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前蜀立國
【前蜀立國】
朱溫篡唐的同年,王建割據蜀地自立稱帝,國號「大蜀」,之後又改為「漢」,但緊接著又恢復為「大蜀」,史稱前蜀。稱帝第一年,王建沿用大唐「天復」年號。
次年正月初一,一位和尚挖出自己的眼珠,呈獻給王建,以自殘這種極端方式表達對王建的崇拜和臣服。
王建大喜,當即下令召開「萬僧宴」,要在京師成都宴請一萬名和尚。張浚之子張格勸阻,說小人物無緣無故損傷身體,理應重罰!您不但不罰他,還給予嘉獎,那麼天下人爭相效仿,咱們大蜀國成什麼了?
後世也別叫咱前蜀了,就叫殘蜀吧。
王建這才停止了「萬僧宴」。
很多小故事告訴我們,古代的百姓似乎缺乏正確表達極端情緒的方法,比如父母去世,為了表達哀傷而「截指割股」;新君登基,為了表達虔誠而挖眼珠;比如發怒就要「以頭搶地耳」……
對於這種自殘式作秀,統治者應給予正確的輿論導向,起碼不能提倡。所以朱溫和王建的做法是相同的,不再給予任何形式的嘉獎,愛殘不殘。
正月初十,王建下詔,改元大赦。改天復八年為武成元年。按本書的歷史觀,後文皆奉中原王朝正朔,在描述前蜀境內的事件時,也使用後梁年號。
這一年,王建已經62歲,他也面臨著與淮南楊行密同樣的困境,即選擇接班人。王建有11個親兒子,而他的養子規模極為龐大,多達120人,其中最為知名的是42人。
在王建的征戰過程中,最大的一項工作就是「收作義子」,有功將領要收做養子,敵軍降將也要收做養子,屢見於前文。
這些養子為王建的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奠定了前蜀的基礎,也埋下了禍根。其中,大養子王宗佶就是王建的一大心病。
王宗佶是王建收養的第一個養子,那時,王建只是忠武軍的一個下級軍官,擄掠到一個姓甘的小男孩兒,器宇軒昂、骨骼驚奇,一看就是當兒子的料,於是王建就將他收做養子,帶在身邊,改名為王宗佶。
王宗佶鞍前馬後侍奉著王建,年齡漸長之後又跟隨王建衝鋒陷陣,先在忠武軍,後編入「忠武八都」,再後來編入「隨駕五都」,入禁軍、出山南,據利州、陷閬州,入西川、平彭州、吞東川……
無可爭議的「養子一哥」,宗字輩兒大師哥。
等王建逐漸占據西川之後,這位「開國元老」、「御兒干殿下」就變得愈發驕橫,居功自傲,驕縱不法。在西川集團內部,除了王建本人,就沒有王宗佶不敢辱罵的,「王建的天下,有一半是我打下來的!」王宗佶不止一次地公開這樣講。
一次,王建宴請群臣。席間,王建忽發感慨,對群臣說,你們之中要是有一兩個韓信式的人物,我就能平定中原了。話音未落,王宗佶離席下拜,跪奏曰:「臣雖不才,但足以幫陛下問鼎中原!」
都知道他是吹牛拍馬,卻都畏懼其淫威而保持沉默。只有兵部郎中張扶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張扶「博學善文辭」,他說道:「陛下雄才大略,尚且不能奪得岐隴尺寸之土,何況是整個中原!宗佶這小子狂妄無知,大言不慚,陛下萬萬不可聽他胡說,不要覬覦中原之土。」
王宗佶憤恨不已,於是派人指使廚師在飯菜中投毒,將張扶毒死。
兵部郎中張扶,還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狂妄驕橫的王宗佶惹到了一個不該惹的人——唐道襲。
唐道襲,眉清目秀(美眉目),小鮮肉一枚,曾為王建舞童,王建非常寵愛他,把他從男團提拔到中央,建立蜀國後,王建將他提拔為樞密使,權力和地位差不多相當於宰相,日後又將他的家鄉更名為「烈士鄉」。
而王宗佶對唐道襲卻甚是無禮,從來不肯稱呼他的官職敬稱,而是直接喊他的名字,以對待奴僕的態度對待他。這令唐道襲非常惱火。
據記載,這位小鮮肉唐道襲,不僅顏值高,而且很富有心機,陰險狡詐。雖然心裡痛恨王宗佶,但表面上卻對王宗佶愈發恭順,總是小心賠笑,畢恭畢敬。
當王建聽說王宗佶直呼唐道襲的名字之後,就非常不高興,說他敢對我的樞密使無禮,這是要造反的節奏啊。
王宗佶不僅居功自傲,更是廣樹黨羽,拉幫結派,勢力龐大,令王建深感不安。
於是,王建對王宗佶使用了明升暗降的老套路,擢升王宗佶為太師,而剝奪了他的兵權。
王宗佶大為惱火,竟不知死活地給王建上了一道奏摺,大意是讓王建趕緊明確接班人,並且極力暗示自己想當這個接班人,更是強烈呼籲讓王建把全部兵權交給自己……
看罷奏章,王建勃然大怒,這小子真是要造反啊!
