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唯命是從
大殿議事之後,眾人各自散去,武將們要按照軍令徵召士卒集結,天策府僚屬們和行台官員們則需要清點府庫和軍械存量。
只有李青蓮、獨孤潁、郭風和、張堅、朱德裕、常雁衡、於仲亨七人留下,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
這會李元徽才對眾人說了自己長安之行的見聞,以及年底禪讓的事情。
李青蓮頗為不解道:「大王,此事屬下有些異議,陛下如今居於帝位,而東宮、晉王府相爭,齊王府超然於外,這難道不是對大王更為有利?反而是太子進位之後,雖然說朝中有晉王牽制,但無論如何也不如此時進退有餘啊。。。」
獨孤潁道:「臣也以為,此時陛下在位,對殿下更為有利」
李元徽聞言則嘆氣道:「你們說的我豈能不知?但若阿耶不退位,讓太子登基,東宮和晉王府的就得一直爭鬥下去.如此,一統天下之日遙遙無期啊」
「可太子一旦繼位,雖然短時間內會繼續倚重您跟晉王殿下,但長此以往,雖有金匱之盟,但未必能容的下您跟晉王吧,不知道大王您準備到時候怎麼辦呢?繼續退讓嗎,還是讓洛陽以平息事態嗎」
郭風和則進行了一番反問,也說出了眾人的擔心。就是如果太子上位以後,想要收權您怎麼辦?是一退再退,還是怎麼著?
這也是沒有說話這些武將,張堅朱德裕常雁衡的心聲。
李元徽嘆了口氣道:「我知道你們的擔心,但即便是二哥登基,也不能立即掌控關中,到時候三哥攜滅國之功回到長安,威望必然大增,到時候他還有時間和精力來對付我嗎況且」
「況且,無忌給我看過了最近東宮用的藥方,東宮為了掩人耳目,還特意沒用的太醫院,而是長安有名的疾醫,我二哥啊」
說到這,李元徽有些神情低落的搖了搖頭,其意不言自明。太子應該不是身體狀況不會太好,最少不會長壽。
幾人聞言,則全都面色稍霽,他們對於這等隱秘事自然是不曾知曉,如今聽了李元徽的說的,全都多了些安心。
「所以這次三哥用兵荊南,我齊王府上下都得竭盡全力」
李元徽的意思是,我跟老三現在是一個戰線的,不要試圖在這種事上拖後腿,幫他就是幫我。
眾人聞言全都再次應聲:「唯大王命是從。」
在長安之後,洛陽這個東都的行政、軍事體系也全都開始運轉起來,為了這次攻伐西魏作出戰前的準備工作。
齊王府勢力目前管轄的江州、揚州、南豫州、北豫州、兗州、青州、徐州七州之地,加上洛陽,全都是相對人口稠密平原地帶,從大唐建國之後的差不多十年時間裡,關東幾乎一直處在齊王府的控制之下。
李元徽又是一個重視恢復民生和農業生產的上位者,這就讓七州的經濟、農業以及人口水平在這段時間裡得到了極大的恢復,甚至江淮這些李元徽掌控更久的地方,如今的人口賦稅已經超過了大燕的全盛之時。
在燕末被摧殘最狠的中原地區,如南北豫州和兗州,被混戰和流寇輪番肆虐,其中豫州汝南陳郡等地甚至數百里都沒有人煙,如今也恢復的七七八八了。
甚至南北豫州因為人煙稀少的原因,反而對李元徽的戰後重建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因為江淮的土地當時很有限,又多豪強,府兵制度又無法脫離土地,所以齊王府控制的四衛,一百個軍府,除了江淮籍貫的士兵以外,其餘各部大部分的給他們的土地都著落在了豫州的淮北地區到洛陽南部的廣大平原。
而在人口和賦稅情況恢復之後,徐州、南豫州、北豫州、兗州、青州、江州這六州又陸續組建了本土鄉軍,稱之為「團練兵」。
每一百戶,抽取十五人精壯,春夏歸農,秋冬追集。
團練兵算是主要由地方官府徵發入軍﹐不登記入正規軍軍籍,服役期間發給本人身糧醬菜,軍械軍裝,協助本地駐防隊伍在境內防守﹐或配合作戰。但不長期脫離生產﹐軍事任務結束之後﹐隨即遣返回鄉。其性質介於府兵和募兵之間,算是寓兵於農。
也正因為團練兵的存在,李元徽可以說放心大膽的調動各州的州郡兵。而不用擔心州郡兵調走之後各地治安以及防衛情況。
李元徽的計劃是,以青州刺史李藥師為行軍總管,率青州軍八千人,兗州軍七千八百人,南豫州軍四千五百人,北豫州軍五千五百人,徐州軍四千二百人。
此外還有剛剛組建的二十個折衝府新兵,尚未分配給各個衛府,一直按照李元徽親自擬訂的訓練計劃進行訓練,其訓練內容和組建參照拿破崙時期的法軍,戚繼光的戚家軍,以及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已經差不多有一年時間,到了淬火開鋒的時候了,這次李元徽讓這些人跟隨李藥師出征,也就是覬覦厚望。
如果表現的一般,不如現在的江淮老兵,甚至差之遠矣,李元徽直接就把這部分新軍打散,分配到戰鬥力已經成型的各衛府,直接以老帶新,以後也不折騰啥軍事制度改革什麼的。
沒那個天分,說明自己抄作業都沒抄明白。
若是戰鬥力得到印證,手中就多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精銳,並且也是未來唐軍的發展方向。
新軍二十個折衝府,以徐乾德為鎮軍將軍,使持節,督領四部,傅惟學為撫軍將軍,副都督。
段孝先、李保、朱文正、藍譽四人為前後左右中郎將,各領五折衝府。
這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年輕。段孝先是段夫人和段氏兄弟的侄子,李保和朱文正是老朱的外甥和侄子,藍譽是常雁衡的妻弟,也就是小舅子。
幾人年紀相仿,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紀。是李元徽重點的培養的下一代武將,並親自教授兵法和行軍。寄予厚望。
軍令下達之後,徐乾德和傅惟學作為正副都督,帶著四個年輕小將來到宮中領命。
李元徽道:「乾德是百戰名將,惟學是萬人敵,這次帶著新軍出征,須得小心.而你四人都是孤非常看好的將才,也都隨軍征戰歷練過,孤今日也沒什麼囑咐你們的,都是老軍伍了,規矩都懂,令行禁止,出征以後軍令就是王命,哪個敢抗命不遵的,乾德直接帶著人頭回來。」
四個年輕將領聞言全都伏地而拜,口稱「不敢,必依軍令行事。」
最後李元徽指著一旁兩個侄子道,「這是我長兄的兩個兒子,長恭和延宗,這次各帶五百甲騎隨軍征伐,乾德和惟學,你兩人將他二人帶上,好好歷練.我剛才說他們四個的,與你們兩人也是一樣,明白了嗎?」
李長恭和李延宗沒想到這麼快四叔就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隨軍出征,當即道:「是,四叔,長恭(延宗)明白」
徐乾德和傅惟學連聲應下,心中卻是叫苦不迭。
新軍本就是一窩刺頭,段孝先、李保還好說,性格都偏向穩重,藍譽和朱文正這兩人就有些桀驁不馴了。
這又來了兩個前太子的子嗣,兩個皇孫郡王,這隊伍可真不好帶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