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陣,王冬妮又疲態畢露。她說:「要不,你先回去吧。」
「為什麼?你想睡就睡會,我帶了筆記本電腦來,可以在這裡碼字的。」
王冬妮撇撇嘴:「我想你晚上陪我看電視。今晚有金曲獎的頒獎典禮,我很想看看的。」
杜采歌有些為難。
他其實是很喜歡按照計劃行事的人,討厭被隨意地打亂自己的計劃。
不過考慮了一會,他還是點頭說:「沒問題。」
他很快收拾好東西,和王冬妮、她母親打了招呼,就回劇組了。
到了拍攝現場,他沒有馬上接過指揮大權,而是先看劉梓菲拍了幾條。
休息的時候,他問劉梓菲:「那兩個群演,要到聯繫方式了麼?」
「找到了。」
「叫過來吧,讓他們拍幾個鏡頭試試。」其實這部電影裡面,不拍他們的鏡頭也無所謂,關鍵是杜采歌想考察一下他們。
劉梓菲便走到一旁去打電話。
……
徐招暘蹲在地上,一身髒兮兮的衣服,手中拿著單詞本,嘴裡念念有詞。
柳芃飛坐在距離他不遠處,拿著一台新的山寨智能機津津有味地看著網絡小說。
一個電話打了進來,是個陌生號碼,打斷了柳芃飛的閱讀。
他皺了皺眉,雖然很想按掉,但或許是有人找他去演個屍體呢?於是猶豫了兩秒後,他還是選擇了接聽。
「喂,你好。」
「劉導,您好您好!當然記得!」柳芃飛站了起來,雖然沒人看著他,他還是不自覺地挺直了腰。
「現在?現在沒什麼事。現在過去?好的,沒問題。我朋友也叫上是吧?好的,我們馬上就來。記得路,當然記得!」
掛掉電話,柳芃飛剛剛抬起頭,就被嚇了一跳。
卻見徐招暘那張丑兮兮的大臉出現在距離他不到10公分處,差點把光線都遮擋了。
「你幹嘛?」
徐招暘目射奇光,臉頰上的肌肉顫抖著:「是不是海明威的劇組?那個劉導?是不是叫我們去拍戲?準備給我們一個角色了?」
柳芃飛搖搖頭:「你想多了,對方只是叫我們去補拍幾個鏡頭。」
徐招暘還是難掩興奮之色,「可是你想啊,如果只是單純的補拍鏡頭,為什麼不把那天別的群演都叫上? 只叫了我們兩個!」
柳芃飛往旁邊掃了眼? 那天一起去過海明威劇組的群演有不少正在這裡等活兒,確實沒人通知他們過去。
這麼一想? 他也覺得? 似乎有機會出現了。
「不管是不是機會,總之? 人家要我們做什麼,我們都要做好。人家要我們做到100分? 我們就做到120分。」柳芃飛認真地說。
「那當然? 」徐招暘目光炯炯,「哪怕劉導只給我3秒鐘的鏡頭,一句台詞,我也要用這3秒鐘征服她!」
「餵? 」柳芃飛不滿地說? 「等會到了劇組,可別說這種雙關語。你覺得好玩,可人家心裡有點不舒服的話,原本該是我們的機會就跑掉了。」
徐招暘用力地點頭:「廢話,我是什麼人你還不知道麼?該正經的時候我比誰都正經。」
他的臉上浮現一個喜感十足的笑容:「兄弟? 加油!抓住機會,成為真正的演員!」
「恩!」
……
杜采歌看著眼前這兩個忐忑不安、帶著討好笑容的年輕人。
其實說是年輕人? 也不算特別合適。
從面相看,他們應該都超過30歲了。
不是那種滿臉膠原蛋白的狀態。
和「小鮮肉」這個詞不沾邊。
不過眼神都不錯? 或許會是那種「眼睛裡有戲」的演員。
要做到「眼睛裡有戲」,不是努力就行的? 先天條件不好? 就很難用眼神來表達情緒。
而從身材來看? 他們的身體狀況都保持得不錯,應該是經常有鍛鍊。
杜采歌在打量他們的時候,這兩個臨時演員也在認真地觀察這位傳說中的「海明威」。
作為音樂人的海明威,自然是名滿天下的。
除了那種住在大山深處,幾乎從不來外面世界的人之外,誰敢說沒聽過海明威寫的歌?
