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商業互吹需不需要底線?

  「看見沒?」

  「以前可是貝勒爺的王府!」

  「地上鋪的都是岫巖玉,這才叫排場。」

  走進院子,沈鋒腳踩著滿地淺綠色溫潤的石塊,不知道還以為是足底按摩呢。

  「家宴最大的特點是高度私人化,既能體現主人的生活態度,又彰顯獨特的待客之道。梅府03年開業迎賓,主要經營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私家菜,菜餚由他的私廚傳人掌勺。」

  可兒邊介紹邊走,四周環境雅致,到處修竹瘦影,景致迷人,聽說其中一顆老棗樹已有將近300年的樹齡,樹下停著兩輛老洋車,電影《駱駝祥子》中的道具。

  來到窄廊的盡頭,玻璃流瀑,櫃中展示的是由梅蘭芳先生當年演唱《貴婦醉酒》時所用的行頭,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古色古香,婉約綺媚。

  再往裡走,庭院逐漸開闊,明代的拴馬石矗立,似乎在靜候武生的到來……

  三進三出的院子,梅廳、蘭廳、芳廳。沈鋒看著青石牆上,定期更換著時令牌,預示氣候氣溫,也預示著時下的菜品種類。

  每個廳都不大,也就放上四張方桌,房間牆壁上都掛著梅蘭芳生活或表演時的老照片,聽說還有更私密的包房在後院。

  不得不說每幅照片和擺設的歷史以及背後的故事,仿佛帶人走進京劇大師的生活,像是在欣賞一部膠片老電影,或是一台韻味十足的京劇,訴說著一代名旦的往日風光。

  甚至空氣中隱隱流動著梅蘭芳的婉約低唱,氣氛恍如隔世,令人心醉神迷。

  這就是底蘊。

  「快點錄視頻!」趁著沒人,可兒低聲道:「先錄點素材,萬一最後人家不讓錄,咱們也有東西。」

  沈鋒一挑大拇指,趕緊開始,先掃一圈環境,可兒笑顏如花道:「今天帶大家探秘傳說中的四大私房菜,晚上還有一位神秘大咖哦!」

  「梅菜講究養顏、清音、康健、止胖。沒有菜單,不論人數,統一按宴待客,按桌收費,晚上用餐……」

  站在照片牆前,介紹道:「這裡老闆叫東家,經理叫總管,菜單都由總管親筆書寫,菜式來自梅蘭芳家傳的六百道菜,四位廚師都是梅先生家廚王壽山先生的傳人。」

  「因為梅先生職業原因,最擅長清淡做法,這裡絕沒有辛辣刺激的調料,但清淡並不代表著淡而無味,別有一種滋味!」

  「你們看餐桌上早就擺好灑金紅紙,上面以毛筆手書菜名。服務員都是親切和藹的梅嫂,40歲左右,端莊穩重,打扮質樸典雅,風韻猶存……」

  沈鋒一頓操作猛如虎,儘量收集素材,這種高逼格的私房菜最重視隱私,必須先下手為強。

  八點半,終於見到傳說中的陳曉卿,一個面容黝黑,胖胖的,一旦說起美食,如同少女般嬌羞的中年大叔。

  簡單客氣,三人坐下,可兒首先舉起茶,敬陳曉卿道:「每次忍不住美食誘惑的時候,總是想起陳老師的那句話……」

  「為什麼嘴裡總是飽含口水?」

  「那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眾人哈哈大笑,陳曉卿也露出招牌微笑,解釋道:「我的座右銘就是人生不過吃喝二字,不用考慮詩和遠方,要珍惜每頓飯的苟且。」

  沈鋒忍不住笑,其實也看過圓桌派,對於陳曉卿印象很深。尤其是舌尖前兩部簡直堪稱神作,可惜第三部撲街,聽說是因為他從央視跳槽?

  「其實我也是可兒看美食的粉!」陳曉卿笑道:「說的很專業,真希望多一點你這樣的自媒體。」

  可兒趕緊客氣幾句,拿出菜單遞給陳曉卿,謙虛道:「哪裡哪裡,希望有機會給前輩多多學習。」

  「哎,太嚴肅了吧?」陳曉卿怕氣氛尷尬,開玩笑道:「我沒有那麼神,全靠團隊的力量,舌尖幕後不光是我們,還有很多幕後英雄。」

  「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廚師高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美食家,比如蔡瀾先生……」

  「當時我們想考證魚生出現在什麼時候,它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就找到俞教授,她能回答我們這個問題。」

  「想知道南米北面的飲食格局的形成大概在什麼時候,畝產大概是多少,找到北大的韓教授,能提供非常確切農業地理以及種植史的所有背景。」

  「後來因為片中一段解說詞,大概只有二十來字,俞老師給我們寫了一封四千多字的回信《魚膾的初步考證》,真的很感動。」

  「還有各種科學顧問,某些對健康有明顯危害的食物,肯定要篩選出來,儘量不放入節目,或者給觀眾有效的提示。」

  「想要解釋一個東西為什麼好吃,假如很多人不知道羊肉為什麼鮮嫩,我們就會告訴大家羊肉鮮嫩是因為它肥,但是一個長江流域的人,可能就會覺得肥的羊肉怎麼會細嫩呢?」

  「羊肉脂肪含量是決定口感,脂肪含量從1%到7%,風味是遞增的,在這個範圍內,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口感就上一個層級,7%是一個臨界點,再往上就會顯得肥膩。」

  「當時我們知道這些數據,在片子裡就不會簡單的說羊肉非常細嫩,而是說肥腴的脂肪下,肉質極為細嫩,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可能一萬個觀眾裡面,只有五個人知道具體含義,但把正確含義傳遞出去,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一番話聊下來,氣氛很快輕鬆,畢竟都是吃貨,加上蔡瀾的介紹,有很多共同語言。

  梅嫂送來幾盤菜,指著一碗碗粥,招呼道:「這是梅家的招牌之一,鴛鴦雞粥,必須嘗嘗。」

  沈鋒接過青花瓷碗,雞粥如同太極圖,一半湯白勝雪,一半綠比翡翠,相生相惜。

  陳曉卿看著可兒,試探道:「味道如何?」

  可兒喝一口,毫不怯場點評道:「所謂雞粥,整碗沒有一粒米。雞肉熬最少一天一夜,爛成蓉狀,再根據不同時令選擇蔬菜,做成菜汁,調成太極圖狀。口感清淡,色香味俱全。」

  「果然瞞不過你的舌頭!」陳曉卿笑道:「梅先生登台演出之前,喜歡提前兩個小時喝粥。臨近演出不再吃飯,符合飽吹餓唱的標準。」

  「袁枚《隨園食單》也有雞粥,肥母雞用刀將胸脯肉去皮,細刮或刨刀刨,不可斬,斬就不膩了。」

  「保留雞肉的纖維不被破壞,然後與雞的其他部分一起熬湯,加入細米粉、火腿末熬成粥。」

  「久而久之養成三不三怕的飲食習慣:不喝酒,不吃內臟、不吃紅燒肉之類太油膩東西。怕生痰,怕演出前後吃冷飲,怕熱嗓子給啞了。」

  「終其一生非常注意保護肺和嗓子,據說睡覺時也會含一片雪梨以養肺護嗓,吸肺火,第二天取出扔掉,絲毫不會馬虎……」

  沈鋒看著一大一小兩個吃貨滿臉興奮的樣子,算了,看來連捧哏都不用,自己還是悶頭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