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彭州尾聲
韓建與王建原本都是忠武軍的低級軍官,黃巢進犯長安時,被楊復光挑選出來,編成「忠武八都」,在驅趕黃巢、收復京師的作戰中立有大功,楊復光死後,又被田令孜改編為「隨駕五都」。
楊復光對韓建是有知遇之恩的。
而今,楊復恭卻淪為了韓建的階下囚。
楊復恭破口大罵,罵韓建是個恩將仇報的狗奴才。如果不是我弟弟楊復光的提攜,哪有你韓建的今天?眼看我們楊家落難,你非但不捨命相救,反而落井下石,還要拿我的人頭去請功領賞不成?論輩分,我是你大爺,你大爺的!
每一句都是戳人心肺的大實話。
韓建羞憤難當,一怒之下,將楊復恭及其養子楊守信處死,只留下了楊守亮。
楊守亮抬頭掃視,發現韓建身邊的八百親隨全是自己曾經的老部下,於是對韓建說:「我向來待他們不薄,而今天,被說為我赴死了,他們居然連一句幫我求情的話都沒有,我勸你趕緊殺了這幫白眼狼,免得日後也淪落到我今天的地步!」
韓建點頭應允。
楊守亮又說,「你別著急殺我,麻煩你把我送到京師,我見了天子之後,訴說先人之功,也許還能僥倖不死。」
楊守亮口中的「先人」指的就是楊復光。
楊守亮與楊守信是親兄弟,原名訾亮、訾信,也是「草軍」出身,最早追隨王仙芝,後來在與楊復光的作戰中投降。楊復光將訾亮收為養子,更名為楊守亮,而把訾信送給楊復恭,由楊復恭收為養子,更名為楊守信。
韓建將楊守亮押往京師,在楊守亮的嘴裡塞入一個小球,又用絲帛緊緊勒住他的嘴巴,那畫面真有情趣。
昭宗登上延喜樓,親自審問。楊守亮有口難言,只能搖晃腦袋,左右小吏替他回答,「他認罪了。」
「哦,那他為何一語不發?」
「他無話可說。」
於是,楊守亮被依法斬於獨柳下,人頭掛在鬧市示眾。
幾乎與此同時,楊守厚病逝於綿州,其部將舉州投降王建。
李茂貞呈獻上一份證據,是楊復恭寫給楊守亮的書信,這些書信總共60頁紙。
在信中,楊復恭讓楊守亮廣積糧草、秣馬厲兵,做好搞事情的準備。在信中,楊復恭還說昭宗是我力排眾議才擁立稱帝的,結果這白眼狼還想搞我,咱爺們兒想想辦法,干他一娘票!
這就是李茂貞呈獻上的楊氏集團謀反的「鐵證」。
李茂貞在出兵前,還曾彈劾楊復恭,說這傢伙自詡為隋朝皇族後裔,「以恭帝禪唐,故名復恭」,簡言之,「楊復恭」這個名字就是謀反的鐵證。
見過扯淡的,沒見過這麼扯淡的。
楊復恭怎麼可能是隋朝皇族後裔?楊復恭不姓楊,這是常識,他跟人家楊堅、楊廣沒有半毛錢關係。
再說「復恭」,「復」是他這一輩的行輩字,往後是「守」,往前是「玄」。「楊復恭」就是隋朝楊氏子孫要光復恭帝的江山社稷啊?那麼劉念漢、朱復明是不是也該滿門抄斬?
事已至此,我們不由得要重新審視「倒楊運動」,楊復恭真的要謀反嗎?
「楊復恭謀反」本身就是一個假命題。太監謀的哪門子反?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讓我們除去濾鏡,換個角度、換個立場來複述一遍:
在昭宗的有意縱容下,新銳文官集團對老宦官楊復恭展開了全方位立體化打擊,從服裝穿戴到姓氏、養子,360度無死角捕風捉影、小題大做,甚至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
一輩子官場上櫛風沐雨的楊復恭,早就聞到了血雨腥風,做出了與田令孜相同的選擇,以退為進。老奴不玩兒了,老奴交出實權,退休回家,換一個風燭殘年行嗎?
不行。
乾兒子拜訪乾爹,就是有意謀朝篡位,圖謀不軌。這個理由連昭宗都覺得太牽強,所以找的開戰理由是楊復恭涉嫌謀殺送詔書的使節,而不是與楊守信密謀造反。
楊復恭與楊守信只好逃到興元府,投奔楊守亮。注意,我在前文用的詞就是「自保」。
割據山南之後,楊氏集團的主攻方向也不是北面的長安,而是南面的東川、西川。
李茂貞興師討伐,楊守亮北部防線一觸即潰,似乎也沒有做好抵禦京師大軍的準備。
楊氏集團真是蓄謀已久的要造反?