至少柳芃飛和徐招暘這種,平時並不是很喜歡聽歌,但對海明威的那些經典作品也是耳熟能詳。
沒辦法,走到哪裡都能聽到。
哪怕是去路邊的5塊錢一次的理髮攤,人家都拿著一台破舊的CD播放機放著「聽海」「吻別」「光輝歲月」。
想不聽都難。
而作為作家的海明威,也在漸漸地樹立自己的品牌,連續好幾部火爆的網絡小說,再加上柳芃飛看不懂、卻不明覺厲的《老人與海》,已經讓海明威成為2008年受關注程度最高的作家之一,據說也是作家收入排行榜的第一位。
可是,作為導演的海明威,卻仍不為人知,只有他的粉絲、還有圈裡人會了解多一點。
之前海明威靜悄悄地開拍《那些年》,就幾乎沒什麼媒體報導。
後來海明威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拍攝,還公布了宣傳片之後,也沒引起太大的波瀾。
幾乎也沒什麼媒體跳出來說「海明威你飄了,不好好寫書/寫歌,去拍什麼電影」之類的。
一個音樂人/作家,去拍電影,其實還是挺有話題性的。
可是啊,《那些年》的總投資才300萬。
加上宣傳經費也才300萬。
而且一開始就宣布了是一部40分鐘左右的微電影。
除了男主角姜佑曦之外,也沒找什麼著名的演員。
所以大家都理所當然地覺得,這是一部自娛自樂性質的東西。
就算是想挑事,想攻擊海明威的人,都不會通過這個點來攻擊海明威。
因為普羅大眾不會對這樣的報導買帳啊。
海明威又不是沒錢,他掏300萬來拍部電影圓夢怎麼了?
你們媒體是閒得有多無聊才拿這個說事啊?
所以有媒體試探性地抨擊了海明威幾句,發現無人買帳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後來《那些年》剛剛登陸各大視頻網站時,也確實是一部粉絲向電影,最初購買的人幾乎都是粉絲。
直到後來口碑擴散,才有不少普通網民、熱愛電影的人入坑,一個月時間,賣出了大幾百萬份。
以觀影人次來計算,如果這是一部大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的話,現在票房已經過2億了。
這就有點令人刮目相看了。
而專業的影評人也對《那些年》評價甚高,對海明威的執導能力普遍認可。
可以說,海明威在導演之路上,走出了堅實的一小步。
而很快,當海明威宣布了《老男孩》的拍攝計劃時,又有不少媒體摩拳擦掌,準備搞事——你拍了部300萬的微電影,取得一點微小的成績,就開始飄了是吧,就準備……額?700萬總投資?仍然是微電影?是《那些年》的續集?沒有大牌參演?
啊,這,挺好,我剛剛什麼也沒說。
能說什麼呢?
這是非常穩健的做法啊。
如果海明威這次要拍一部投資5000萬、甚至上億的大作,請一些片酬幾千萬的大牌明星,那媒體絕對能把他噴到自閉。
但海明威這一步走得太穩健了啊。
700萬的投資,哪怕只是對《那些年》感興趣,想看續集的觀眾買單,也可以保證這部電影不虧本!甚至已經可以說是預訂盈利了。
杜采歌的做法讓人根本挑不到錯處!
所以圈內人聊起來都是這麼評價的:海明威的功底很紮實,看《那些年》就知道了。
海明威行事穩健,第一部電影300萬,第二部電影700萬,就算賺不到大錢,但肯定也不會虧。
海明威很有自知之明,不會貿然挑戰高難度,跟著他拍戲心裡有底。
一部《那些年》,捧紅了許清雅,另外幾個男配角也名氣大增。
而姜佑曦雖然據說是很低的片酬參演,但因為演出這部戲而增長的粉絲數量,讓他絕對不虧就是了。
所以,平時群演們閒聊的時候,有不少人表示:真希望自己這匹千里馬被海明威這伯樂相中,能和海明威合作幾次。
柳芃飛和徐招暘自然也做過這種夢。
對視了一陣後,杜采歌開口:「這次麻煩你們過來一趟,是有幾個鏡頭需要找你們補拍一下。」
徐招暘帶著討好的笑容說:「我們知道,劉導說得很清楚。我們會努力做到最好!如果還有別的鏡頭需要我們拍,我們也會拿出最好的狀態!絕不給您添麻煩!」
杜采歌緩緩點頭,其實這兩天在陪王冬妮的時候,他琢磨了一些小支線劇情,可以拍出來看看效果。
至於最後用不用,那是兩說了。
「這樣吧,」杜采歌微微頷首,「先補拍。拍完了,我們再拍一兩組鏡頭試試。至於錢得話……」
杜采歌還沒說完,柳芃飛已經搶先開口:「什麼錢,錢,錢不錢的,導演您,您給我們機會,那麼多,多,工作人員配合我們,那是您賞、賞識我們。我們肯定努力拍,拍好,不辜負您的賞、賞識。先拍,拍好了,您覺得滿,滿意了,咱們再談錢的事。」
他不知道海明威的真名,覺得喊「海導演」又特別難聽,乾脆就只喊「導演」。
徐招暘在一旁捏一把冷汗。你這口吃的毛病,怎麼在這關鍵時候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