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1

  第847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1

  【演員的自我修養】

  趙匡胤之所以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新舊王朝的更迭,與他的幕後團隊是密不可分的,范質等人也許覺得事發突然,相當震驚,但朝廷中的「趙家班」早就等得望穿秋水了。

  我們以出場順序為主要參照系,簡單梳理一下演職人員名單,或者說是宋朝的開國功勳:

  一,氣氛組

  1,「隱士」陳摶

  陳摶生於唐懿宗年間,於後唐明宗時赴京考試,可惜名落孫山。落榜之後,陳摶出家為道,過上了修仙的生活。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陳摶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半仙」,至後周時,已經享譽海內外。

  柴榮稱帝後,慕名召陳摶入朝,因為據江湖傳聞,這位老神仙會化石點金之術。於是柴榮打算讓他施展法術,為國家創收。

  點石成金,是古代江湖騙子的經典伎倆。初中化學老師就已經告訴我們元素守恆定律,黃金、白銀是不會憑空「變」出來的。

  混跡江湖多年的陳摶沒有驚慌失措,反而是教訓起柴榮來,說陛下貴為四海之主,應該以治理國家為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構建和諧社會、全民奔小康的工作中去,怎麼還能有閒心聽江湖八卦呢?您整天忙啥呢這是!

  柴榮不怒反笑,當即表示要授予他「諫議大夫」,讓他留在朝中,專業為自己挑錯,提供逆耳忠言、苦口良藥。

  陳摶表示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固辭凡塵俗事。

  恭敬不如從命,柴榮幾經勸說無果,只得改賜他「白雲先生」榮譽道號。

  不能點石成金,也不能生產長生不老之藥,還不願當職業噴子……一個月後,柴榮禮送陳摶出宮,吩咐當地官員,逢年過節地要買些慰問品看望這位老先生。

  宋朝建立後,陳摶多次入宮朝覲,每次都會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7月,陳摶駕鶴西歸,享年118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陳摶在《易經》的學習和傳承上有著卓越的貢獻,且精通象數,也就是民間相傳的「未卜先知」,能掐會算,而且很懂修身養生,受到了從皇帝到百姓的普遍敬仰。

  陳摶在道教中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他有位徒弟,被人們稱為「火龍真人」,這位「火龍真人」的一個徒弟,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聞,這便是「太極張三丰」。

  陳摶,就是道教武當三豐派祖師——張三丰的師爺。

  據說,陳摶能預知未來,而這才是柴榮召他入朝的真正原因,柴榮向他詢問自己的陽壽、國祚,這是皇帝的職業病。陳摶繞來繞去,只講了一通大道理,無非是勸他腳踏實地,心念黎民。

  而當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消息傳來,陳摶手捋銀髯,說了句「天下自此定矣!」於是有人相信,陳摶在柴榮活著的時候,就已經算出來後周氣數已盡,且代替後周的一定是一個大一統的、長壽的、天下太平的盛世王朝。

  當然,這些記載仍然出自宋朝人之手。可即便是出於政治正確、捕風捉影,也說明陳摶可能在當時就已經了解到了某些「內幕消息」,所以他堅決要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表明陳摶參與了趙匡胤集團,只是為趙匡胤集團的「長久密謀」提供了間接證據。而真正參與其中的,是陳摶的另一個徒弟——「占星者」苗訓。

  2,「占星者」苗訓

  苗訓,拜師陳摶,是「火龍真人」的同門師兄弟,太極張三丰的師叔。他的專長是觀測天文星象,「善天文占候之術」。他與趙匡胤的私人關係非常緊密,「私與太祖友善」。

  大軍出征之日,苗訓在軍中散播「天有二日,一日逐一日」的說法。如果是別人這麼說,一定會被罵作眼瘸,唯獨「善天文占候之術」的苗訓這麼說,就等於是權威部門的官宣,不容懷疑。

