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一個半個恥臣戎
【一個半個恥臣戎】
耶律德光率軍北返,雲州的最高長官——大同節度使沙彥珣,出城迎接,表示接受組織安排,承認「幽雲十六州」的割讓協議。
耶律德光將沙彥珣熱情挽留在軍中,不讓他回城。此時的契丹人仍舊沒有足夠的自信,他們是真的擔心「幽雲十六州」會截斷他們的後路,來個瓮中捉鱉。所以才使用「擒賊先擒王」的策略,將他們的長官控制住,這樣即便遭遇反抗,也是力量分散且易於分化瓦解的小問題。
沙彥珣的幕僚——節度判官吳巒,見契丹人扣押長官,頓時義憤填膺,召集部眾,慷慨陳詞,說我們禮儀之邦、天朝上國,怎能向蠻夷俯首稱臣?
大家群情激憤,遂推舉吳巒暫代州府事務。吳巒下令,關閉城門,拒絕向契丹人移交城池。
契丹隨即對雲州發起強攻。吳巒率領部下頑強抵抗,契丹人久攻不下。
雲州的抗爭為「幽雲十六州」的其他同胞做了一個榜樣,其中,應州騎兵總指揮官郭崇威,就放棄軍隊,單人獨騎南下。當時,「幽雲十六州」在法律層面已經是契丹領土,郭崇威的行為相當於「偷渡」,跟翻越柏林圍牆有一拼。
雲州吳巒堅持了半年多,契丹遲遲不能攻破。吳巒派人抄小路聯繫了石敬瑭,請求他派兵支援,把雲州留在中原。
石敬瑭親自向契丹爸爸求情,最終和平解決了雲州危機。解決方案是:雲州依舊按照約定割讓給契丹,契丹則要允許吳巒回歸中原,石敬瑭委任吳巒為徐州武寧軍節度副使。
在契丹途徑新州時,命新州威塞軍節度使瞿璋搜刮百姓,出「勞軍費」十萬貫。
然而瞿璋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在「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雜居著不少少數民族部落,其中在媯州(今河北省懷來縣)居住著一支「西奚」部落。
在耶律阿保機統一北方草原的時候,室韋、奚等部落紛紛向契丹臣服,在契丹成為二等公民,飽受剝削壓迫,其中一名叫去諸的奚部落酋長,因不堪壓迫,率眾西遷,投奔了當時的幽州劉仁恭,被安置在媯州,這支奚部落就被稱為「西奚」。
去諸死後,兒子掃剌襲位。李存勖滅掉幽州劉守光之後,「西奚」部落在掃剌的帶領下向李存勖表示歸附,李存勖欣然接受,行羈縻懷柔政策,厚加撫慰,還給掃剌賜名「李紹威」。
掃剌迎娶了一位契丹酋長——逐不魯的姐姐。後來,逐不魯在契丹犯了罪,畏罪潛逃,投奔了媯州的西奚小舅子掃剌。契丹進行了跨國追捕,對掃剌發動了進攻,卻沒成功。
隨後,在明宗李嗣源時期,後唐國力強盛,對契丹呈現強勢外交。契丹處於弱勢,無力處理逐不魯叛逃媯州一事。
掃剌死後,兒子拽剌襲位。
如今,逐不魯也已經去世。拽剌出城迎降,向耶律德光表示道歉、臣服。耶律德光好言撫慰拽剌,對他說:「你有什麼罪呀?有罪的人是掃剌、逐不魯。」隨後,命人刨墳掘墓,挖出二人的屍骨,挫骨揚灰。
耶律德光確實沒有處罰拽剌,但也把他的父親和舅舅開棺戮屍、挫骨揚灰,契丹的殘暴依舊是駭人聽聞的。
奚族各部落對契丹人更加恐懼,紛紛選擇叛逃。
這時候,耶律德光就命令新州威塞軍節度使瞿璋率部逐一討伐,幫契丹平定奚族諸部。並承諾瞿璋,一定會儘快找一個能夠替代他的將領,然後就放他回中原。
瞿璋「好勇多力」,綽號「虎痴」,自明宗天成三年(928)3月坐鎮新州,距今已有近十年的歷史。在契丹看來,他是平服「幽雲十六州」的最佳人選。
果然,瞿璋很快就平服了奚族諸部。隨後,又被調往雲州前線,負責進攻雲州吳巒。
隨著石敬瑭的出面,雲州的和解,瞿璋已經為契丹建立了不少功勞,而契丹卻食言,仍舊不肯放瞿璋回中原。
瞿璋終於看破了帝國主義的真面目,夢想破滅,精神世界垮塌,從此鬱鬱寡歡,很快就憂憤而死。
吳巒、瞿璋等等是那個時期廣大中原人的縮影。契丹雖然在軍事上處於優勢,但在文化上卻被中原完全碾壓。
宋代陳亮的一首詞,就是中原人價值觀的自白書,《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節選)
三皇治世,五帝為君,歷史悠久的華夏大地,人傑地靈,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優越感不允許向番邦蠻夷俯首稱臣!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契丹對中原文明施加了強大的影響,不僅在冊立傀儡政權,更是在幾年後直接入主中原,想要把整個中原劃入契丹版圖,將中原漢人亡國滅種。「五代十國」的形成與契丹的對外策略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
通常,人們存在一個誤區,即五代的混亂是唐朝的歷史遺留問題的集中爆發,朝代的快速更迭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必然結果,所以當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才解決了這一問題,也才使得宋朝可以國祚綿長。
這種說法也沒太大毛病,只是太強調中原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忽略了另一個主要因素——契丹。
準確的說,唐朝的歷史遺留問題——藩鎮割據,和契丹實力的外部干涉,聯合作用,這才導致了中原地區出現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由於「五代十國」的冷門,導致了這一時期的契丹的冷門。提起契丹,大多數人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宋時期的契丹,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契丹,認為契丹人的「大遼國」是存在於北宋時期的一個遊牧政權。
實際上契丹在「五代」時期就開啟了高光時刻,他們先是干涉中原內政,間接推翻後唐、建立後晉,幾年後又親自動手,直接推翻後晉,入主汴州。也正是這次入主汴州,使得中原人品嘗到了當亡國奴的滋味,所以到了北宋時期,中原漢人才無比堅定地反抗契丹,民族仇恨情緒爆棚。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五代」時期,真的會發出「誰主中原」的疑問,是中原人,還是契丹人?相信在當時,這不是一個在今天看起來無比滑稽的問題。很多人都會困惑、迷茫。
而愛國詞人陳亮用他鏗鏘有力的聲音,回答了這個歷史疑問: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