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正陽戰役(中)

  第806章 正陽戰役(中)

  話說劉彥貞嚇走李轂之後,立刻對自己的威名產生了迷之自信。劉彥貞是有自負基因的,因為他的父親就是那個自比韓信的劉信。

  按照史書記載,劉彥貞是將門之後,且精通箭法,人送外號「劉一箭」,但他有勇無謀,並不足以獨當一面(素驕貴,無才略,不習兵),不過他在當時卻是享譽南唐的「名將」。

  一來是因為他的出身,名將劉信之子;二來是他重金賄賂權貴,「四凶五鬼」爭相誇讚,說他治民如龔、黃(龔遂、黃霸,漢之良吏),用兵如韓、彭(韓信、彭越,漢之良將),更讚譽他是南唐的活長城;三來是他在壽州任上提前幾年就預言了後周要大舉入侵的行動……

  總之,一個真敢說,一個真敢信。李璟就真的認為劉彥貞是當朝第一名將,「故周師至,唐主首用之」。

  見李轂望風而逃,劉彥貞召集諸將,說後周大軍也不過如此嘛,未見吾面、未聞吾聲,就焚營而退,怯懦至極!此時正宜乘勝追擊,不給敵人喘息之機!

  劉彥貞的副將如咸師朗等人,也都是有勇無謀之輩,聽到當朝第一名將、頂頭上司劉彥貞同志振聾發聵的演講,當即點讚轉發,奉為至理名言。

  於是,劉彥貞下令急追。急到什麼程度?「未及朝食,即督以進」,全軍將士連早飯都不吃了,餓著肚子奔赴正陽。

  壽州節度使劉仁瞻、池州刺史張全約予以阻止。劉仁瞻非常注意措辭,儘量挑劉彥貞愛聽的說,「您剛來,敵人就嚇跑了,說明敵人畏懼您的威名,既然如此,又何苦謀求速戰呢?您就踏踏實實駐在這兒,早晚嚇死他們。而一旦速戰,萬一失利,豈不失算?」

  劉彥貞油鹽不進。哼,不就是想分我的功勞嗎?沒門兒,你留在這兒,看我一個人立頭功!

  好話不聽,那就說點而難聽的吧。

  劉仁瞻說道:「未戰而退,必有伏兵。盲目追擊,必敗無疑!」

  張全約也說道:「未交戰而敵退,不可追也。」

  劉彥貞大怒,劉仁瞻好歹算跟我平級,你一個小小的刺史也敢來教訓我?沒大沒小,找死呢?「你們怎知敵人有伏兵?再有敢妖言惑眾、亂我軍心者——斬!」

  劉仁瞻望著劉彥貞遠去的背影,只能感嘆好良言勸不回該死的鬼,「果遇,必敗!」隨後增加了城牆上警戒、守衛的士兵,做好了收攏劉彥貞殘部、抵禦乘勝迫城的後周軍隊的準備。

  劉仁瞻才是南唐真正的名將,很有先見之明,每次都會提前做好下一步的準備。

  柴榮料事如神,當李轂奏報自己退守正陽的時候,柴榮就做出了預判,準確地做出了兵棋推演:我退,敵必追。所以第一時間催促李重進開赴正陽,協助李轂防守,並給出了作戰指示,說一旦唐兵追來,甭猶豫,上去開團!

  現在,一切都按照柴榮的劇本來演。劉彥貞來了,李重進也趕到了,956年正月17日,雙方在正陽鎮以東遭遇。

  劉彥貞立即擺開陣列:拒馬上安插尖刀,擺成一排,並用鐵鏈相連;用木頭雕刻出面目猙獰、張牙舞爪的怪獸,做出揮舞刀劍、拉弓注弩之狀,立在陣前,謂之「捷馬牌」;用皮革包裹鐵蒺藜,遍布陣前。

  後周將士見狀,士氣倍增。因為敵人擺出的不是進攻架勢,而是防禦架勢。拒馬、「捷馬牌」、鐵蒺藜,看來淮南人確實有「恐馬症」,不善騎戰的他們對騎兵的恐懼達到了極點。

  李重進更是對柴榮的判斷欽佩不已,於是下令進攻。

  史籍用四個字描述了戰鬥經過,「一鼓敗之」。直接秒殺。

  後周大勝,淮南主將劉彥貞被擊斃,副將咸師朗被生擒,投降將士三千餘人,其餘將士被殺一萬多,伏屍三十里,收繳武器輜重三十餘萬。

  皇甫暉、姚鳳退保滁州清流關。皇甫暉等原本在濠州,而滁州在濠州以南,位於濠州與昇州之間,也就是說本該支援壽州的機動力量直接放棄第一道防線,退入淮南腹地。

  唯獨張全約收攏殘兵敗將,退保壽州。劉仁瞻表奏張全約為左翼總指揮。

  雖然正陽戰役的具體過程十分簡短,只有區區四字「一鼓敗之」,但其影響是深遠的。

  陸游在《南唐書》中指出:「南唐喪地千里,國幾亡,其敗自彥貞始。」

  《十國春秋》亦載:「淮南喪地千里,其敗實自彥貞始。」

  劉彥貞的罪過太大了,豈止是一場戰役的勝利,後人普遍認為劉彥貞的正陽慘敗為南唐開啟了亡國倒計時,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兒。

