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雨一直下

  第843章 雨一直下

  【雨一直下】

  顯德六年(959)6月19日,39歲的柴榮駕崩於首都汴州萬歲殿,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上天也為之哭泣,史籍記載,柴榮駕崩當月,16個州郡奏報大雨一連十幾天不止。柴宗訓在一片悲涼沮喪的氣氛中登上皇帝寶座。

  有的史書說柴宗訓當時7歲,有的說6歲,實際上柴宗訓生於廣順三年(953)8月4日,準確的登基年齡是6歲零兩個月,幼兒園大班。

  大雨從6月份開始,連綿不絕,一直到7月,「是月(7月),諸道相繼奏,大雨,所在川渠漲溢,漂溺廬舍,損害苗稼」。

  到了9月,全國範圍的大雨仍未停止,京師及諸州郡紛紛奏報霖雨持續幾十天,誘發洪澇災害。

  雨一直下,氣氛不算融洽。全國沉浸在一片陰沉之中,久久不能平復。

  柴宗訓,幼兒園大班剛畢業,幼小銜接的年齡,卻肩負起了統治帝國的重任,承受著他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壓力。顯然,他只是一個吉祥物,不可能有任何政治作為,而他的母親(非生母)是「小符皇后」,也只是一個27歲的小寡婦,理論上,她應該垂簾聽政。

  幼主登基,主少國疑。無論是對柴宗訓母子,還是對整個大周王朝,都是極為不幸的。

  按照慣例,新君要對文武百官進行封賞,藉以籠絡。在柴宗訓的本紀中,幾乎全篇都是加官進爵,例如李重進、張永德、韓令坤、趙匡胤等在「三征淮南」等戰爭中立下功勳的將領,比如范質、王溥、魏仁浦等文官;再比如吳越國錢弘俶、夏州李彝殷、荊南高保融等稱臣於大周的藩屬。

  在這期間,只有兩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可圈可點:

  一是高麗國遣使入貢,順便送來《別序孝經》一卷、《越王孝經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三卷,以做文化交流。結果受到了天朝大國的鄙視,因為這幾本書太小兒科,我天朝大國甩他好幾條街,而高麗國卻視若掌上明珠。

  也罷,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蠻夷番邦能有向化之心,已經實屬難得,我們就沒必要過多苛責,更不要嘲笑譏諷了,因為千年之後,宇宙都是他們的。

  二是中原向江南地區告哀,李璟終於在白事上贏了中原一次。

  後周:「我爸爸死了。」

  南唐:「我兒子死了。」

  李璟的長子李弘冀同志不幸病故,「嗚嗚嗚……我兒子你爸爸死了……咱們都節哀順變吧。」

  關於李弘冀之死,還牽扯南唐的一樁駭人聽聞的宮廷血案,並由此引發了一次重量級黨爭和儲君之爭,這個話題要放在以後的南唐專題詳述。

  到了年底,大雨仍然沒有停止,烏雲籠罩在帝國的上空,史籍記載,「晝昏,凡四日而止」,白天也懂了夜的黑。

  小皇帝柴宗訓孤苦伶仃地坐在金鑾殿上,看不到光明。

  幾天後,就是新春佳節。

  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百官入朝稱賀。就在君臣沉浸在這份難得的喜慶祥和中時,突然有十萬火急的緊急軍情送到金鑾殿上:河北鎮州、定州馳奏——契丹入寇,「晉獨」分子(北漢)與之聯合入寇。

  柴宗訓還不知道什麼叫契丹,什麼叫北漢,什麼叫戰爭。但他從百官們驚恐的神情中,讀出了恐懼。

  這個6歲半的小男孩兒無助地回頭看向自己的母親,他渾身顫慄,幾乎要哭出聲來。

  28歲的符太后亦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問計於群臣。

  文武百官的意見很統一,那就是一個字:打!

  6歲半的娃娃當然是不能御駕親征了,那就只能是由一位作戰經驗豐富的大將,率領部隊北上禦敵了。

  誰去呢?

  在這個關鍵的問題上,群臣的意見仍舊很統一: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同志。

  軍情緊急,正月初三,趙匡胤就率領大軍兵發汴州。臨行前,小皇帝柴宗訓為趙匡胤餞行,祝他早日凱旋歸來。

  「陛下放心,臣很快就會回來的。」

  趙匡胤說得意味深長,柴宗訓聽得情真意切。

  真的很快就回來了,太快了。第二天(正月初四)就回來了,而且換了身行頭,穿著黃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