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明軍屢戰屢敗

  關於明朝滅亡原因,除了上述肉眼可見之原因,網上易學愛好者卻有不同看法,郭少靖心想不如抄來與老孫聊聊,就當是茶後八卦談資,看看明末當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神神秘秘的東東。

  「晚輩家鄉亦盛行地理之術,耳聞目睹之下,亦略知一二,據我所知,風水不只是擺石栽樹這麼簡單的形巒布局,更有肉眼看不見的理氣才是堪輿術之精華。」

  孫大爺大感意外,「哦!還有這種說法?居然有肉眼看不見的風水局?還是精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少靖你快說來讓老夫聽聽!」

  果然中國人都愛八卦,孫大爺亦不例外,古代文人多多少少都學過一些堪輿地理之術,也不知他懂得多少?自己得小心一點,可別讓孫老鄙視,說自己是個騙人神棍,留下一個不良印象。

  想到這兒小郭同學照著網上神棍架勢,「晚輩家鄉的地理術講究巒頭為依,理氣為用。就算不去現場,憑著之前發生過的事情,亦可反推形巒地形。反之亦然!憑著山水之勢,預測之後的吉凶悔吝。」

  一番玄玄叨叨之話出口,孫大爺果然上當,吃驚地睜大眼睛,長須無風自動,「真的嗎?如此神奇?小哥!那你說說咱大明朝為何在戰事上屢遭敗績?」

  哈!孫大爺果然最關心這方面,這也是後世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網上有很多人都猛夸紫禁城風水如何了不得!這些都是形巒派的風水學,又或者是放馬後炮賺個流量。

  若真有他們所說的這麼好,紫禁城是天下第一等風水大地,燕山是中國三大幹龍之首,皇宮布局又是如何對稱、莊嚴、肅穆,沿著中軸線上布置重重關門,各類鼓樓、鐘樓、祭殿、太廟、社稷壇、華蓋、左文右武之類等。

  連一箭穿心的中軸線也被他們夸上天。

  元明清三朝皇宮均設在紫禁城中,為何都滅亡了。

  也有理氣派的風水學卻有不同見解,這一段小視頻被某網站硬推給自己,所以曾見過,當時一聽大為震驚,立即收藏下來反覆學習推敲。

  對此小郭神棍胸有成竹自信滿滿,「可以!閣老可否說說明朝有代表性幾次大敗仗所發生之年份月份?」

  「好的!郭小哥且聽老夫細細道來。」

  郭少靖拿出一支水筆,請閣老拿過一張紙開始記錄。那支水筆又引得孫承宗一陣好奇。

  幾分鐘後,孫大爺敘述完畢。郭少靖把紙放到孫承宗面前,「閣老,您來看!」

  「土木堡之戰歲在己巳年,」

  「薩爾滸之戰歲在己未年,」

  「渾河大戰,瀋陽大敗,遼陽大敗,這三戰均在辛酉年,廣寧大敗是前三戰的延續,於次年農曆正月寅月結束。」

  「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

  「大凌河之戰歲在辛未年,」

  「以上便是明軍大敗的年份。其中巳年兩次,未年二次,其餘均在酉年。」

  在這些敗仗之後,隨即便是崇禎九年丙子年清軍自赤城縣北獨石關破關而入(快要來了),洗劫京畿一番,自遷安縣北面的冷口出關。

  上一個丙年1626丙寅年曾發生過著名的寧遠大捷。不過是大明朝廷自我粉飾。不敢出城野戰死守寧遠堅城,只用大炮拒敵。

  袁大總督上報斬奴四百七十級,實際不過二百多級真奴,其餘皆是以雜兵首級冒充,當然這些數字是否有水分、首級是否真假,百姓無法證實,因為當時朝廷需要一場大捷,於是一場寧遠大捷出現了。

  明軍在遼地戰死投降幾十萬,失地千里漢人被屠幾百萬,斬獲幾百個韃虜首級居然也能自誇大捷。

  更誇張的是袁大都督之後一口咬定自己用大炮轟死了老奴,而實際上寧遠大戰後野豬皮奴爾哈赤以七旬高齡征蒙古伐朝鮮,東征西討八個月之後才死。

  努爾哈赤見寧遠城堅炮利又無內應難以攻克,便轉身洗劫附近軍堡。將連山堡塔山堡松山堡右屯等幾十個軍堡洗劫一空,光是在右屯中便繳獲了三十萬石糧秣,並在撤退時焚燒一空。

  覺華島慘案更令人痛心,不光島上八萬石糧食被焚燒殆盡,島上軍民一萬三千人更是被韃子當作泄憤對象屠殺一空。

  三十八萬石糧食有多少重?以最低120斤一石的帶殼谷麥計算,重達2.28萬噸。若是去殼米麥則更重。

  當時遼東建奴轄地內糧食奇缺,以致於努爾哈赤不得不幾乎殺盡遼東漢人,才能確保女真人活命。糧價更是高達數兩銀子一石。

  袁崇煥與遼西軍門任由這幾十萬石糧食孤零零留在大凌河外面的右屯,為何不跟著大軍撤進寧遠城,卻任由韃子掠走,而建奴自身嚴重缺糧。軍事上又占盡上風,卻不帶走非要焚燒乾淨。

  這種事已沒法考證,究竟是否真有幾十萬石糧食或者只是上報的書面數字,又或是遼西軍閥與朝堂大佬精心策劃的一樁陰謀,只為掩飾倒賣軍糧給韃子從而達到養寇自重從中牟利之目的,還是做假證據以便讓帳目平衡,欺騙皇帝與魏忠賢。

  再或者努爾哈赤已帶走糧食,而袁崇煥為了不被扣上個資敵罪名,便上報說糧食已燒毀。最神奇是糧屯通判金啟倧在寧遠城上又改行成了炮手,偏偏又恰好在這一戰中因火炮炸膛而死。

  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一起殺人滅口,毀之一炬來個死無對證,正如後世常有糧倉失火一般。

  覺華島上一萬三千軍民卻是實實在在被韃子殺個精光。

  崇禎11年戊寅年清軍再次破邊關而入於次年已卯年大肆掠奪帶著無數物資人丁牲畜金銀出境,孫承宗與 天雄軍統帥盧象升先後戰死。

  北直隸山東淮安境內無數財物人口或被殺或被擄走,除了盧象升之外,其餘總兵督師誰也不敢與建奴交戰。大名鼎鼎的關寧軍更是一觸即潰。戰後崇禎怒殺三十六名各地總兵巡撫。

  連續兩個丙年與寅年,大明王朝都是損失慘重。

  崇禎十四年與十五年歲在辛巳年壬午年松錦大敗,徹底斷送了明國最後的能戰之兵,其中主要敗仗是崇禎十四年1641辛巳年的戰鬥,一戰損兵十萬。

  之後明軍縮在松山堡杏山堡塔山堡完全是苟延殘喘而已,隨即在第二年被清兵掃蕩一空。自此大明國軍事精銳全部損失殆盡,內外交困。

  農民軍與韃虜如同左右鉤拳,你來我往捶得崇禎與大明朝奄奄一息。

  崇禎15年年底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又率清軍輕鬆破關,四處橫行如入無人之境,放過擄掠了三次的京畿北直隸直奔山東,於次年癸未年再次大肆劫掠山東淮安那一片城池,這一次清軍在大明境內洗劫了八個月。

  劫得人囗財物無數,心滿意足之後,這才大搖大擺向北出關返回遼東,完全是把大明當成滿清的糧食物資產地。大明兵將只敢龜縮於幾座大城之中罵天罵地罵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