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太子謀反案
【太子謀反案】
王建年事已高,且養子眾多,多達120人,諸養子手握重兵,身居高位,都在覬覦接班人的位置,比如王宗佶。
迫於現實,王建封次子王宗懿為皇太子,並把中央禁軍的指揮權交給他,設置永和府,在文武百官中挑選傑出人士,作為太子爺的幕僚。「太子幫」勢力日益增長,做好了接班的準備,只等老皇帝駕崩。
太子王宗懿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對王建的功勳舊臣一律排斥,作為「舊臣幫」領軍人物的唐道襲,成了王宗懿的頭號打壓對象。
上一個與唐道襲爭鬥的是王宗佶。看來王宗懿並沒從乾哥哥身上學到足夠的教訓。
王宗懿多次公開羞辱唐道襲,毫不掩飾自己對他的蔑視和排斥。二人在王建面前互相指控,互潑髒水。
一邊是親兒子,一邊是親信舊臣。王建只好把唐道襲外放,讓他到興元府,當山南西道節度使,距離產生美。
至此,應該說王宗懿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可事與願違,偏偏在這個時候,岐蜀關係破裂,興元府成了戰爭前沿陣地,唐道襲在興元前線再立奇功,於是被重新調回中央,再度出任樞密使。
王宗懿繼續發難。於是唐道襲被明升暗降,授予太子太保,丟了一切實權。「太子幫」再次獲勝。
如今,功勳舊臣們被打壓地抬不起頭來,「養子幫」更是不勞王宗懿親自動手,很早之前,王建就著手打壓了。太子爺王宗懿前途似錦。
為了讓前蜀擁有一位合格的接班人,王建命人挑選性情淳樸、道德高尚的飽學之士,做為王宗懿的家庭教師,教導他帝王之術。然而王宗懿卻對帝師甚是無禮,甚至一句話都不跟他們說,整日與伶官戲子等遊戲胡鬧,毫無節制,而且王宗懿性情暴躁、兇殘暴虐,屬官們沒有一個人敢勸諫。
王宗懿還沒有正式走上皇帝的工作崗位,卻已經暴露出了昏君的苗頭。
乾化三年(913)的7月初,王建打算在七夕節(7月7日)這天出宮遊玩。就在前一天(7月6日),王宗懿召集諸位親王及中央高級官員宴飲,大家歡聚一堂,把酒言歡,「且議七夕從行之禮」。
心思縝密而又狹隘多疑的王宗懿則不動聲色地清點著赴宴人數,發現王宗翰(王建養子)、潘峭、毛文錫三人缺席。
王宗懿大怒,說王宗翰不來赴宴,肯定是潘峭、毛文錫從中挑撥離間!把缺席赴宴上升到政治站隊的高度。
在宴飲的時候,王宗懿的兩位親信徐瑤、常謙,不斷地看向唐道襲,還偷偷交頭接耳,交換眼神。唐道襲大為恐懼,以上廁所為藉口,提前逃離宴席。
次日(7月7日)一大早,王宗懿就入宮告狀,空口無憑,愣說潘峭、毛文錫挑撥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
王建不加調查,立即將二人貶出朝廷。
知父莫如子。王宗懿知道,挑撥養子與太子的感情,是王建心中最不可觸碰的紅線,「養子」是他最敏感的神經,最大的忌諱。
王宗懿得意洋洋地走出了皇宮。
這時候,一個人影閃入皇宮,此人正是唐道襲。
見到唐道襲,王建毫不見外,就把剛才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本意是向唐道襲發發牢騷,抱怨儒生可恨,離間父子君臣。
唐道襲的一番話卻讓王建如聞霹靂:「太子爺謀反!」
「啊?」
「太子陰謀政變,想藉機囚禁各位親王罷了。陛下今日出宮遊玩,而他卻要在前一天召集所有的官屬和親王,外面又全是太子爺的部隊……」
話到嘴邊留半句,殺傷力最強。讓聽者發揮想像,自己嚇自己。
王建聽得冷汗直冒,當即宣布取消了情人節遊玩計劃。
其實王建對「太子幫」始終心存戒備,前文岐蜀大戰時,只要前線戰況穩定下來,王建就會迫不及待地返回成都,防止「太子幫」謀變。
「太子幫」掌握中央禁軍,又有一整套完整而獨立的文武官屬,即便太子爺不想幫老皇帝駕崩,也難免他的屬官會急於幫他轉正。
唐道襲再添一計猛料,建議詔令野戰軍入京宿衛,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王建准奏,於是各地野戰軍突然向成都方向調動,成都城宣布戒嚴。
王宗懿當時真沒打算謀反,當聽說唐道襲徵調野戰軍進京之後,也急忙調集禁軍自衛,同時逮捕了潘峭、毛文錫,嚴刑拷打,這二人更是冤枉,幾乎被拷打至死,也沒問出王宗懿想要的口供,於是暫時囚禁。
