皇帝,停止北征對朱棣來說絕對是一件十分難以接受的事。

  而且朱棣深知,如果自己在位時,無法解決北方的威脅,那麼等到朱高熾或朱瞻基繼位,恐怕更難解決北方的威脅。

  等到北方草原上的勢力恢復過來,日後很可能會成為大明的心腹之患,這也是他為什麼三番五次北征的原因。

  就在朱棣猶豫不決之時,忽然有內侍前來稟報導:「世子與成國公、定國公等人求見!」

  「讓他們進來!」

  朱棣立刻說道,他也正想找朱瞻壑商量一下這件事,卻沒想到他剛巧來了。

  不一會的功夫,就見朱瞻壑與朱勇、徐景昌等一群勛貴進到大殿,然後一同向朱棣行禮道:「臣等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你們怎麼都來了?」

  朱棣也十分意外,他沒想到朱瞻壑竟然帶了這麼多人一同進宮?

  「啟稟皇爺爺,我與成國公、定國公等人一同進宮,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想和您商量!」

  朱瞻壑上前一步回答道。

  「什麼事?」

  朱棣好奇的問道,平時就算是上朝,這群勛貴也不會來的這麼齊,這也讓他更加好奇。

  朱瞻壑卻沒有回答,而是看向旁邊的徐景昌。

  徐景昌雖然害怕朱棣,但這時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前道:「陛下,下西洋的船隊回來一部分,現在船隻已經修繕完畢,船員也休息了好長時間,帶回來的貨物,也已經賣出去了,現在那些海船,停靠在港口實在有些浪費,因此臣……臣……」

  徐景昌說到最後,卻又不敢往下說了,於是他就把目光投向了最為積極的張昶。

  張昶這時也豁出去了,於是他上前一步大聲道:「陛下,臣等想派船隊再次出海,海外的貿易利潤豐厚,比如南洋那邊的香料,一貫錢就能買一百斤,帶回大明卻能賣二十貫,而且朝廷也能從中抽稅,實在利國利民!」

  朱瞻壑聽到張昶的話,也不由得驚訝的看了他一眼,沒想到張昶竟然還有這種本事,連香料的價格都清楚,看來他對海貿也做了不少的功課。

  「你們想要再次出海?」

  朱棣終於明白了這些人的來意,這讓他的臉色也是一沉。

  上次下西洋,勛貴們的船跟著鄭和的船隊一起離開,還能解釋得通,但如果現在讓勛貴們單獨出海,那就是赤裸裸的破壞海禁,這事若是傳出去,肯定會引來許多大臣的非議。

  「皇爺爺,傳說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吸取前人的教訓,明白堵不如疏,而海禁也是如此,與其為了區區倭寇而實行海禁,還不如支持海貿,藉此壯大朝廷的水師,日後才有希望一舉消滅倭寇之患!」

  朱瞻壑再次上前說道。

  這些話他已經憋在心裡很久了,今天就借著這個機會一吐為快,因倭寇就實行海禁,不能說一點道理也沒有,但也有點因噎廢食了。

  有朱瞻壑帶頭,徐景昌和張昶等人的膽子也大了起來,紛紛表示自己對海禁的不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