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議和

  梁帝聽完太子的話,心裡暗暗嘆氣。

  二皇子這番話,不能說全無道理,可是從話的格局來說,實在不怎麼上檯面。

  「太子,你到底是主張和,還是主張戰?」

  太子看看左邊的三皇子靖王,又看看右邊的七皇子秦軒。撓了撓頭。

  「父皇,兒臣覺得,都行!」

  「父皇說打,兒臣贊同。父皇說和,兒臣也不反對。」

  梁帝無語三秒,隨後看向三皇子靖王。

  「靖王,你說說你的看法。」

  「是,父皇。」三皇子一如既往地、儒雅地朝梁帝行了一禮。「啟稟父皇,兒臣以為,大梁乃天朝上國,當有大國之風,既然北燕已經低頭臣服,大梁還是應當以和為貴。」

  梁帝點了點頭,看向七皇子秦軒。

  「越王,你此番隨同大軍出征,對前線戰事最有體會,現在你說說看,大梁接下來,應當何去何從?」

  秦軒淡淡一笑。

  「啟稟父皇,大梁何去何從,兒臣不敢妄言。不過,兒臣以為,孫子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如果北燕甘願臣服,大梁可以與之和談。」

  「哦?」梁帝微微一怔,隨即捋著鬍鬚而笑。「好,真想不到,大家的意見出奇一致。」

  「既然大家都主張與北燕言和,那這和的章程,大家又有什麼看法?」

  聽到梁帝這個問題,剛才還熱熱鬧鬧的武英殿,立刻變得寂靜無聲。

  和的章程,也就是和談條件。

  按照大梁以往情況,都是敗給北燕,之後大梁以豐厚條件求著北燕和談。

  現如今,大梁作為戰勝者,如何向北燕提要求,這對於大梁來說,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沉寂片刻之後,刑部尚書趙大人率先發言道:「陛下,既然是北燕主張議和,卻不知,北燕提出的和談條件,都有哪些?」

  刑部尚書此言一出,大梁群臣紛紛回過神來。

  對啊,誰主張誰提案。既然是北燕主張求和,那麼和談的條件也就應該由北燕提出,之後雙方討價還價。

  梁帝看了一眼台階下方的皇子群臣,嘆了口氣。「北燕的和談條件有三。」

  「第一,大梁向北燕和親一位公主。」

  「第二,大梁向北燕支付五百萬兩軍費。」

  「第三,大梁每年向北燕支付五百萬貫歲幣。」

  這三個條件,猶如三記炸雷,在武英殿內炸響,將所有人炸得外焦里嫩。

  「什麼?」

  「北燕人打了敗仗,居然舔著臉向大梁提要求?」

  「是啊是啊,到底誰給他們的勇氣?梁、梁什麼茹嗎?」

  「這幫強盜,真是狼子野心,人人得而誅之,殺之後快!」

  「就是就是!」

  一片亂鬨鬨的議論聲中,吏部尚書何大人揚起雙手壓住眾人:「諸位大人,諸位大人!」

  「這裡是大梁朝堂,不是市井街頭,豈能亂亂鬨鬨,成何體統!」

  有他維持秩序,武英殿總算安靜下來。

  何大人整理一下袍袖,朝梁帝行禮道:「陛下,老臣以為,既然大家都同意和談,那麼,正所謂討價還價,北燕人提出和談條件,同意與否,大家還是可以再行商議,而不是北燕人獅子大開口,我大梁就要全盤接受。」

  刑部尚書趙大人出列道:「陛下,何大人說得對,現如今,大梁是得勝一方,北燕卻獅子大開口,我們可以全盤否定。」

  梁帝點了點頭,剛要開口說話,戶部尚書沈放出列道:「陛下,微臣以為,何大人與趙大人所說,不無道理,不過,既然是和,既然何大人與趙大人方才也說,大梁是天朝上國,應當有大國之風,那麼,臣是否可以這樣以為——」

  「如果可與北燕罷兵言和,北燕人所提出來的某些條件,大梁也可以適當予以考慮?」

  沈放的話,再次令武英殿陷入一陣死寂。

  三皇子一方想要對其進行反駁,然而沈放的話,卻已經堵住這些人的嘴。

  你們說大梁是天朝上國,應當有大國之風。

  這是何大人、也是三皇子的原話,雖然沒有監控,也沒有錄音為證,可是這麼多人在這裡聽著,而且聽得清清楚楚,容不得耍賴。

  梁帝朝台階下面看了一眼,捋了一下鬍鬚。

  「不錯,如今大梁是得勝方,北燕提出和談,這和談的條件,自然不能全由他們說了算,不過,如果真能換來長久和平……」

  梁帝說不下去了。

  大梁之前敗,大梁割地賠款。

  大梁現在勝,大梁還要接受北燕人的條件?

  有這個道理嗎?

  這也太窩囊了吧?

  可是,如果不接受北燕人的條件,雙方很有可能再起兵戎。

  到了那時,雙方還要大打出手,勞民傷財,生靈塗炭。

  怎麼辦呢?

  想到這裡,梁帝有些發愁。

  正在這時,沈放朝吏部尚書趙宗獻使了個眼色。

  後者立刻會意,朝梁帝拱手道:「陛下,臣有話說。」

  梁帝抬起頭,看了一眼趙宗獻,點了點頭。「趙大人請講。」

  「謝陛下!」趙宗獻裝模作樣,朝梁帝行了個禮。「陛下,臣以為,此次北境之戰,大梁之所以覺得大捷,固然有先帝庇佑,陛下聖明,將士用命,七皇子隨同大軍出征,也激勵士氣。」

  「現如今,北燕人主動議和,那麼,這議和的主辦,不如還讓越王負責。」

  趙宗獻話音剛落,立刻有大臣出列附和道:「陛下,趙大人說得對。七皇子之前便智斗多爾吉,揚我大梁國威,之後又隨同大軍,取得大捷,由他主持議和,定能為了大梁取得最大利益!」

  「陛下,臣附議趙大人之言!」

  「陛下,臣也附議!」

  「臣也附議!」

  呼啦啦,一大群朝臣附議。

  大家都能明白,這是個兩難之責。

  談不攏,談崩了,是罪。

  談攏了,喪權辱國,還是罪。

  可是對於梁帝來說,聽到朝臣們舉薦,不禁眼睛一亮。

  朕怎麼把這個寶貝兒子給忘了!

  「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