楊氏集團的「外宅郎君」,這些節度使、刺史們從來不向朝廷依法繳納貢賦。但這可以看做是割據的證據,而不是謀反的證據。那一時期幾乎所有的藩鎮都不繳納貢賦。
評論一個人,定義一件事,要擺事實、講道理,有一說一。楊氏集團囂張跋扈、目無王法……廣義地說,這可以是謀反的表現,但在當時特定環境下,還是不能夠與狹義的「謀反」劃等號的。
我無意為楊復恭平反,也不提倡功過相抵。哪怕是功臣宦官楊復光,也有污點,前文有詳述。
功是功,過是過,歷史不容半點馬虎。
所以我個人堅持認為,「倒楊運動」是昭宗回收皇權、中興大唐的大棋局中的重要一環,田令孜也罷、楊復恭也罷,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已,是被歷史挑中的炮灰。
【彭州尾聲】
王建圍困彭州長達兩年四個月,城中糧食斷絕,不出意外的上演了人吃人的慘劇,部分守軍投降,楊晟自知不敵,於是打算投降。
王建派人送來十隻羊,表示慰問。
楊晟卻大怒,認為這是王建嘲諷他為任人宰割的羔羊。於是拒絕投降,要鬥爭到底。
面對堅城,西川軍一籌莫展,智囊王先成建議修建「龍尾道」,即用土堆一個斜坡,堆到與城牆一般高。
龍尾道堆好,西川軍攻城已經如履平地,城池陷落在即,可楊晟依舊竭力抵抗。其部將王茂權發動譁變,斬殺楊晟,開城投降。
王茂權被王建收為養子,更名為王宗訓,其餘被收做養子的降將還有王宗勉(趙章)、王宗謹(王釗)、王宗綰(李綰)。
有位叫安師建的將領堅持抵抗,被生擒之後也拒絕投降,不願為王建效力。王建愛惜他的才華,問道:「你已經報答了楊晟,現在能為我效力嗎?」
安師建哭道:「我曾發誓要跟楊晟同生共死。今日不願苟且偷生,但求一死,您把我早早殺掉,就算您的一件功德。」
王建再三勸說,安師建卻不再多說一個字(三謂不回,乃戮之)。王建下令給他舉行隆重的葬禮。這一幕多像曹操斬陳宮。
彭州被攻克,威戎軍治下的四州之地,從此被王建吞併。
關於楊晟,還是值得多說幾句的。
楊晟起初為鳳翔將領,當時的鳳翔節度使還是李昌符。楊晟作戰英勇,有謀略,且為人和善,廣結人緣,遭李昌符猜忌,李昌符就想找機會殺了他。李昌符的一個姓周的小妾向楊晟泄密,於是楊晟逃出鳳翔,轉投禁軍。
後來,田令孜慧眼識珠,不斷提攜他,並讓他帶兵駐守大散關,為僖宗斷後,勞苦功高。再後來,田令孜從西川劃割出四個州,設立威戎軍,提拔楊晟為威戎節度使。
在王建入川、包圍成都的時候,楊晟曾帶兵救援田令孜、陳敬瑄,但被王建擊退。
王建拿下西川之後,楊晟又聯合山南楊守亮對抗西川王建,直至最終被王建所敗。
需要注意的是,楊晟的「楊」不是楊復恭的「楊」,嚴格來講,楊晟是「田派」而非「楊派」。
在李昌符被誅殺之後,救過楊晟一命的小妾周氏輾轉來到楊晟面前,柳眉帶笑、鳳眼含春,眉梢眼角說不盡萬種的風情,美人救英雄,英雄難道還不以身相許嗎?
周氏提出想嫁給楊晟為妻。
然而楊晟卻拒絕了這段姻緣,說您救了我的命,對我有重生再造之大恩,願以母事之。別當老婆,當老娘。
周氏多次催婚,楊大孝子固辭不允。每天早晚兩次請安問好,畢恭畢敬,待之如母。
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楊晟宅心仁厚,善待下屬,除了極個別的將領背叛,彭州城內的絕大多數將領都願為他忠勇死節,例如安師建。
「雖城中食盡,無叛者。」——《新唐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