  苗訓,可以看做是這場大戲的報幕員。

  3,「頭排吃瓜群眾」韓熙載

  首先聲明,此人不是趙匡胤集團成員,也沒有參演「陳橋兵變」。但他的故事也可以作為一個間接證據。

  他是南唐的大臣,在「征淮戰爭」之後曾奉命出使後周。回國後,李璟向他打探後周虛實,遍問後周將帥的情況。韓熙載回答說:「趙點檢顧視非常,殆難測也。」意思是我看那個叫趙匡胤的似有不臣野心,日後恐怕要搞事情。

  另外,大部分人忽略了「顧視」的翻譯,認為與現代漢語的「顧視」等同,其實人家大學問家韓熙載口中的「顧視」是「梟視狼顧」的意思,意思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所以等「陳橋兵變」的消息傳來,李璟對韓熙載佩服地五體投地。

  一個外國特使、外交人員,都能覺察出趙匡胤蘊含改天換日的能量,除了說明趙匡胤同志是天選之人、韓熙載眼光毒辣之外,也能成為趙匡胤集團「長久密謀」的一個間接證據。

  他們在等,一直在等東風。

  4,其餘群演

  4.1鄭起

  世宗時,在趙匡胤當上殿前都點檢的時候,鄭起就嗅出了一絲異樣,於是給宰相范質寫信,說趙匡胤手握禁軍,私下又廣結人緣,應當注意防範,而范質不聽。

  這恐怕也是范質後來悔恨到把王溥的胳膊抓出血來的原因之一。可范質為何不聽呢?

  我們來翻看一下鄭起同志的履歷,從中窺探一二:

  鄭起是草根出身,草根到史學家都不知道他是哪裡的草(不知何許人也),性格輕佻無節操,浪蕩江湖,混跡於洛陽、汴州之間,「三無」京漂。一日,聽說襄州雙泉寺有位高僧,會點石成金之術,於是欣然前往,剃髮拜師,日夜服侍老僧,以期得到真傳。日子久了,才識破了高僧的騙局,大失所望,於是憤然還俗。

  還俗之後參加科舉,一舉中第,在後周初年榮任汴州尉氏縣主簿,三年期滿,鄭起主動給范質寫信,毛遂自薦。在范質的推薦下,鄭起終於進入朝廷,在柴宗訓即位時,升殿中侍御史。

  有一次,鄭起在路上偶遇了趙匡胤。趙匡胤這個級別的幹部,出行是有車隊隨從的,影視劇中,連縣官都要坐在轎子裡,前面有人舉著迴避牌,還配有前導,向群眾喊話「閃開閃開,別擋道」。

  為了表示與趙匡胤劃清界限,鄭起故意超車、惡意別車(橫絕前導而過)。小不忍則亂大謀,趙匡胤選擇了隱忍不發。

  宋初,鄭起外放到了泗州,主管市場監管和稅收等工作,時任泗州刺史張廷范的散職是檢校司徒,而下屬們為了拍馬屁,皆呼之「太保」。好比今天,管「李副局長」稱呼為「李局長」,管「張經理」叫「張總」一樣。

  某日,鄭起陪同張廷范到郊外送客。鄭起比較窮,沒錢買馬,只乘了一頭騾。送走客人後,張廷范要趕時間,於是給鄭起作揖行禮,說:「請策馬而行。」意思是多加點兒油門,咱走快些。

  結果鄭起陰陽怪氣道:「這是騾,不應破格稱呼它(此騾也,不當過呼耳)。」拿騾子譏諷張廷范過呼「太保」。

  可把張廷范給氣壞了,於是密奏朝廷,說鄭起嗜酒失職。

  通過鄭起的這兩三事,我們可以推測出鄭起在宰相范質心目中的形象也許真的不太正面。史書也評價說鄭起這人清高孤傲,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經常詆毀別人,所以當他向范質打趙匡胤的小報告時,范質並未往心裡去,認為他就是滿口噴糞的噴子而已。

  當張廷范的密奏送到京師,趙匡胤想起了當年被別車的舊仇,於是將鄭起貶為西河縣令(今陝西省大荔縣境內)。後來又被趙匡胤發到邊關,為了逃避遠行,鄭起用烙鐵燙傷腳,以此逃避,卻不料傷口感染,然後去世。