第二天(7月8日),王宗懿決定先發制人,率領禁軍進攻唐道襲。唐道襲被流箭射中,繼而被王宗懿生擒,斬首。進京的野戰軍也被殺戮很多。一時間,前蜀境內謠言四起,有說是太子王宗懿要造反的,也有說是唐道襲要造反的……中外震恐。
這時候,朝中有明白人,指出這是太子王宗懿跟唐道襲爭權罷了,誰都沒有謀反的企圖,陛下應該面見高官,調停撫慰。
於是王建召見王宗侃、王宗賀、王宗魯,命令他們討伐叛軍徐瑤、常謙。
一場小規模的衝突後,徐瑤被擊斃,常謙保護著王宗懿逃跑,藏在一個船艙底部。失去指揮的禁軍隨即被王宗侃等鎮壓下去。
午夜時分,王宗懿腹中飢餓,便向船上的人乞討食物,身份暴露被告發。王建派養子兼外甥——王宗翰前去撫慰。
可等王宗翰抵達時,王宗懿已經是死屍一具。
消息傳來,王建悲慟大哭,認定是王宗翰故意害死太子。左右近侍擔心王建會因此展開大清洗,人心惶惶。
這時,宰相張格剛剛起草完安撫百姓的詔書,送交王建過目,詔書草稿的立意是認定王宗懿謀反,現在叛亂已定,請百姓們不用驚慌爾爾。
王建頓時恢復了理智,反正人死不能復生,於是宣布廢掉王宗懿太子封號,廢為庶民。而王宗翰也查出了殺害王宗懿的兇手,連同王宗懿的左右侍從等幾十人,依法處決。
太子王宗懿死了,王建需要重新指定接班人。
在新太子的人選問題上,王建徘徊不定,他心中有兩個人選:王宗輅、王宗傑。王宗輅很有王建年輕時的神韻,而王宗傑才華出眾。
王建寵妃——徐賢妃的兒子王宗衍,今年剛15歲,且昏庸無能,根本不在皇太子的候選人之列。徐賢妃積極運作,用黃金一百錠收買了宰相張格。
張格,就是唐朝宰相張浚之子。張浚被滅門時,其好友冒險幫助張格輾轉逃進蜀地,前蜀建立後,官拜宰相。
前文有述,張浚的一生都是不光彩的,荒謬而逗逼,他的兒子張格則將不光彩繼承發揚。史籍記載張格「俊邁而尚矯譎,有父風」。意思是張格有知識、有文化,就是缺德而已,跟他爹一樣一樣的。
張格小肚雞腸、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凡是比他有才華的一律予以無情排斥、打壓。關於他的故事,後文還會出現。
史籍記載,在拜張格為宰相的時候,王建滿懷期望地對他講:「不恃權,不行私,惟至公,是守宰相之事也。」然而張格的實際表現則是「迎合主意,勝己者必以計排去之」。
王建之所以任用張格當宰相,一來是借用他的出身——「唐朝宰相之子」來裝點門面,二來也是利用他的嫉賢妒能來完成政治清洗,幫太子鋪平道路。
千算萬算,王建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自食惡果。
張格與徐賢妃一拍即合,即便沒有一百錠黃金,張格也樂於抱上「太子」的大腿,享有擁立之功。於是當晚就起草一封請求冊立王宗衍為皇太子的奏章,並偷偷拿給王宗侃等元老功臣過目,欺騙他們說這是奉了王建的密詔,是王建的意思。
眾人信以為真,且「太子謀反案」稀里糊塗地爆發、又稀里糊塗地平息,疑點重重,人人自危。這時候誰敢在立儲問題上跟王建較真?既然是王建的意思,文武百官就紛紛在奏章上籤上了名字,表示支持。
張格又暗中勾結了王建信任的幾位知名相士,透漏給他們王建屬意王宗衍的意思。
第二天,王建就收到了文武百官聯名擁護王宗衍的奏章。果不其然,王建秘密召見了這幾位「大師」,請他們給這幾位皇子相面、相骨。幾位得到「內幕消息」的「大師」故意迎合王建的「心意」,異口同聲地認定王宗衍是大富大貴之相,貴不可言。
王建於是下詔冊封王宗衍為皇太子。
直到宣布詔書的那一刻,王建仍忍不住自言自語:「這小子年幼無知,且昏庸懦弱……怎麼就看出來他能當大任呢?」
確立了王宗衍的太子地位之後,前蜀的政局得以穩定。又一個不安定分子——王宗訓(王建養子)被誅殺,「舊臣幫」再遭震懾;岐蜀戰爭重燃戰火,前蜀連戰連勝,捷報頻傳;南詔再度進犯,被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壽擊敗,王建趁勢鎮壓了「漢奸」集團,從此之後,南詔再也不敢進犯。
王建的直覺沒有錯,王宗衍根本不是守家之主,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基業,就毀於王宗衍之手。
前蜀二世而亡的故事,還將在後文詳細呈獻。
總之,幽州劉守光稱帝,牽制了河東李存勖的主要精力;岐蜀之爭,也幫後梁穩定了西部疆域。後梁終於迎來了一次北伐的最佳時機,朱溫能把握住這次機會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