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第二版《數論史》
最終,沈奇pick了吳上峰,他招收了回國之後的首位數學博士研究生。
吳上峰成為了沈奇的弟子,他說他不在乎博士讀三年五年還是七八年,反正能呆在學校越久越好。
「你這份淡然的心態,很像我的一位國外朋友。」沈奇想起了當年普林斯頓的瑞典朋友喬納斯,有些人就是這樣,他們就想呆在學校里,能呆多久呆多久。
沈奇告訴吳上峰,國家的提振本科教育質量計劃,方向性是正確的,但絕不能停留在喊口號的層面上。
教授給本科生上完課,然後不管不問,這不跟從前一樣嗎?
然而,也不能指望每一位教授在課後都能悉心指導本科生,解答本科生的所有疑問。
畢竟他們是大學教授,不是中學補習班的老師。
所以,有必要設置一種連接教授與學生的專業性崗位,在普林斯頓,這種崗位稱為導修老師。
沈奇在普林斯頓做過兼職的導修老師,而這個崗位更多的是專職性質的導修老師。
中國因為國情不同,專門設置導修制度不是朝夕之功。
沈奇想在燕大建立試點,吳上峰讀博的前兩年,將成為一名專職的導修老師。
學校方面是支持沈奇的,校長建議在數院設立試點。
有人說沈奇現在對學術不是很上心了,整天琢磨著改革之類的事情。
誰這麼大的膽子,居然敢這麼說沈教授?
是匿名者,在網上說的。
「這些人啊,連實名舉報的勇氣都沒有。」沈奇一笑而過,對吳上峰說到:「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我,我只是想做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您這樣的科學家,有權利任性。」吳上峰說到。
「輔導本科生其實沒那麼容易,本科生懂的,你得懂,本科生不懂的,你更得懂,並用他們可以理解的方式解答他們的疑惑,讓他們有種每天都在升級的快樂感。」沈奇傳授寶貴的經驗,說到:「學習的快樂就在於,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強,每天都在變強,那麼學生對學習就欲罷不能了。」
「就是說學習會上癮唄。」
「所以小吳你肩上的責任重大,我之所以選擇你成為我的學生,一是你信佛,有一顆向善的普度眾生之心,二是你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表現非常全面。你各門課程都能拿到優良級的成績,別人談一個女朋友,你談了七個,這是均衡發展、考慮全局的優秀素質。」
「和沈教授聊天,簡直太開心了。」吳上峰哈哈大笑,他沒曾想沈奇是這麼幽默的人。
「小吳,成為一名合格的導修老師,你還需變的更強,我的意思是,我會培養你成為一名綜合型的數學博士,不光是數學,如果你足夠優秀,還可以往其他領域發展。」沈奇給吳上峰發了個郵件,說到:「附件這個PDF,是一篇數學論文稿件,作者來自牛津,寫的是代數幾何方面的內容,你回去之後,對這篇論文進行初審。」
「哈?我審?」吳上峰好意外的,他知道沈奇是各種著名期刊的審稿人,卻沒有料到沈奇會讓他對來件進行初審。
讀博的前兩年,沈奇不會安排吳上峰做任何課題項目,但也不能讓吳上峰和學術研究完全脫節。
所以沈奇讓吳上峰審稿,練練手嘛。
博士研究生審稿也是學習的過程,吳上峰能審則審,審不下去了就去查資料。
當然了,終審者還是沈奇。
這種情況在學術界很常見,作者投稿去著名期刊,以為審稿者是業內著名的大牛,實際上最初的審核人是知名大牛的不知名學生或下屬。
「那我試試?」吳上峰嘗試初審,他讀研時發過三篇文章,其中一篇SCI,英文水平是OK的。
現在的研究生是半學半研,研一階段就是加強版的本科生,仍以學習為主,學習研究生課程,學的更深更專。
研二開始,研究生們介入科研項目,跟著老闆打工,以發表兩三篇論文、其中一篇SCI為奮鬥目標。
吳上峰在學業上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讀研三年,發了三篇論文,含一篇SCI。
沈奇考察吳上峰的專業課成績是一方面,他當然也會關注吳上峰寫的論文。
說到論文,沈奇七年前發表的黎曼猜想證明論文,累計被引用次數突破了5000次大關。
那篇論文發表在《數學年刊》上,當時的IF值是四點幾,現在還是四點幾,變化的是小數點後面的數字。
SCI期刊的影響因子算法,是用前兩年的文章總引用數,除以前兩年的文章總數,換言之,IF值就是文章的平均被引用數。
一份IF值為1.0的期刊,意味著發表在這份期刊上的論文,在過去兩年時間裡,平均被引用的次數是1。
1並非影響因子的底線,零點幾的IF值期刊大把,特別是在數學領域。
《數學年刊》的IF值在所有數學期刊中最高,常年也就在3~5之間徘徊。
取最大值5吧,即發表在《數學年刊》上的數學論文,每兩年被平均引用的次數是5,每年被平均引用2.5次。
沈奇的黎曼猜想證明論文,七年累計被引用5000次,即每年被引用超過700次。
這是什麼概念?
這是非常恐怖的概念。
發表在《自然》、《科學》上的文章,平均引用次數三四十次很正常,因為它們的IF值就是這麼高。
被引用超過300次的《自然》、《科學》文章,那算是牛級文章。
被引用超過500次的文章非常少見,那是超牛級。
《數學年刊》這種IF值不到5的期刊,沈奇的一篇文章平均每年被引用700多次,可以理解為每年有700多個數學工作者或團隊,引用了沈奇的這篇論文。當然了,也存在一位作者反覆引用的情況。
黎曼猜想屬於解析數論領域,這是個非常小眾而高端的超硬分析領域。
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每個大學裡能有十個人深入研究這個領域,並研究出有價值的成果,已經很了不起了。
也就是說,世界上從事解析數論研究的學者,幾乎都引用過沈奇的黎曼猜想證明論文。
沈奇攻克黎曼猜想分了兩個階段,發表在《數學年刊》上的論文是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
完整版的黎曼猜想證明方案,沈奇寫入了他的專著《數論史》中。
《數論史》上市銷售已有6年,6年中發生了不少學術性事件,沈奇在幾個月前已開始修訂第二版的《數論史》。
已有美國出版社聯繫沈奇,希望拿到第二版《數論史》在美國的出版發行權。
第一版《數論史》在美國的售價是八十幾美元。
第二版《數論史》的估價,美國出版社預估到了150美元往上走。
為啥定價這麼貴?
因為在美國,學術專著、教科書就是這麼貴。
「多明戈斯小姐,你的意思是,第二版《數論史》將成為美國部分高校的教材?」沈奇問一位混血女子。
這位來拜訪沈奇的混血女子血統複雜,她有亞洲血統、拉丁血統、斯拉夫血統,多種基因融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位妖嬈艷麗又不乏古典美的異域美女。
混血女子是斯普林格出版集團美國分公司的業務經理,她會說中國話,被公司派往中國與沈奇接洽。
其實不會說中國話也沒關係,沈奇的英語水平足以跟美國人交流。
會講中國話的混血美國人,與中國人接觸可能更有親近感吧。
混血女經理說到:「叫我珍妮弗吧,沈教授,第一版《數論史》,你與我們斯普林格合作,大家合作的非常愉快,6年來的成果有目共睹。第二版《數論史》,我們希望繼續與你合作。是的,因為你的學術影響力,一篇多達5000次引用的數論論文,毫無疑問,這是數論界聖經般的存在,所以《數論史》成為美國大學的教材,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