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芭比Q了

  第897章 芭比Q了

  【芭比Q了】

  掛帥滅蜀的王全斌遭貶,背景音是「完了,完了,芭比Q了,完了完了……」他也許不知道,自己的命運真是掌握在一次芭比Q中。

  那是滅蜀後臨近春節的一個雪夜,趙匡胤突然造訪智囊趙普家,趙普急忙拜迎,二人在堂中席地而坐,積炭烤肉,趙普的妻子為趙匡胤倒酒,趙匡胤尊其為「嫂」。

  吃了幾塊兒肉,喝了幾口熱酒,趙普開始引出正題,說陛下為何有此閒心,大冷天的來我家串門?

  趙匡胤嘆口氣,說長夜漫漫無心睡眠,只因臥榻之側全是他人酣眠,我睡不著啊。

  趙普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問他接下來打算收復哪裡。

  趙匡胤挑了挑木炭,火焰燒得更旺了,「滋滋啦啦」烤肉的香味瀰漫廳堂,激情的火光把趙匡胤的臉龐映照地黑里透紅,如鐵鑄般剛毅,「我想取太原。」

  此話一出,趙普立刻默不作聲,只顧低頭挑弄炭火。

  許久之後,趙匡胤率先忍不住了,「你倒是說話呀。取太原,有何良策?」

  趙普微微搖頭,「我也不知道。」

  聽到這話,趙匡胤啞然失笑,「你還有不知道的時候?我不信。」

  趙普並未停下手中動作,突然,他將擱置肉塊兒的網板抽走,已經烤好的饞得趙匡胤一直偷咽口水的肉塊隨之落入炭火中,把趙匡胤嚇了一跳,「你這是幹嘛?」

  趙普終於停手,緩慢解釋道:「太原高懸西北,是我們與契丹及西北各部的緩衝區,倘若我們一舉將其收復,那麼邊患問題將由我們獨擋。不如暫且將其擱置,先把南方統一,到那時,區區北漢可一戰而擒,倘若外部勢力干涉,我們也無後顧之憂,可全力應對西北之患。」

  說罷,趙普將那塊兒已經燒成焦炭的烤肉叉起來,畢恭畢敬地放到趙匡胤面前。

  趙匡胤開懷大笑,說我豈會忘記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指導思想?剛才只不過是試探一下你的態度而已。

  重新架好燒烤架後,趙匡胤沒有著急往上面添肉,而是夾起那塊兒燒成焦炭的肉塊兒,舉在面前,若有所思道:「王全斌在蜀地濫殺降卒,我雖不予追究,但一直耿耿於懷,此人不可再用!」說罷用力一甩,將這塊兒焦炭丟到一旁,「依你之見,誰人可用?」

  趙普夾起一塊兒新鮮肉塊兒擱在網板上,「曹彬,」隨後又夾起一塊兒,「潘美。」

  趙匡胤不再說話了,趙普也選擇了沉默。

  曹彬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張貴妃的外甥,張貴妃是曹彬的姨媽。張氏嫁給郭威後,郭威將曹彬安排在養子柴榮身邊。作為後周的皇親國戚,曹彬格外低調內斂、謙卑謹慎,從不黨附任何人,尤其是與趙匡胤集團保持了距離。

  趙匡胤登基後,曾忍不住私下問他,說我一直想跟你交朋友,總是想方設法地接近你,可你為什麼總是故意疏遠我?你為何如此矜持,如此傲嬌?

