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孔循與鄭珏
僅僅兩個多月後,安重誨借朱守殷叛亂的機會,暗示李嗣源大亂之際,不應容許一個失意落魄的高級政客流浪在外,否則將會有從賊附逆的危險。在安重誨的慫恿之下,李嗣源終於下達了一份震驚中外的詔書:
「……任圜……不遵禮分,潛附守殷,……賜自盡。」沒有任何證據,皇上金口玉言,張嘴就說任圜勾結叛將。
任圜跪接完詔書,微微一笑,不求饒不喊冤,召集了全家人,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席,為自己送行。在這頓最後的晚餐中,全家人泣不成聲,唯有任圜飲食自如,最後神情自若地慨然赴死。
天下人無不冤之。端明殿學士趙鳳跑到安重誨面前,痛哭流涕地指責安重誨道:「任圜乃忠義之士,你為何非要陷害他,置他於死地?你恃權濫殺,豈能使帝國富強?你就不怕遭報應嗎?」
安重誨的報應很快就會來的。
孔循
此人前文隆重介紹過,在此一筆帶過:與高季昌、董璋同為朱溫養子朱友讓的養子,雙料干孫子。陰險狡詐,心機BOY,否則也不會討得朱溫的歡心。在李嗣源時代來臨之前,非常明智地押寶宦官李紹宏,通過宦官李紹宏的大力推薦而進入到核心權力圈。
李嗣源時代來臨之後,孔循又十分精準地抱上了安重誨的大腿。
安重誨認為孔循長期以來都活躍在核心權力圈(後梁),久在朝堂,對中央事務有著充分而深刻的理解,更熟悉後梁文武百官的性格品行,正好可以補足自己的短板,於是也將孔循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對孔循的意見(特別是後梁政客問題)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安重誨作為空降到洛陽的高官,物色一個人事顧問、耳目、線人,是很有必要的,但對這個人——孔循的定位應該是諮詢顧問,而不是戰略決策。然而在孔循的努力表演終於騙取了安重誨的信任,在接下來的鬥爭中,安重誨反倒被孔循所利用。
例如在討論宰相人選時,「後梁幫」出身的孔循力薦「後梁幫」成員,如鄭珏、崔協,而「河朔幫」的任圜則推薦李琪,兩伙人因此發生了激烈的鬥爭。
孔循和安重誨的分道揚鑣也很富有戲劇性,簡言之,就是「潘嘎之交」:
李嗣源打算為自己的皇子李從厚娶安重誨的女兒,孔循聽說後,立刻警告安重誨,說你位高權重、功高震主,應該主動避嫌,不能與皇家聯姻,否則將會大禍臨頭啊!安重誨對孔循言聽計從,深以為然,於是婉言謝絕了李嗣源的聯姻請求。
然而一轉頭的功夫,孔循就跑到李嗣源的寵妃——王德妃那裡,花言巧語,懇請讓皇子李從厚娶自己的女兒。
這位王德妃,出身很寒微,原本是邠州一個賣餅人家的女兒,生得嬌艷美麗,人送外號「花見羞」,幼時被賣給後梁大將劉鄩為婢。劉鄩被逼自殺後,王氏在安重誨的牽線之下,被李嗣源納為小妾。
王氏把隨身帶來的錢財全都分散給李嗣源身邊的侍從和其他姬妾,因此左右人都講她的好話,她也因此受到李嗣源的專寵。
由此看來,安重誨應該是王氏的貴人了,但王氏一旦成為「王德妃」、「王淑妃」之後,身份地位的轉變,意味著利益導向的轉變,也就意味著「朋友」和「敵人」的定義也許會發生重大改變。最終,安重誨的死就有王氏的深入參與。
關於這位王德妃,我們後文還會詳述。孔循走了她的關係,終於促成了自己的女兒與皇子李從厚的婚事。
安重誨得到消息後,恍然大悟,自己被最信任的「好兄弟」出賣,怒不可遏。姓孔的,你欺騙了我的感情!
不出三天,孔循就被任命為許州忠武軍節度使,逐出朝廷。不久之後又移鎮滄州,最終死於滄州,享年48歲。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孔循不惜得罪當權者安重誨,也要把女兒嫁給皇子李從厚,幾年後李從厚果然接了李嗣源的班,成為後唐第三任皇帝,他的女兒也成為了李從厚的皇后,然而李從厚僅僅在位五個月,就遇政變身亡,孔氏連同四個兒子也被殺害。
鄭珏
「歇後鄭五」之族孫,與「十九」特有緣,後梁即將滅亡時,獻出一計,說我們可以拿著傳國玉璽去敵營詐降,眾人問他詐什麼,他很認真地回答「我也不知道」,當時滿朝文武正與朱友貞抱頭痛哭,被鄭珏老先生一句話逗得哄堂大笑。
李嗣源拜任圜為相之後,安重誨欲另求一人做宰相,以分任圜之權,便問計於孔循。孔循立刻推薦了幽默詼諧、老廢物鄭珏,推薦理由是鄭珏在後梁時就擔任宰相,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出身良好,大唐宰相鄭綮之族孫,性格謹慎持重,有長者之風,用他准沒錯。
安重誨深以為然,於是奏請以鄭珏為宰相。
權臣總喜歡推薦廢物當高官,「勢孤易制」,這樣,自己就可以超越職權,獨攬朝政了。這是孔循推薦鄭珏的原因。
拜相之後,鄭珏延續了他的工作風格,即「碌碌無所為」。啥事兒也不干。準確的說,是好事不干,壞事倒做了兩件:
一是抱緊孔循的大腿,亦步亦趨。安重誨、孔循與任圜爭權奪利,任圜推薦李琪,而安重誨、孔循則推薦崔協,於是鄭珏也積極排擠李琪,盛讚崔協。
二是延續了荒誕、無恥的搞笑作風。李嗣源剛剛稱帝沒多久,就東幸汴州,六軍將士們拖家帶口,隨聖駕由洛陽搬到汴州,還未等安頓下,李嗣源又心血來潮,想要駕幸魏州,消息一出,軍士們怨聲載道,眼看就要有譁變的危險,而李嗣源卻不以為意。
鄭珏揣測聖意,盛讚北幸魏州的偉大、光榮、正確……端明殿學士趙鳳找安重誨,分析利害,極言萬萬不可北幸魏州。安重誨及時醒悟,於是趕緊勸諫李嗣源,才使李嗣源放棄了這個危險的想法。後世學者均認為,如果李嗣源這次一意孤行,非要北幸魏州的話,恐怕李嗣源的時代也就此終結。
對於取消北幸魏州,此前表示堅決擁護的鄭珏同志,「而珏又稱讚之,以為宜罷」。不要臉。
後來孔循失勢,被免了樞密使,鄭珏大為驚恐,於是以年邁體虛、百病纏身為由,堅決辭職,李嗣源誠懇地予以挽留,三次駁回其退休請求,最終,鄭珏同志第四次上章乞骸骨,終於以左僕射退休,賜鄭州莊園一座。死後追贈司空。
而他之所以能夠善終的原因,並不是他急流勇退,而是他真的百無一用,即便在相位時,也是別人的傀儡,是核心權力層的搞笑擔當,無公害產品。前文說過,凡是不掌握實權,又知進退之人,才能真正做到明哲保身、得以善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