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女醫的身世

  望著義女眼神中流轉的微妙情緒,白神醫手捋花白鬍鬚,嘴角含笑,溫聲道:「雪兒呀,你是否對那九皇子暗生情愫了?確實,他不僅才智與勇氣兼備,更是儀表堂堂,英姿颯爽的少年郎。」

  「爹爹又取笑女兒了,心中更多的是敬佩之情,何談愛慕呢。」白心雪臉頰微紅,羞澀答道。

  白神醫神色驀地凝重起來,目光深深鎖定在白心雪的臉龐上:「但雪兒,為父有句逆耳忠言不得不提,無論何時,你臉上那片奇醜無比的胎記是偽造之事,萬不可讓外人知曉……」

  言及此,白心雪面色亦是一沉:「可如今魯南風那奸佞已除,女兒還需繼續這般偽裝嗎?」

  那塊偽飾的胎記,一直是白心雪心頭的一根刺,儘管自知其虛妄,外界的目光與閒言碎語卻如影隨形,視她為異類。即便她以醫術濟世,救助鄉鄰,那些年邁的婦人仍不免私下議論紛紛。

  面對世人異樣的眼光與紛至沓來的流言,白心雪曾幾何時,恨不得立時當眾撕去那張醜陋的面具。尤其是女子為悅己者容,遇見了心有所向的九皇子,她更不願在他面前展露這份不堪。

  白神醫渾然未覺女兒心事,面容依舊肅穆:「雪兒,你應該清楚,最初讓你喬裝改扮,並非僅因防備魯南風覬覦你的美貌……」

  「爹爹,女兒明白。縱使我來自新羅,外表與大魏子民有何分別?」白心雪反駁道。

  白神醫眉頭緊蹙,壓低嗓音:「哼,若你只是新羅平民女子,為父自不必如此謹小慎微……別忘了,你是新羅前朝公主,與你母后,那位前朝王妃,容貌如同一個模子刻出!」

  「可是……」正值豆蔻年華,愛美的白心雪怎甘願自扮丑角。

  白神醫態度堅決,輕喝道:「夠了!此事你必須聽從為父!不容置疑!現今新羅聯結北酋十八部,與我大魏敵對!若你身份泄露,大魏百姓絕不會輕饒!」

  見白心雪猶豫未決,他又低聲道:「雪兒,你可還記得當今新羅國王如何對待你們這些舊朝皇族?」

  提及往事,白心雪腦海中閃過家人與僕從遭屠戮的慘象……

  「偌大天地,竟無我一介弱女子安身之所?為何我生於帝王家,命運卻如此多舛?」白心雪抱頭蹲地,淚如雨下。

  白神醫輕嘆,摟住女兒肩頭,慈愛地說:「心雪,這草廬不就是你的家?你已是白心雪,不再是段紫凝,過往雲煙,你已重獲新生。難道你仍眷戀那公主的身份?」

  白心雪拭淚搖頭:「國破家亡時,我才三歲,榮華富貴早已忘卻,唯有父王臨終遺言,銘記至今……」

  白神醫輕拍她的頭,笑道:「傻丫頭,還想以一人之力復國?忘記老國王的話吧。那是對你兄長的遺命,而非對三歲孩童。」

  白心雪微微點頭,內心深處卻始終無法忘懷「復國」二字,似是那一刻起,她已承載了父親的執著。

  見白心雪沉默,白神醫再次嘆氣:「別再想了,努力成為女醫官吧,或許能留在你仰慕之人身邊,助他一臂之力。」

  「女兒明白,一切聽從爹爹安排。若非當年爹爹於風雪中相救,我早已魂斷太白山。」白心雪感激言道。

  「哎,九年前,我在新羅太白山遊歷,原只想尋幾株山參,卻意外拾得一個聰慧靈動的女兒,也讓老夫的醫術得以傳承。」白神醫滿眼寵溺望著白心雪。

  「女兒同樣感恩上蒼,讓我遇見爹爹,離開那地獄,來到這溫馨的桃花源……」

  白心雪望向初升的朝陽,心中五味雜陳,享受這片刻的寧靜美好。

  而另一邊,魏陽則分秒必爭,快馬加鞭趕回寧德,心中盤算著下一個計策的實施。

  ……

  離開桃花源般的桃源村後,魏陽與蓮香二人驅馬疾馳,不消片刻便回到了府邸的青磚黑瓦之下。

  一踏入府門,魏陽便將那疾如赤影的坐騎交付給了侍從,隨即轉身,目光炯炯地對蓮香吩咐道:「蓮香,自此刻起,我的食寢皆於書房之中,無需他物叨擾。務必告知諸位僕從,勿讓絲毫雜音驚擾了本公子的沉思。」

  蓮香聞言,氣息微喘,面露幾分無奈之色,答道:「殿下,您這又是風風火火地要忙些什麼呢?我們才剛滿身風塵地歸來,不妨先稍作休憩才是。」

  魏陽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溫言寬慰道:「無需你操心過多,你且自去休息,只需記得為我送飯即可。」說罷,他便匆匆步入書房,似乎有無盡的思緒急於傾注於筆端。

  書房之內,燭光搖曳,魏陽取出一張精心繪製的寧德地區地形圖,眼中閃爍著憧憬之光。

  他執筆徐徐,於圖上勾勒著自己心中的理想國界——一個獨立自主、屬於他的王國輪廓漸漸清晰。

  早在數日前,魏陽已遍訪了寧德縣城及其治下的六村,每一片土地的風貌、每一處風土人情,乃至特有的資源,皆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記。

  他胸有成竹,首當其衝的便是改造木匠村,即原泰安縣之地。

  此地環繞蔥鬱森林,村民大半以木工為生,魏陽計劃待人力物力充足之時,首要修復並加固村周城牆,重展其威嚴規模。

  隨後,他對縣城內部進行了詳盡規劃,意在充分利用木匠村的資源。

  建立一系列林業及木材加工產業,諸如林場、鋸木廠、家具製造廠、家具鋪、壽材行,乃至造紙與印刷工廠,乃至專事木質兵器製造的兵工廠和其他各類木工作坊。

  此外,他還設想在木匠村心臟地帶構建一座工藝學府,培育技藝精湛的工匠大軍,邁出了「全民皆匠」理想的第一步。

  木匠村規劃既畢,下一步轉向昔日繁華的平酋村——平安縣舊址

  那裡曾因劉從文的治理而一度繁盛,人口與生產力冠絕其餘三縣,卻不幸落得今日荒涼之景,僅餘數百人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