  4.2楊徽之

  楊徽之祖籍建州,祖上世代習武從軍,從他父親開始棄武從文,他父親的仕途止於浦城縣令。楊徽之自幼聰慧,學習刻苦,與當時淮南大才子江文蔚是好基友,名聲不分伯仲。後因不願在南唐為官,於是偷渡到中原。

  給王朴、竇儀投稿,深得賞識。世宗朝參加科舉,名列前茅,中進士甲科,同科進士共有16名,柴榮命近臣對他們進行複試,結果只有楊徽之在內的4人合格。宰相范質非常器重他,竇儼也主動要求讓他做自己的助手。

  楊徽之告訴柴榮,說趙匡胤富有人望,不宜掌握禁軍。

  對於柴榮來說,楊徽之不過是一個新來的大學畢業生,屁事不懂,以為考了個高分就能離間君臣了?你算老幾?你知道朕跟老趙的感情多鐵嗎?你知道老趙是久經考驗的革命老前輩嗎?你知道朝廷這潭水有多深嗎?沒大沒小、沒輕沒重!

  柴榮同樣沒有放在心上。趙匡胤則是渾身冷汗,慶幸自己又躲過一劫。

  趙匡胤稱帝後,對楊徽之耿耿不忘,於是找了個藉口,就要殺了他。趙光義勸諫,說此人是周室的忠臣,不要加害他。趙匡胤這才按下殺心,僅僅將其貶官外放,貶做一個小縣令。

  鄭起、楊徽之,都是在朝中沒有根基的新晉文官,他們都能瞧出趙匡胤拉幫結派、搞小集團政治的小動作,也猜出了趙匡胤心思。同樣說明「陳橋兵變」不是偶然,而是蓄謀已久的陰謀。

  二,陳橋主演

  1,「左右手」趙普

  趙普祖籍幽州,後唐時期,幽州連年用兵,趙普的父親趙回為躲避戰亂而舉族南遷,先搬家到鎮州,之後又一口氣搬到洛陽。趙普思維敏捷,沉默寡言,頗有城府。

  郭威建國稱帝後,親信將領——長安永興軍節度使劉詞相中了趙普,把他提拔為自己的幕僚。然而第二年,劉詞就因病去世了。劉詞臨死前,向朝廷推薦了趙普,說此人大有可用。

  柴榮親征淮南,趙匡胤取得「清流關——滁州」戰役的勝利,宰相范質表奏趙普為趙匡胤的隨從(軍事判官)。之前在講述趙匡胤攻克滁州的時候,曾經提過趙普,因為有野史記載趙匡胤「三顧茅廬」邀請「趙學究」出山。

  在此之前,二人應該就認識了,只不過沒有深交,一個是禁軍將領,一個是編外小吏,不在同一部門,也未曾深度合作。

  然而在攻克滁州之後,趙普就被范質安排成趙匡胤的幕僚。而這位趙普後來被趙匡胤譽為自己的左右手,對他言聽計從,趙普是「陳橋兵變」的幕後編劇,不知道宰相范質對此會作何感想。

  趙普到了滁州後,與趙匡胤的感情迅速升溫。因為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正巧生了一場大病,在滁州調養,這期間,趙普像伺候親爹一樣伺候趙弘殷(朝夕奉藥餌),把趙弘殷感動得不要不要的。既然倆人都姓趙,趙弘殷就以此拉關係,「待以宗分」。

  從此,趙普就與趙匡胤成了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趙匡胤與之攀談,更是驚訝,驚呼這是個人才,於是待之頗厚,把他當做自己的蕭何張良諸葛亮。

  在「陳橋兵變」中,總編劇趙普做了友情客串。當時,士兵們被白天的靈異事件(天有二日)點燃了激情,叫囂著要擁立趙匡胤為新天子,都押衙李處耘將此事匯報給趙光義和趙普。

  趙普和趙光義隨即找來王彥升、馬仁瑀(國服射手)、李漢超等禁軍將領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應該擁立趙匡胤為帝。

  隨後,趙普和趙光義才作為將士代表,闖入趙匡胤的營帳,告之兵變,將劇情循序推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