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二征太原
【二征太原】
968年的首征失利,趙匡胤並不甘心,短短三個月後就捲土重來,對北漢展開了第二輪大規模軍事行動。
969年正月,趙匡胤調兵遣將,在磁、晉、潞等邊境重鎮屯集重兵。2月,派曹彬、党進等將領做前鋒,先行開赴太原。
趙匡胤痛定思痛,認真總結了首征失利的教訓,一共有兩點:北伐太原最大的阻礙不是羸弱的北漢,而是遼國援軍;宋軍缺乏御駕親征的BUFF加持。
趙匡胤對症下藥,於2月下詔親征太原,這也是趙匡胤登基之後唯一的一次對外親征。下詔前,趙匡胤曾徵求老臣魏仁浦的意見,魏仁浦回答說欲速則不達,勸趙匡胤不要急於北伐。趙匡胤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趙匡胤以皇弟趙光義為汴州留守,樞密副使沈義倫為大內部署,負責看家守塔;命李繼勛為前軍總指揮,趙贊為馬步軍都虞侯,先打前站,趙匡胤隨後出離京師,御駕親征。
正值相州彰德軍節度使韓重贇來朝覲見,趙匡胤交給他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此番北伐,契丹必來救援,很大概率會採取圍魏救趙、避實擊虛之策,他們認為我們鎮州、定州防守薄弱,因此會選擇從太行山以東入寇,藉以逼迫我軍舍河東而保河北。你要倍道兼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務必痛殲契丹援軍!」
隨後,趙匡胤任命韓重贇為北方集團軍總司令(北面都部署),以定州義武軍節度使郭延義為副。
北漢驚魂未定,尚未恢復元氣,忽聞宋師再次大舉北伐,朝廷里立刻變得雞飛狗跳,一面調兵遣將予以阻擊,一面加緊向遼告急求援。
969年的第一場救援,比以往來得更晚一些。因為遼國內部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案件——遼穆宗遇弒身亡。
遼穆宗是遼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昏君,沒有之一。關於他的故事將在後文詳述。公元969年2月,宋軍捲土重來,發動第二次北伐太原的戰爭,與此同時,遼穆宗終於被弒殺,繼任者是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賢,即遼景宗。
遼穆宗死在外出打獵的行宮裡,耶律賢在親信女里、大將蕭思溫、南院樞密使高勛等人的擁戴下,率千餘騎兵馳赴行宮。蕭思溫、高勛的名字在前文已經反覆出現,後文會有詳細介紹,在此簡單一提,二人均是遼國的實權人物,有了這二人的支持,耶律賢自然可以順利即位。
遼國忙於皇位更迭,所以沒能在第一時間及時派出援軍,這就給大宋的北路方面軍留下了充裕的時間布防設伏。
北漢派大將劉繼業、馮進率大軍禦敵,兵屯團柏谷。前鋒指揮官陳廷山率數百騎兵偵查宋軍動向。
巧了,轉角遇到愛。陳廷山正好跟宋軍先頭部隊李繼勛撞了個滿懷,當機立斷,率部投降,並立刻化身帶路黨。
北漢主力部隊原本就在人數上處於劣勢,又缺少了情報支持,忽見宋軍神兵天降,頓時自亂陣腳,惶恐驚駭,不戰自潰。劉繼業、馮進率殘部逃回太原。李繼勛則乘勝追擊,一路追到太原城下,圍城設柵,物理意義上的包圍。
郭無為趁機勸劉繼元投降,說太原已經是孤城一座,陷落在即,最好早擇福禍。劉繼元不從,堅持要等遼國援兵。
這時候,遼國來人了。不是軍隊,而是冊禮使。劉繼元即位後第一時間向遼國告哀告即位,乞兵乞冊封。遼國派韓知范為冊禮使,冊封劉繼元為皇帝。派韓知范來冊封的,還是遼穆宗,如今他老人家墳頭草都一丈高了。
在夜色的掩護下,太原守軍將遼國使團悄悄接入城中。次日為遼國冊禮使韓知范等人舉辦接風洗塵歡迎酒宴。酒席剛剛擺上,不和諧的一幕突然出現,庭院中有人嚎啕大哭,眾人循聲望去,放聲痛哭者竟然是權臣郭無為。
郭無為成功引起了眾人的圍觀,隨後便從懷中掏出一把匕首,而他接下來的舉動更讓眾人驚呆下巴。只見郭無為痛心疾首地哭道:「奈何以孤城對抗百萬之師乎!」接著便做出要自殺的動作。
劉繼元急忙飛身下殿,一把將他摟住,奪過他手中的匕首,把他攙扶到宴席上,好言相慰。
郭無為此番表演是要勸降劉繼元,順便瓦解北漢的抵抗意志。
如今,北漢內部仍存在巨大的路線分歧,背後隱藏著無比激烈的政治鬥爭,這便是以郭無為為首的「投降派」和以劉繼元為首的「抵抗派」之間的鬥爭。
之所以稱劉繼元是「抵抗派」而非「親遼派」,是因為劉繼元跟劉承鈞一樣,也希望早日擺脫遼國的控制,但迫於實際形勢而不得不暫且依靠遼國,實際上劉繼元在反遼方面比劉承鈞還要大膽、激進,後文即將提到他對遼國的態度和在反遼鬥爭中幾近瘋狂的魄力。
郭無為的投降主張也不僅僅是停留在大聲疾呼上,他的手段同樣大膽而狠毒。在此之前,北漢禁軍高級將領蔚進已經被他排斥出朝廷,而忠於劉氏的名將劉繼業之所以在前線一觸即潰,也與郭無為的背後掣肘密不可分。
郭無為用盡一切手段,把堅持抵抗的將領排擠掉,不遺餘力地讓北漢在戰場上節節失利,以證明宋師無敵不可擋,從而逼迫劉繼元投降。
趙匡胤在潞州停留了十八天,巡邏兵捕獲了一個北漢的間諜,從他口中探聽太原城中的情報,間諜交代說城裡的百姓早就盼望著王師了,只恨王師來得太晚!
