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望都之戰
【望都之戰】
咸平六年(1003)4月,夏州李繼遷對宋境洪德寨發動攻擊,失敗而退,短暫休整之後,於5月捲土重來,攻陷西涼府。
據夏州,奪靈州,陷西涼……李繼遷走向了人生巔峰,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最落魄的時候甚至遠不如織席販履的劉皇叔,那時候,李繼遷孤身一人以全國A級通緝犯的身份浪跡天涯,老婆孩子和老母均被敵人(宋)俘獲。如今,他已經成為了雄踞一方的霸主,即將成為西域雄鷹。
然而歷史總是如此無情,李繼遷在最美的時刻隕落。
西涼總指揮巴勒結宣布向李繼遷投降,處於事業巔峰的李繼遷對此毫不懷疑,竟不設備。正當李繼遷精心籌備受降儀式時,巴勒結秘密集結蕃部力量,對李繼遷發動了突然突襲。毫無準備的李繼遷被打得大敗,身中流失,逃回靈州後,很快就因傷重不治身亡。
遼國也在同一時間再次對宋展開軍事行動,同樣是在4月,遼國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幽州總司令蕭撻凜入侵定州。宋軍總指揮王超派步兵一千五百人為先鋒,主動出擊迎戰,雙方在望都縣附近遭遇,隨即爆發了「望都之戰」。
遼軍總共有數萬騎兵投入戰鬥,雙方在望都從傍晚打到二更時分,遼軍才稍稍後撤。天剛蒙蒙亮,遼軍復來,繼續激戰。
遼軍敏銳地發現宋軍的右翼稍微偏離了主陣,於是立刻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集火右翼,在極短時間內就完成了迂迴、切割,還放火焚燒了宋軍右翼的後方倉庫。顯然,遼軍要先吃掉右翼,逐個擊破。
統領宋軍右翼部隊的是副總司令王繼忠。在遼軍即將完成合圍之時,王繼忠果斷下達突圍的命令,要殺出血路,與互成犄角的左翼、中堅匯合,完成反包圍。
關鍵時刻,遼軍大將耶律奴瓜通過衣著服飾認出了高級將領王繼忠,指揮精銳騎兵集火王繼忠,很快就將王繼忠團團圍住,「圍數十重」。王繼忠與貼身護衛拼死抵抗,且戰且退,等待支援。
然而總司令王超、副司令桑贊卻畏敵退縮,竟然趁遼軍圍攻王繼忠的時候率部撤退。你頂住,我先撤。
望都戰敗的消息傳來,王繼忠同志壯烈殉國。真宗在聽完王繼忠烈士的事跡後頗為感動,追贈大同節度使、兼侍中,並將他的三個兒子錄為國家公務員,賞賜大量財物作為撫恤金,號召全體將士向王繼忠同志學習。
實際上,王繼忠並沒有死,他被俘了,且投降了遼國。之後的事情只能說見仁見智了,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很嚴重。
據說蕭太后久仰王繼忠大名,知道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重金厚禮予以勸降。首先是高官厚祿,授其為戶部使,最後官居樞密使;其次是美人計,給他安排了一個老婆,以讓他在契丹安家;又賜給他三十宮戶作為家奴;之後又賜爵位,先封琅琊郡王,後進封楚王;又賜國姓,王繼忠因此也被契丹人記載為「耶律顯忠」、「耶律宗信」。
順便一提,給他安排的這位妻子也是很有來頭,乃是大遼開國元勛康默記之族女。康默記,與韓延徽、韓知古並稱為「二韓一康」,被《遼史》稱為「佐命功臣」,幫助耶律阿保機建立大遼。
面對遼國的糖衣炮彈,或者說慧眼識才,王繼忠「亦自激昂,為遼盡力」,從此開始為遼國建設添磚添瓦、獻言獻策。
王繼忠算是「漢奸」嗎?
歸命遼國後,王繼忠就向蕭太后提出和平方案,建議遼宋和解,致力於發展經濟而非無休止地戰爭。當然,無論是主戰還是主和,出發點都是圍繞遼國利益優先,中原人大可不必為他歌功頌德。大宋官方在得知他降遼之後,依然對他讚譽有加,賞賜豐厚……這也主要是政治、外交的需要,所以對王繼忠的評價歷來存在嚴重分歧,爭論不休,相比之下,同樣是力竭被俘的「楊家將」楊業,面對敵人的糖衣炮彈,選擇了絕食三日而死,「不食周粟」,壯烈殉國,因此千百年來被人們稱頌、懷念,「楊家將」也早已脫離了歷史本身而成為一個民族符號。
當時蕭太后已經年過半百,也感覺自己很快就要過早地離開我們,而失去她之後的遼國能否與大宋在全面對抗中繼續占據上風,是個很值得思考的事情,於是也準備與宋緩和關係。
老謀深算的蕭太后不會立刻約談大宋,「求和」與「談和」是兩個概念。因為想要和談,所以才要加大軍事投入,要把對方打疼了、打怕了,才會在談判桌上占據主動權,為自己贏得最大利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戰促和。
蕭太后要開一波大了。
「望都之戰」的第二年(1004)9月,蕭太后大舉南伐。事後的發展跟她的預判基本吻合,「吻合」是指此戰真的是宋遼之間的「終戰之戰」,此戰之後兩國維持了百年和平,直到遼國滅亡;「基本」指的是最後的結果與蕭太后的最初設想有那麼一點點小偏差。
不賣關子了,這就是以「澶淵之盟」而結束的「澶州之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