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柴榮繼統3

  第698章 柴榮繼統3

  在《五代史補》中,還記載了一個小故事:

  當郭威入汴時,亂兵四處劫掠,有位叫趙鳳的禁軍將領,大喊「郭大帥志在清君側、安邦定國,人家興的是義師,這幫鼠輩劫掠百姓,豈是郭大帥的本意?」然後搬了條小馬扎,坐在胡同口,挽著強弓,射殺亂兵,因此保全了數千家之多。人們自發地贈送給他金銀,趙鳳又說自己做好事不求回報,便將金銀財寶物歸原主。

  後來,郭威對柴榮說道:「我聽民間有讖言,說姓趙的會做天子。我看此人氣度非凡,應該就是他了,留著他,對咱爺倆是個禍害!」於是就密令親信誣告趙鳳,然後誅殺。

  《五代史補》成書於北宋,這個故事應該是拍了當局者的五彩蓮花屁,重點不是郭威殺人,而是「趙氏當天子」。

  郭威給柴榮留下了兩大遺產,一個是清正賢良文官集團,可以輔佐他開創盛世輝煌;另一個則是相對穩定的內外環境,給他施展拳腳的機會。

  自後唐李存勖以來,柴榮的登基環境再也不是地獄模式開局。

  當然,這其中既有郭威的苦心經營,亦有天賜良機。比如南楚的內亂,淮南因干涉南楚內亂而無暇北顧;契丹內部的「火神淀之變」,遼世宗耶律阮遇弒,遼穆宗耶律璟登基,無暇南顧。這些故事將在後文逐一呈現。

  在此,我們重點只說郭威的經營。

  1,被教重新做人的河東劉崇

  如果說郭威留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盤踞在河東的北漢政權,雖然北漢政權沒有被平定,但兩次晉州戰役已經教劉崇重新做人,暫時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復國」念頭。兩次戰役期間,郭威儘可能地表現出了包容和友善,給被俘的河東將士贈送衣物、錢糧,好吃好喝招待一番,然後禮送回國。

  再就是第二次晉州戰役時,大勝而不追,縱敵回歸。關於這個做法是存在爭議的,比如說是王峻擅自揣度聖意,縱敵不追,這也成為郭威猜忌王峻的一個原因;另一說則認為是王峻確實存在不臣之心,不願跟河東拼個兩敗俱傷,而保存實力跟郭威相爭,這種說法也同樣支持了郭威猜忌王峻的假設;另一種則是郭威與王峻事先的秘密約定,即給河東施加足夠的教訓就行,點到為止,互留後路。

  2,羞愧的淮南

  在對待淮南問題上,郭威也表現出了最大的誠意。在登基之初,就下詔嚴禁給淮北諸州,嚴禁他們擅自襲擾淮南,因為在當時,邊境軍隊偶爾溜到敵境劫掠是家常便飯。

  但是,面對來自後周的善意,淮南卻出兵響應兗州慕容彥超,被後周打敗,被俘數百將士。郭威同樣是優待俘虜,賜給他們衣物錢糧,好言相勸,給淮南李璟修書一封,言辭懇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摩擦衝突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在後周剛建國時(951),淮南地面也發生了自然災害,產生了大量饑民、難民。此前因中原與淮南處於敵對狀態,雙方關閉了貿易通道,互不通商。在得知淮南民眾遭遇饑荒,急缺糧食後,郭威下詔開放對淮南的貿易口岸,允許淮南商人到淮北地區購買糧食,郭威在詔書中說「彼之生民,與此何異?」意思是對岸的百姓跟咱這邊的百姓沒什麼區別,淮南人、中原人,大家都是中國人。

  到了廣順三年(953),淮南再度爆發更大規模的旱災,淮河水位急劇降低,已經可以趟水過河。淮南的難民蜂擁到淮北,而淮南李璟卻派軍隊進行阻攔,難民們且戰且進,宛如人間煉獄。

  郭威聽說後非常揪心,再次重申自己的態度,說大家都是中國人,在災情面前,血濃於水,不該把政治因素帶入人道主義救援工作。下令開放糧倉,向淮南饑民出售糧食。

  後周與淮南達成了一種默契,即後周不派軍隊干涉淮南內政,只提供純粹的人道主義援助;淮南也不再阻撓難民的流動。

  不久之後,淮南政權竟然專門建立起大糧倉,大量購買後周的糧食,用作軍事儲備。郭威非常生氣,於是下令:淮河沿岸的糧食只做零售,禁止批發。如果是饑民自己背著口袋,或者用牲口馱米,可以賣;如果是有組織、有規模的車隊、船隊,則拒絕銷售。

  3,碰瓷的契丹

  中原與契丹的恩怨剪不斷,理還亂,與淮南一樣,稍後會進行較為全面的解析,在此先一筆帶過。

  在後周郭威時期,契丹在河東劉崇的唆使下,進行了一次較為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派出了五千人,幫助河東打晉州戰役,虎頭蛇尾,很快就撤回北方。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大戰沒有,小戰不斷。這種邊境地區零零散散的摩擦衝突是幾十年來的常態。

  郭威也下令沿邊軍民,禁止進入契丹境內剽掠。無論是南方的淮南還是北方的契丹,後周的外交態度是一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也可商量。

  一次,契丹大將高謨翰率軍南下剽掠,來到冀州附近。鎮州節度使何福進派軍進駐貝州,當契丹聽到後周軍隊來援後,立刻調頭北返,帶著戰利品和俘虜的百姓北上,在渡過胡盧河(海河支流)的時候,後周軍隊與契丹軍隊已經相遇。

  當時的距離是非常近的,近到聲語相聞。

  這時候,被裹挾的數百冀州青年看見了祖國的軍隊,非常興奮,他們大聲喊叫著,開始反抗契丹軍,希望能與朝廷大軍裡應外合。

  然而,悲慘的一幕發生了:後周大軍無動於衷,眼睜睜看著契丹大軍將數百冀州青年屠殺殆盡。

  其實這是後周與契丹之間骯髒齷齪的默契。後周最大限度地保持克制,契丹則僅局限於搶錢搶糧搶娘們兒,不搶地盤。

  在自然災害方面,同樣是在後周建國之初(951),大自然雨露均沾,沒有饒了契丹,幽州地面發生大饑荒,難民向南逃荒,進入滄州等河北地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