  這個罵名是劉彥貞背不起的,也是值得商榷的。且不論李璟朝廷存在著的花樣百出的漏洞,就算南唐亡國百分之百是因這次「正陽戰役」,那劉彥貞是否該承擔百分之百的責任呢?

  換個問法,馬謖失街亭,諸葛亮自降三級,理由是用人失當。劉彥貞固然要負一部分責任,但絕不是全責,李璟也要負有用人失察、擇人失當的責任。

  江淮地區的史官,把一切髒水都潑到劉彥貞身上,實在有失公允。且劉彥貞畢竟為國捐軀,拒降、拒逃,戰死疆場。

  他的犧牲並未換來淮南人民的原諒,淮南人沒有把他當成英雄來宣揚,對他的蓋棺定論是「活該」(彥貞師衂正陽,固自取之也)。直到兩年後,才追贈他中書令、追諡「壯」,然而他的子孫後代卻始終不曾享受烈士子女待遇(不復錄其孤)。

  前線慘敗,而柴榮又御駕親征,李璟有些坐不住了,於是也打算來個御駕親征,兵對兵、將對將,皇上對皇上。

  李璟召開御前會議,宣布自己要親率大軍,與柴榮對線,諸愛卿以為如何。

  中書舍人喬匡舜極言勸諫。

  喬匡舜,精通文筆,徐知誥篡位前,曾以他為秘書省正字,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報社編輯。徐知誥稱帝後,宋齊丘將他闢為幕僚,能當上宋齊丘的幕僚,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前程似錦的,然而宋齊丘暗中拉幫結派,搞小集團政治,所以能力先放一邊,排在第一位的是對宋齊丘是否忠誠。而檢驗忠誠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對宋齊丘阿諛奉承的程度,舔菊力度越大,越說明是「自己人」。

  喬匡舜性格剛正不阿,從不肯溜須拍馬、曲意逢迎宋齊丘。因此宋齊丘雖然很欣賞他的才能,卻從來不肯向徐知誥舉薦。

  酒香不怕巷子深。徐知誥通過其他渠道知道了喬匡舜的大名,礙於宋齊丘的面子,不方便直接挖牆腳,於是就總找機會旁敲側擊,下詔讓群臣們不拘一格降人才,舉薦那些也許情商不高、不懂人情世故,但才學出眾、工作能力還算可以的人才。「意齊丘且舉匡舜」。

  宋齊丘還真能裝糊塗,既然皇上您沒有指名道姓,那對不起,我還真聽不懂。於是上表舉薦他人,就是不提喬匡舜半個字。

  給臉不要臉,面對宋齊丘的裝聾作啞,徐知誥既生氣又無奈,對常夢錫嘆息道:「想不到宋齊丘竟然如此捨不得喬匡舜!」

  常夢錫、蕭儼、韓熙載等人素來與宋齊丘不協,看不慣他的為人,於是就敲打他,說你別老壓制喬匡舜,皇上不高興了。

  宋齊丘軟硬不吃,就是摁著喬匡舜不撒手。在職場中,被頂級上司如此打壓,喬匡舜難有出頭之日。

  一直等到宋齊丘遭外放洪州的時候,才表奏喬匡舜為洪州節度掌書記。

  李璟登基後,將喬匡舜召入朝廷,提拔為駕部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

  如今李璟議親征拒周,耿直的喬匡舜極言切諫,觸怒李璟。李璟給他扣上了一頂「沮國計、動人心」的大帽子,將其流放撫州。

  隨後,李璟又問禁軍統領朱匡業、劉存忠的意見。

  朱匡業搖頭晃腦,給他背誦了一首江南才子羅隱的詩: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大意是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倒霉的時候,神仙來了也白搭。一句話,陛下您要涼涼。

  李璟大怒,「劉存忠,你有什麼看法?」

  「陛下,朱匡業說的對呀。」

  貶朱匡業為撫州副使,流放劉存忠於饒州。

  然而生氣歸生氣,李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只希望臣子們能婉轉地提出勸諫,而不要這麼直白。沒有了喬匡舜、朱匡業、劉存忠這些「絆腳石」,李璟的親征計劃還是宣告取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