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堪多出四十煌之力,雖然黑猿王略強,但王不凡依舊無懼,相信自己仍有能力殺死它,實在不行動用晶瑩掌骨也可。
可是,如今距離破境已然過去五個多時辰,手臂處的仙龕紋身隨時都有可能封禁他的靈湖,王不凡不敢再冒險與黑猿王戰鬥。
萬一戰鬥中關鍵時刻靈湖突然被封印……那樂子可就大發了。
與黑猿王一擊過後,王不凡借勢而退,再次踏足祭壇上。
黑猿王被偷襲,吃了個小虧,顯然怒意橫生,對著祭壇又是好一通的咆哮。
可這次王不凡打定主意不出去,它也沒有辦法,只好離開。
只是,很快它又迅速折身,似乎是認為王不凡會再次出來偷襲它,趁機剛好擒殺。只是讓它失望了,王不凡仍舊站在祭壇上觀望著它,嘲諷之情盡顯。
黑猿王,再次離開。只是不多會兒它又迅速返回,可惜看到的還是王不凡嘲諷的表情。
黑猿王再走,再來。再走,再來……
如此足足重複了五遍有餘,它這才在忿忿的吼叫聲中離開,再也不曾歸來。這點,王不凡從遠處隱約傳來的修真者痛嚎聲與黑猿王的怒吼聲中即可確定。
盤坐祭壇上,王不凡取出了《器之道書》,仔細研習。
「器之道書,煉器之道,以天為鼎,以地為爐,凝練天地靈氣為薪火,匯聚山河氣勢為巨錘……」
單是讀,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霸然的氣勢。以天地為鼎爐,以無處不在的靈氣為薪火,以山河萬物的波瀾壯闊氣勢為巨錘……如此錘鍊出的靈器,比之那些煉器師所煉製出的靈器,強了何止一籌!
以《器之道書》中所記載,靈器,僅是修真者裝備的一個統稱。初始為靈器,再者為元器,其上又有仙器。三種等階又各分下、中、上三品,至於半步下品靈器,則是介乎凡器與靈器之間,材質夠資格,但煉製手法差勁導致靈力運轉不暢,因而才被稱之為半步下品靈器。
王不凡仔細閱讀,開拓眼界、學習煉器知識之餘,又回想起了猴祖曾說過的一句話——
「若你有所悟,日後可用此道錘鍊肉身。」
器之道書,竟然還可錘鍊肉身?!
王不凡感到很驚訝,如何錘鍊,難道是將身體比作材質,錘鍊成靈器麼?
細細研習,只是以他現在的所知所感對《器之道書》的理解,還難以了悟其中暗含的精髓。
足足兩個時辰後,王不凡才將《器之道書》里的內容有了詳細的了解。下一步,即可嘗試著開爐煉製了。
當然,此際他還遠沒有達到以天地為鼎爐那種層次,只能以初等層次的煉器手法,依靠鼎爐,依靠體內靈力或熔晶來煉製靈器。
驀地,腦海中念起體內靈力,王不凡忽然發覺,自己似乎破境已經有七八個時辰了,為何這次左臂處的仙龕紋身竟然沒有動靜。難道……
王不凡不敢想,他怕幸福來得太快,仙龕紋身下手太黑。
「再耐心等等看吧!」
強自按壓心頭期待,他翻出了奪自姚醉妃的下品靈器飛劍,細細打量。
靈器,其實如同人體一般,器身內也有屬於它獨有的經脈。所不同的是,它的器身內還有陣法存在。
當修真者灌注靈力後,經過靈器體內的經脈到達陣法,然後激活並維繫陣法運轉,從而使靈器達到異於凡器的效用。
靈器四大類基礎陣法,分別是增速陣法,攻擊陣法,防禦陣法,以及融合陣法。
將靈器內刻畫增速陣法,假如是靈靴,則可以提升修真者的移動速度;假如是飛刀,則可以提升飛刀的襲擊速度;假如是飛劍,則可以提升飛劍的奔襲速度。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將靈器內刻畫攻擊陣法,就如同把一部靈技封印在了靈器內,經靈力激活,這靈器即可施展出該靈技。當然,攻擊陣法內也含有單純的犀利鋒銳屬性陣法,使武器更為犀利。
防禦陣法不難理解,多刻畫在靈鎧上,遭受到攻擊時可替主人承受。當然,也有奇葩把防禦陣法刻畫在武器上,不求勝先求不死,但這畢竟是少數。
融合陣法,這才是四大類基礎陣法的重中之重。
同樣一口飛劍,其內刻畫一個陣法還是兩個陣法,其效果顯然是截然不同的,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前者只能施展一種靈技,而後者則可以施展兩種。更有甚者,還可以刻畫三種或者四種乃至更多。
融合陣法融合的不僅僅是同一類陣法,根據融合陣法的高低難度不同,其結果也不同。
如夕墨竹之前所披覆的那具靈鎧,即有基礎的防禦陣法,又有相較之於四大類基礎陣法而言有些偏門的飛行陣法。
能讓兩種不同類別陣法交融存在的融合陣法,都是極為高明也極為稀缺的。當然,這種複合型靈器的價值也極高,遠比一件飛行靈器加一加防禦靈器的價值要高得多。
王不凡以靈力探查著奪自姚醉妃的飛劍,發現器身內脈絡已斷,顯然是被晶瑩掌骨給拍斷的。而它體內刻畫的陣法,也僅有區區的飛行陣法而已,並無其他迭加。
至於五劍合一,那只是煉製手法的高明。或許對於別人而言很難,但對於擁有《器之道書》的王不凡而言,僅是小道爾。
「姚醉妃,你這飛劍很垃圾啊,堪稱下品靈器中的下品。」
王不凡兀自嘟囔道。
如此這話被姚醉妃聽見,不知又該做何感想,估計被氣至吐血是少不了的。靈器被搶也就罷了,竟然還被嫌棄垃圾……
「待我尋個煉器鼎爐,再給你好好修復下。」
王不凡將飛劍收起,取出了從陳啟烽那奪來的空間蛤蜊。
對這枚空間蛤蜊,他抱有很大的期待。滄瀾閣的少閣主,老閣主唯一的子嗣,其富裕程度,從一舉掏出十一張靈湖上境者的符咒即可窺見一斑!
「嗯,瞌睡送枕頭?!」
查探其中,王不凡大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