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文存金石氣,使有慧蘭香

  人在《憫農》的詩詞意境和現場勞動畫面間轉換,李相白看到了藍小蝶。閱讀

  另外一片地上藍小蝶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

  江白衣的模式藍小蝶最初採用過,這是最省事省力的,可姑娘哪有江白衣的墨家技能。

  來回一趟,中間還能餘下一溜自留地。

  揚長辟短,姑娘直接拿著鋤頭刨地。

  有修為呀,一鋤頭下去整片地面都能被翻起來。

  身材修長,溫暖的春光下藍小蝶手中鋤頭一起一落,當身體彎下的時候曲線便也在姑娘身上淋漓盡致的呈現出來。

  很有視覺效果。

  姑娘身後是甲人秋江漁火。

  兩甲人魁梧,蹲在地上。

  秋江分揀草根,漁火手持耙子,敲碎泥塊,平整地面。

  同樣的專業,明顯姑娘是做作了功夫。

  江白衣、藍小蝶,一個將開墾演繹成了藝術美學,一個將開墾變成了暴力美學。

  但都賞心悅目,尤其是藍小蝶。

  至於農家先生、學生,表現出來的則是最純粹樸實的勞動畫面,也就是開墾田地的工具先進了點。

  寧王姬懷北和公主姬雪宜內心翻江倒海。

  當初在宮內敲定認籌田地的方案,龐妃讓寧王姬懷北盯著姬懷贏,懷贏沒看到,看著江白衣犁地、農家先生挽著褲腿揮舞鋤頭,寧王姬懷北滿腦子都是自己農夫一樣犁地人仰馬翻的畫面。

  姬雪宜也是。

  視線直愣愣的看著藍小蝶,難道自己也要向藍小蝶一樣鋤頭揮舞如風。

  視線低垂,看著皮膚白膩的雙手,姬雪宜好看的五官擰在了一起。

  「娘,要不我們還是算了吧!」

  「姐說的有道理。」寧王姬懷北點頭。

  龐妃也有點打退堂鼓。

  看到走過來的李相白等人,藍小蝶起身,單手拎著鋤頭,右手撩了撩垂在耳際的黑髮。

  藍小蝶笑著招呼:「李同堂!」

  江白衣看了看李相白,不說話,更加用心的計算犁間距。

  田間的農家先生、學生看到李相白,都熱情的打起了招呼。

  然後田間地頭的所有人便聽到李相白以浩然正氣吟出的詩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呀。

  雖然李相白沒有站在真真實實大周農民的田間地頭,但這首詩的意境卻完全的體現了出來。

  字字真切,沒有華麗的說辭,不是空洞的內容,更不是無病的訴說。有蘊意深遠的格言,直撞人心的說服力,將田間農民揮汗如雨的一幕形象貼切的渲染出來。

  都聽見了!

  西京書院的農家教書先生反覆將吟誦詩句,百感交集。

  手中鋤頭狠狠的揮入地下。

  高聲說道:「大周數百年來出過無數文人墨客,歌頌江山如畫,讚揚金戈鐵馬的將軍,讚美聖帝的賢能,誇讚美人如玉,唯獨少了文人墨客以詩詞去表達農民的艱辛和不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憫農詩,說盡了農民的艱辛,莊稼成長的不易,此詩往後便是我農家所有人員的座右銘,振武詞推廣向了各大書院,朝廷各郡兵營,此詩也應讓天下農夫皆知,誰知農民之艱辛,李相白知道,往後朝廷的聖帝也知,天下皆知。」

  「李同堂也說過農是國之根本,我農家興盛可期。」

  情緒飽滿,三言兩句之間說話聲齊整了起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詩聲震徹雲霄,朗朗晴空,大周都城上方有五彩祥雲凝聚。

  姬雪宜看了看群情激越的現場,又看了看邀約李相白下田的藍小蝶和蒼穹的祥雲。

  咬牙,「娘,我下決心了,開墾田地。」

  寧王看了看自家姐姐,「娘,我也是!」

  龐妃:「好!」

  姬懷贏認籌的地還沒有開墾,但認籌的事情前日便定下來,就在藍小蝶半畝地的邊上。

  寧王和公主一個瞄著藍小蝶,一個目標是姬懷贏。

  兩片地都選在了姬懷贏的左右面。

  沒有急著開墾,得要取經呀。

  李相白口出「憫農詩」的消息快速傳播了出去。

  百草園內的秋虞聽到憫農詩,人輕微的顫慄了起來。

  姑娘是農家學生,琅琊書院所在琅琊郡又是大周的糧倉之一,農家學生時常下田地,姑娘知道農民的艱辛。

  內心反覆的吟誦憫農,姑娘意識中當日李相白詩詞論境時形成的模糊影像逐漸清晰了起來。

  秋虞也有認籌一片地想法,琅琊書院農家獨大,但西京書院依仗都城便利及其京城地下濃郁的地脈靈氣,百草園內的奇珍異草卻是天下獨有。

  秋虞想要集兩家之長栽培。可認籌的前提條件限制了選擇,最終姑娘嘆氣,人又專心致志的研究起百草園的花草來。

  田間出憫農詩,午間李相白邀約江白衣、藍小蝶和西京書院的先生吃一頓刀削麵。

  這次是抄的。

  豬肉煉油,蔬菜和瘦肉下料,一頓炒刀削麵讓眾人吃的心滿意足。

  一頓炒刀削麵,江白衣、藍小蝶等人再一次下田,李相白筆墨紙硯,開始將初稿定案。

  筆走龍蛇舞,李相白起開篇。

  「讀儒得仁得義得智,讀墨得慧得力行,讀法明身自見,以儒家剛健有為的精神發憤圖強,以儒家公忠為國的精神培養家國情懷,借鑑墨家『兼愛』、節用』,道家『少私寡慾』,法家『廢私立公』,取其精華,棄之糟泊,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眾說百行,雅俗共嘗,開拓視角。」

  古今結合,引經據典,文案中自然不會出現私通鬼市的夫子白子賢等人被交換西京書院的一幕,也不會涉及李相白諸多的人生小目標,小規劃,就是單純的以事論事。

  從借鑑百家講壇的方案開始,李相白提出了大周五大書院為主,包含各地大大小小書院學風開放,學術交流,學術辯論的重要性,提出各大書院學識淵博的先生在朝廷推動下授業解惑的必要性。

  也就是支教!

  這尤為關鍵,大周學富五車的先生們都集中在五大書院,差不多形成了教育壟斷,尋常書院哪有知識淵博,博聞強記的先生。

  這個創造性的建議中李相白還提出了學院挑選文采出眾,天賦稟異的法家、農家、儒家、墨家學生充當支教的梯次力量。

  這是整個方案承上啟下也尤為重要的一環,華國歷史上百家爭鳴,不就得益於那些聖人們週遊天下,傳道授學。

  這在大周還真不難實現,大周儒門、法家強盛,弟子眾多,而儒門法家修者過入門三境之後都要面臨立功立德立言證道三境的考驗適才能進入成聖三境。

  所以進入證道三境,有的是走出去想要立功立德的學生,斬妖除魔,傳道解惑,進入軍營保家衛國,這都是常見的立功立德立言方式,只不過以往這些方式多隨機性,如今李相白方案中成了有計劃有目的的證道之途。

  後續的方案就是「掃盲」、文化下鄉。

  李相白沉浸在文章書寫當中,四周卻隨著李相白的筆走龍蛇舞產生了異象,天空的祥雲籠聚向四合院上方,紙張出金石氣,清風自來,滿院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