這時候的王建已經不再是許州的那個「賊王八」了,戎馬一生、62歲的王建有了更深的城府。他強壓怒火,表面上佯裝鎮定,徵求樞密使唐道襲的意見。
心機Boy唐道襲一臉嚴肅,一本正經地說道:「陛下,王宗佶同志不僅是您的大兒子,更是勞苦功高的元勛將領,在軍民心中又很高的威望,群眾呼聲甚高,我認為,他一定足以勝任!」
罵你的人未必是害你,誇你的人也有可能是往死里害你。唐道襲只用一句話,就將王宗佶捧殺。
唐道襲的這番話終於使王建下定決心,剷除逆子。
幾天後,王宗佶入宮覲見,父子倆的對話很不愉快。王建耐心勸導,而王宗佶態度傲慢無禮,言辭更是激烈忤逆。此時,在王建內心深處,傷心大於憤怒,他擺擺手,讓王宗佶先退下,等改天能夠心平氣和了,再慢慢疏導。
他們的對話「不歡」,卻沒有「而散」。王宗佶居然不聽命令,拒絕退下,賴在大殿上不走,逼王建當場表態,立他當皇太子或把全國兵權移交給他……
王建頓時火冒三丈,氣得渾身發抖,「好小子,你是真要反啊!」於是怒喝一聲,讓衛士把王宗佶當庭斬殺。隨後,又把王宗佶的黨羽捕殺。
通過史書的這段描寫,不難看出,王宗佶似乎是專程來找死的,腦殘至極。史籍對王宗佶的描寫非常短小,可概括為身世由來、居功自傲、處處作死。然而我相信王宗佶沒有這麼簡單,只不過是他的對手更為強大。
王宗佶的傲慢不是一天兩天了,王建早有心理預期,至於他私下畜養死士,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王建不會蒙在鼓裡。想想王建當年對付陳敬瑄的手段,王建的特務間諜可謂是無孔不入,連陳敬瑄貼身藏匿的毒藥都能被悄無聲息地調包,那麼王宗佶的一舉一動難道能逃脫王建耳目?
而王宗佶一連上了三道奏摺,逼迫王建「禪讓」,難道王建還能無動於衷嗎?王建不是漢獻帝、唐哀帝,他必然有所準備。王宗佶上殿逼宮,當面抗旨的舉動,說明他應該是做了一些準備的,意思是如果王建不識抬舉,那就當庭刺王殺駕,弒殺王建。
但他不知道的是,王建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就是念在數十年的父子情上,想再給他一個機會,只要他迷途知返,起碼給他留條活命。
俗話說,好良言勸不回該死的鬼。王宗佶終於為他的悖逆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處死王宗佶之後,王建封自己親生的次子王宗懿為皇太子(長子王宗仁早亡),作為前蜀政權的接班人,封妻子周氏為皇后,封宮女張氏(王宗懿生母)為張貴妃。
隨後,王建在成都以北的星宿山舉辦開國大閱兵,據記載,此次參加檢閱的部隊多達三十萬。
立儲之後,王建對內著手為王宗懿鋪平道路。給他更多的權力和威望自然不用說,另一項重點工作是借「王宗佶事件」而進行系統性的清洗工作,一部分勛舊老臣或主動或被迫地交出了實權,例如養子王宗弁等。
對外的策略則一如既往地明確,那就是慫恿鳳翔李茂貞與中原王朝作對。王建自始至終都對岐蜀關係看得很透徹,那就是讓鳳翔李茂貞作為蜀地的屏障。長期以來,王建雖然不斷蠶食李茂貞在山南的地盤,卻從未動過將其完全吞併的念頭,並且會在李茂貞遭受關東威脅的時候給予援助。
雖然王建與李茂貞之間也上演著亦敵亦友、相愛相殺的故事,乍看起來,跟淮南楊行密與杭州錢鏐頗為相似,然而岐蜀之間的關係更為齷齪,簡單說,就是王建在養豬,養肥了是要殺的。
李茂貞與王建之間遲早要爆發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而這場大戰的導火索居然是一件家務事——夫妻倆鬧矛盾。這場戰爭也使得中原王朝(後梁)承認了前蜀政權的合法性,使之由一個非法的地方割據政權成為了與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的合法政權。
這場有意思的戰爭將在後文逐一呈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