趙匡胤聽罷「哈哈」大笑,隨即賞賜他衣服路費,將其釋放。隨後便命大軍出發,來到太原城下。視察了一圈圍城工程,認為工事太簡陋,下令修築長連城,要把太原圍得如鐵桶一般,城內的人無法突圍,而城外的援軍也無法進入。
又徵調太原附近州縣的民夫數萬人,來前線充當苦力;任命兵部員外郎知制誥盧多遜權知太原府。攻克太原,志在必得!
雖然修築長連城,以作持久戰之狀,但趙匡胤的這個舉動意在向北漢表明自己的決心和毅力,而絕不是真要拼消耗,因為遼國始終是巨大的不確定因素,既然天賜良機,讓遼國陷入皇位更迭內亂之中,就要利用機會迅速拿下太原。
在趙匡胤的調度下,李繼勛屯於城南,趙贊屯於城西,曹彬城北,党進城東,把太原城牢牢圍住。
劉繼元不甘坐以待斃,於是派劉繼業等兵分兩路,出城搞偷襲。劉繼業率部出東門攻東寨,另一路出西門攻西寨。
在城西,趙贊率部廝殺,被一支弩矢射穿腳腕,負傷的趙贊仍堅持戰鬥,最終將來犯漢兵擊退;在城東,監軍李謙溥奉主將党進之命外出伐木樵採,聽見鑼鼓聲後,李謙溥來不及匯報請示,便率領這隊樵夫回援應戰,同樣將漢兵擊退。
趙匡胤聞訊來到前線,發現參與戰鬥的士兵裝備簡陋,不禁發怒,責問是誰統兵,左右將伐木隊長李謙溥的事跡如實稟告,趙匡胤立刻轉怒為喜,盛讚李謙溥的機智果敢。
北漢不按套路出牌,偷襲失敗後沒有就此萎靡,而是在劉繼業的帶領下,出動數百騎兵對東寨搞了個返場。然而劉繼業面對的是戰場老油條、萬戰趙匡胤,劉繼業既沒能出其不意、更不可能攻其不備。
東寨的党進怒了,我就想砍點兒樹、攢點兒資源,你沒完了是吧?
党進拍馬掄槍,直衝敵陣,幾個貼身騎兵緊隨其後。党進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一根筋、腦子缺根弦,他知道擒賊先擒王,於是放棄雜魚不管,直撲敵將劉繼業。党進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勇猛無敵,論單挑,他從來沒怕過誰,更沒輸過誰。
月黑風高之下,劉繼業與之交手一合,便知此人不好對付,簡直不亞關雲長、賽過趙子龍。
劉繼業的任務是偷營劫寨,目的是擾亂宋軍陣腳,動搖宋軍士氣,繼而為撕破包圍圈奠定基礎,而絕不是與一兩個宋將糾纏戀戰。本以為二馬一錯蹬就算完,各殺各的,哪知道這位宋將如鱉似龜,咬住就不鬆口,眼裡只有他劉繼業,一門心思地與他糾纏。
大宋天子趙匡胤就在身後督戰,東寨將士人人奮勇,個個當先,特分是党進,死死咬住劉繼業不放,北漢的偷襲再次宣告失敗,數百騎兵幾乎被全殲。
劉繼業且戰且退,党進依然如影隨形,不取其首級誓不罷休。上天追你凌霄殿,入海追你水晶宮,佛爺頭上金翅鳥,拔你頂門三根翎!
最終,劉繼業退至護城壕溝,戰馬受驚狂奔,將劉繼業甩入壕溝,劉繼業被摔得七葷八素,險些昏厥,不過卻因禍得福,躲過了党進的追殺。
在細黑的夜色中,党進好不容易追到切近,發現竟是無人駕駛,在附近苦苦搜尋半天不見劉繼業,這才咬牙切齒,恨恨作罷。
城頭上的守軍放下一根繩子,把劉繼業縋入城內。
劉繼業,本姓楊,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在北漢屢立奇功,人送外號「楊無敵」,劉崇特讓劉承鈞收其為養子,賜名劉繼業。在後世的評書演義中,稱呼他「楊繼業」,即「楊家將」楊老令公的原型。
楊老令公戎馬一生,只有兩次敗績,偷襲党進是他的第一次敗績,而且敗得如此狼狽;第二次就是他被奸人陷害,在對遼的作戰中為國捐軀。由此也可見党進之神勇。
劉繼業縋城而入,憤恨不已,望著一根筋的党進咬牙切齒,「哪兒有這麼打仗的?你傻啊你!」
沒錯,党進還真是個傻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