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李景隆之毒計(1)

  「皇上您放心!」

  殿中,李景隆忽然微微瞄了徐輝祖一眼,笑道,「若是三萬武裝到牙齒的邊衛,鋪天蓋地的壓過去。⁶⁹ˢʰᵘˣ.ᶜᵒᵐ這仗還能打成磨磨唧唧的拉鋸戰,帶兵的人可以永遠留在那邊不用回來了!」

  聞言,徐輝祖的眉頭不動聲色的皺皺。

  李景隆這是無聲的將了他一軍呀!

  這讓徐輝祖猛的意識到,若是這一仗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恐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還有皇帝的信任,都要大打折扣。

  外人看來對緬用兵是皇帝的一意孤行,但唯有真正熟知內情的人才明白,對緬用兵的真正推手,是他們這些軍中的少壯派,二代勛貴們。而皇帝,不過是一拍即合之後的順水推舟。

  早在很多年前,皇帝就在大明的核心圈子中,提出過對安南緬國用兵。皇帝給出的理由是,這兩個偏僻的小國有著比大明還好的海港。而且,占了這兩個地方,等於在大明傳統的中夏之地外,建立了兩個屏障。

  然後這兩個屏障可以在陸地上,乃至在海上,勾連到其他的海島小國,成為一個連環相扣進可攻退可守的島鏈。

  一開始群臣們還聽得一頭霧水,以為哪個粗鄙的武夫又給皇上進了讒言。但隨著這幾年海貿的愈發興盛,朝中大臣們對外了解越發清楚,才明白皇帝所說的絕不是無的放矢。

  但即便如此,他們對海洋的認知還處於懵懂的階段。

  朱允熥之所以和勛貴二代們一拍即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緬國有深水港。

  不是一般的深水港,而是直接面對印度洋的深水港。

  我堂堂中夏之地,直到近代才有海洋文明的概念,不是我們短視也不是我們迂腐更不是我們被傳統思想禁錮住了。

  而是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們看不到中原以外的世界。

  對緬用兵占據海港的雛形,來自於朱允熥借鑑了後世的四港一戰。

  四港分別是,瓜達爾港,孟加拉的吉大港,緬國的皎漂港,緬國的實兌港。中轉站是斯里蘭卡的漢班拖塔港。

  這四港是中夏對印度洋的發起點,戰略意義不言而喻。除卻艦船可以出遠海之外,還可以避開馬六甲。

  這意味著什麼,更是無需多說。

  在朱允熥的心裡,只要現在有能力占領的,對未來百年大計有好處的,必須動手。不惜一切代價,劃入中夏文明圈之內,成為中夏的固有疆土。

  誰家裡嫌好東西多呀?

  哪個當老子的不想給兒孫們多掙錢多攢家底?

  就是這麼簡單質樸的道理!

  而勛貴二代們之所以願意發動對緬戰爭,除了戰爭的紅利之外,就是他們沒有別的途徑獲取爵位和功勳。這些二代們大多是庶子,爵位和家業和他們沒關係。

  他們倒是可以去邊軍之中歷練,可跟韃子比劃容易,還是跟這些蠻子動刀子輕鬆,他們也一清二楚,柿子挑軟的捏。

  對此朱允熥也樂見其成,對緬用兵不過是開胃菜。時機成熟之後,安南等地又是這些勛貴二代們大展拳腳的好戰場。

  ~

  這時,文臣之首的朱高熾忽然皺眉道,「皇上,臣心中還有一處...疑惑!」

  說著,他抬頭道,「對緬用兵打下來容易,但是要徹底站住難呀!緬國不同於高麗。臣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一群蠻子,嗯....光靠兵未必能站得長久啊!」

  不得不說,朱高熾的眼光很毒。

  高麗是成熟的農耕國家,千百年來一直身受儒家正統的影響,有和大明差不多的法統體系,相對比較好統治。

  緬國本就四分五裂,番王各自為政,而且語言文字不通用,更增加了統治的難度。

  所以移民是必然,但說起移民大明王朝又面臨一個困難,那就是從哪弄百姓過去呢?

  裁撤的邊衛?

  邊衛連帶著他們的家眷,四十多萬人聽著是多,可朱高熾是大明核心決策圈的人,他知道這四十萬人不可能都移到一個地方去。

  再說,高麗那邊一直都需要中夏的移民,還有皇帝對其虎視眈眈的東瀛,還有呂宋乃至琉球....

  每一個真正站在他這個位置的大臣都明白,其實中夏文明最大的優勢不是同化,而是這個時代中夏文明就代表著最頂尖的生產力和最優越的文化。

  地,是要有人的。

  今日對海外番邦的強占,其實跟當初歷史上晉唐宋時大規模的南遷,開發中夏南方之地是一模一樣的歷程。

  正是因為史上因為胡亂或者內亂,幾次大規模的南下,當時北方的先進技術和大批的人才南下,才開發出現在的江南。唐宋之時,織布和瓷器還有各種手工業都是北方領先,而現在江南卻把他們甩在了後邊。

  現在要占那麼多海外的地方,可不是吃飽了沒事大孩子日婆娘,累了就撒手的,而是要京營且不只一代的經營。

  沒人,經營不了。

  朱允熥細長的手指敲打桌面,也在想這個問題。

  從哪移民過去呢?

  忽然,他看見李景隆似乎有話說,便道,「曹國公可有好的建議?」

  「臣愚鈍,萬事都聽萬歲爺聖裁!不過臣倒是有話,想問問魏國公?」李景隆笑道。

  「你說!」朱允熥笑道。

  而徐輝祖又是不可察覺的皺皺眉,他有些想不明白,但也很確定,曹國公李景隆對他微微的有了些敵意。

  「願聞其詳!」但他還是很有涵養的,對李景隆拱手。

  「不敢!」李景隆客氣的笑了一聲,「請問魏國公,這次對緬用兵的三萬人,要不要帶家眷?」

  「打仗怎能帶家眷?」徐輝祖開口道,「這三萬人都是裁撤邊衛之中選出來的,還算能打的....」

  「不帶家眷就好!」李景隆又是笑笑,看向朱允熥,「皇上,臣看在,對緬尚未奏全功之前,說這些都是太早。即便是我朝大獲全勝,得了緬國之地,也需要數年的苦心教化。」

  說著,又是笑笑,「莫說緬國,高麗那還時不時的有人叛亂呢!」

  忽然之間,朱允熥明白李景隆要說什麼了,笑道,「你有話直說,不要繞彎子!」

  李景隆低頭笑道,「那就請萬歲爺先赦了臣不莊重之罪。」說著,又笑道,「這三萬兵過去,打了仗除了搶錢之外,是不是要搶女人?」

  頓時,文官們面露鄙夷,而武官們則是眼睛一亮。

  搶女李景隆繼續笑道,「臣是帶過兵的,自然知道當兵的什麼德行。他們在緬國那邊一時半會的回不來,身邊就不能沒人。咱們站住腳,怎麼也要三兩年,這三兩年下來,怕是小崽子一窩一窩的下!」

  「曹國公,請慎言!」文臣之中,辛彥德怒目而視,「這是朝堂之上!」

  「哈哈!」而武將們,則是咧嘴大笑。

  「胡鬧呢!」朱允熥也忍俊不禁,「哦,你的意思是咱們大明的兵,撇下家眷在那邊安家落戶,然後一個勁兒的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