  曹彬趕緊跪下謝罪,解釋說自己是周室近親,又掌握宮內職務,只擔心自己會有工作上的閃失,瓜田李下的,不敢與任何人交往過密。

  趙匡胤於是更加欣賞他,從此對他大加提拔。無論是平定兩湖還是平定川蜀,趙匡胤都把最重要的崗位交給他。

  但曹彬畢竟不是「自己人」,他忠於朝廷,是國之棟樑,是社稷之才,卻不是趙匡胤的腦殘粉、爪牙鷹犬。

  潘美原先也是柴榮的親信,史籍說他與趙匡胤的感情也很深厚,但他沒有參與「陳橋兵變」,因為他當時在陝州。

  按照君臣二人的既定戰略方針,接下來該是對兩廣(南漢)、江南(南唐)、兩浙(吳越國)、福建(泉州)的收復工作,而這些地區全是中原勢力自唐末以來就未曾觸及過的地方,久離教化,不像河東、川蜀、幽州那樣,無論是山川地貌還是風土人情,中原都了如指掌。

  軍事素養過硬,政治立場堅定,既要認真貫徹落實朝廷懷柔之恩,又要靈活果敢隨機應變不辱王師之威……太懦弱的老實人不行,太殘暴的社會人不行,太迂腐的書呆子不行,太滑頭的老油條不行……趙普於是夾起了曹彬、潘美兩塊兒小鮮肉。

  趙匡胤默默地翻動著這兩塊兒肉,片刻之後,露出了笑容,「喲,熟了。來——」

  「來!」

  「香。」

  「香。」

  趙匡胤對北漢的態度非常微妙。首先,北漢毫無疑問是非法割據偽政權,劉崇、劉承鈞父子為「晉獨」分子,中原從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出兵北漢不需要任何理由和藉口;其次,北漢的實力在「十國」中是墊底的,名副其實的戰五渣;最後,北漢向大遼國稱臣,背後有契丹爸爸的撐腰,這也是影響中原天子北伐決策的最關鍵因素。

  然而遼國自遼太宗耶律德光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國力穩步下降,特別是在「火神淀之亂」中登基的遼穆宗,是遼國歷史中最昏亂的皇帝之一,然而偏偏在位近二十年,使得遼國進入了結構性大熊市,綜合國力長達二十年低位橫盤。這些故事將在後文詳述。

  也正是在遼穆宗在位期間,中原人能夠完成祖國的基本統一的重要原因。

  趙匡胤登基之初,就派間諜秘密地與劉承鈞進行接觸,趙匡胤表示我知道你跟後周是世仇,割據太原也是事出有因,不過現在中原變天了,咱倆素無瓜葛,往事早就翻篇兒了,你為什麼不回歸祖國呢?如果要是鐵了心要當天子,那就請速下太行,與我爭鼎中原。

  劉承鈞托間諜捎話,說我們河東地狹民貧,實力不及您的十分之一,當然不敢冒犯天威,自招災禍,我之所以困守在這貧瘠的土地上,只是想留一個祭祖的地方(區區守此,蓋懼漢室之不血食也)。

  聽完這話,趙匡胤的表情從輕蔑變成哀嘆,心說人家孩子也真挺可憐的。沉默片刻後,對間諜說道:「回去告訴劉承鈞,我給他留一條生路。」

  劉承鈞的苦情戲打動了趙匡胤,所以史籍說「故終其世,不以大軍北伐」,意思是趙匡胤履行了承諾,在劉承鈞活著的時候,沒有發動針對北漢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政治家會動惻隱之心?

  「先南後北、先易後難」早就是既定國策,不以趙匡胤的個人情緒為轉移。而且史官又在這裡玩兒了個小小的文字遊戲,「不以大軍北伐」,不是不北伐,只是不以「大軍」北伐,小軍還是可以有的。

  事實上,就在趙匡胤收復兩湖、川蜀的這段時間裡,大宋與北漢的邊境衝突就沒有停歇過,雙方一直在邊境拉鋸。

  就在趙匡胤滅蜀、籌劃下一個打擊目標的時候,北面傳來一個好消息:劉承鈞死了。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北漢兩次乘喪出兵(郭威死後的「高平之戰」和柴榮死後的「澤潞之戰」),風水輪流轉,也該中原人乘北漢之喪了。

  感謝「大馬虎22」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