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蝶晚上刷朋友圈的時候,突然就看到了方浩發出來的一條動態:
——這條街最靚的仔,我的公眾號已經開啟了,歡迎大家的關注。
「方浩哥哥的公眾號,我一定要捧場。」
抱著這樣的想法,她點開了連結。
已經發表了一篇文章。
說是文章,有些過於勉強,只是配了一句話,然後就是發了幾張自拍照片。
但是對唐小蝶來說,這顯然比那些花團錦簇的文章更好。
——文章哪裡有帥氣的小哥哥好看?
可惜的是,方浩的公眾號還沒有開通打賞功能,要不然她就要用打賞來表達一下自己對這些照片澎湃的感情了。
關注了這個公眾號,再留了一句「方浩哥哥好帥哦」的話之後,她又將這個公眾號分享到了她的同學群、遊戲群、追星群等一共十多個群,推廣語就是「我發現了一個小哥哥的公眾號,真的是一座寶藏」。
她雖然才十六歲,也知道方浩既然弄出了一個公眾號,而且還把連結放在了自己的朋友圈,肯定是想著有更多的人關注。
所以在推廣上,她也很用力。
在她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單柔也從朋友圈發現了方浩的這個公眾號。
本來想著打賞個萬把塊錢給乾弟弟撐一下場,但是點開一看沒有開打賞,沒有辦法,只能夠關注一下,然後幫著做一下推廣,把連結發到了自己在的幾十個群,表示「這個就是我乾弟弟的公眾號,你們支持一下」。
她在的群有珍珠園別墅區的業主群、閨蜜群、親友群、美妝群、投資群、炒股群等,有的還是上千人的大群。
發連結求關注的時候,順手還會發出紅包,這是群裡面求人辦事的基本禮貌。
她還有一個群是漢紳男裝這家公司的管理群,大大小小的管理人員有兩百多個,她把這個連結發送過去之後,群裡面大多數的人都很快表示已經關注這個公眾號。
有一些人為了讓這個大老闆開心,甚至還將連結轉到自己管理的公司小群中,要求群里的人都必須要關注這個公眾號。
方浩當然不知道那些事情。
這對他來講就是交一個作業,並沒有放在心上。
第二天呆在家裡,大群裡面已經有幾十個公眾號的連結,他都沒有點進去的興趣。
可能這幾十個公眾號裡面會有那麼一兩個能夠混上飯吃的,但是他很難相信會出現什麼爆款。
老師也開著語音在群裡面點評了十幾個公眾號,有的是指出毛病,有的是誇讚,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
方浩的公眾號並沒有被點評到,他自己也清楚自己的事情,本來就是很敷衍的發出了幾張照片,沒指望能夠獲得誇讚。
柳青也開了一個公眾號,名字挺矯情的,叫什麼「柳園雅敘」,打頭的就是一篇2000多字的散文,是關於他的故鄉的,還配了八張圖片,大有弄出一個新八景的勢頭來。
他的那個公眾號還被老師誇了一下,說排版漂亮,選圖得體,文字也具有美感。
不過,也提出了批評——沒有話題性,不能吸引人的眼球,不具備推廣的能力。
在群裡面,老師倒是著重的誇讚了一篇名為《是什麼讓一個老實人舉起了屠刀》的文章。
那篇文章講的是兩天前出現的一起兇殺案,一個男人無端端的拿著一把刀跑到鬧市殺人。
文章的內容,實際上是替那個兇手辯護的。
首先,那個兇手是一個老實人,其次,生活很不如意。
為什麼要舉起刀來殺人,那就必須是一個體質問題了。
「雖然這篇文章的三觀不正,『老實人』、『生活困難』也沒有可信的新聞來源,但是,這一篇文章能夠掀起別人的情緒。而把所有的問題都指向體質然後再進行猛烈的批判,那是一個非常有效果的方法,能夠給自己立下良知者的人設,在適當的賣一賣慘,比如說因為寫這樣的文章,受到了打壓什麼的,這樣更容易獲得讀者的打賞。經營起一批固定的受眾之後,就等於擁有了一個肥美的韭菜園,可以定時收割了。」
老師這樣點評。
那篇文章的作者在群裡面弱弱的抗議:
「老師,我不是割韭菜,我是真的這麼覺得。」
「得了吧,這個你不用辯解了,老師我懂。」
「可我是真的想幫那個老實人說幾句話,我覺得他這就是在反抗社會的不公……」
「對,就是要這個態度!哪怕大家都看穿了,你也要這樣堅持。這個世界上傻子很多,總會有人相信的。而且越傻的人,越容易割他們的韭菜,以後就算是公眾號封了,在網上賣雞蛋賣紅酒,都能夠讓你富起來。同學們,你們都要向他學習。」
作者:「。。。。。。。」
群裡面其餘的學員都紛紛發出點讚的表情,表示老師講的好有道理。
方浩感覺自己也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可惜的是,老師也有著自己的事情,水群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等到老師離開這個群之後,這個群就沉寂了下來。
下午的時候,柳青給方浩發過來了自己的公眾號連結,方浩點進去一看,公眾號名稱已經改了,從文青風的「柳園雅敘」變成了「老柳看天下」,筆名也改了,從柳青變成了「公民柳青」。
看來,這哥們已經學到的東西,準備走公知風了。
在那個公眾號里,前面的一篇散文也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篇時評文章,也不知道是從哪裡找到的一個校園欺凌的新聞,還是這幾天發生的,簡單地敘述了事情的經過之後,就開始了兇猛的抨擊。
在文章的最後,當然歸咎於體質問題,讓主題得到的一個升華。
方浩看了大讚:「兄弟,你出師了!」
柳青將這篇文章的連結發到大群裡面,還@了老師來評點。
老師用了幾分鐘的時間,看完了這篇文章,很快給出了自己的診斷:
「情緒的表達很豐滿,最後主題的升華也很自然,具有一定的煽情效果,但是,給人的衝擊還是弱了一些……你得這麼寫,被欺凌的一方是一個老實善良的孩子,家庭環境很困苦。而欺凌他的那一方,屬於那種二代子弟,這樣衝突性才強,也更容易激起別人的憤怒,成為你這篇文章的轉發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