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西北

  第421章 西北

  李源東臨洛陽,算是完成了原先的既定目標,因此也就打算迴轉關中了。

  盤算許久之後,他準備留下宰相之一的裴繼,和十二衛大將軍之中的竇琮、劉宗訓留守洛陽。

  但還沒來得及做任何部署,李源本人就因為身體不適,需要臥床休息了。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無法啟程回長安了,只能留在洛陽修養。

  齊王府這邊,倒是有不少人時常過來求見,來探聽消息,想知道齊王準備如何應對。但齊王府卻大門緊逼,齊王本人終日在宮中。代替皇帝處理軍政事務。每日夜間才回王府,所有舊部來求見都見不到人。

  這一日,在臨出發前往宮中之前,王妃慕容佳音在幫他穿戴衣冠,順嘴問了一句:「家中可用準備收拾細軟?」

  李元徽想了想才道:「還是要做些準備的,江淮天氣炎熱,多準備些輕便衣裳.」

  慕容佳音聞言,感覺自己好像聽錯了,隨即漏出一個不解的神色。

  李元徽笑了笑,卻沒有解釋,轉身離去。

  另一方面,關中隴右的情況也傳來消息,天水、南安兩郡失守。去年剛任命的秦州刺史城陽郡王李淦率軍支援,失利,身死陣中。

  而涼州刺史韋亢和金城太守侯浚率領的涼州邊軍還在路上之際,就已經是進退兩難了,因為同樣在去年剛設立的夏州北地郡被北燕襲擊了。

  夏州刺史梁從業降燕。

  夏州是大唐以北地朔方兩郡所析出而設置成州,起因是前燕的朔方太守梁從業上表給李源,想要突厥歸附過來,李源欣然同意,還特意合朔方郡北地郡為夏州,任命他為刺史。

  而梁從業本就是邊地豪族,沒有什麼定性,劉玄機派人招降,並且送了他不少財物,直接就讓他改弦更張了,決定叛唐降燕。

  更是大言不慚道:「劉太尉知我,我本就是大燕忠臣,何來叛唐之說?」

  這次更是直接出兵配合北燕騎兵七千襲擊了北地郡。

  北地郡治富平被攻破,太守、郡丞等文武皆戰歿。夏州和秦州等於是關中的西北兩門戶,這兩個地方同時出現問題,並且北燕騎軍還穿過了上郡突襲北地,那麼包括隴右秦州的吐谷渾作亂,夏州刺史叛亂這些問題的就全都有了脈絡。

  北燕這一手等於是直接在大唐後院放了一把大火。

  並且這個火放的時機非常巧妙,正好是李源把關中禁軍全都帶出去之後的事。

  李二面對隴右和朔方方面的糜爛局面,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兵啊。

  之前長安好不容易派出一萬多援軍,也就只是穩住了隴山一線,天水和廣魏目前是苦苦支撐。

  唐軍因為兵,除了分兵守住隴山道之外,只能分出數千援軍支援被圍攻的天水,但因為亂軍勢大,只能靠近隴縣附近紮營。

  另一方面,在侯浚的勸說之下,韋亢終於下定決心,先按照軍令解決秦州這邊。

  涼州一萬五千步騎在趕到秦州之後,立即對吐谷渾發起了反擊。金城太守、奮威將軍侯浚親率數千鐵騎沖陣,涼州刺史韋亢率軍在後掩殺,大唐涼州軍在冀縣外圍大破吐谷渾和羌胡聯軍十餘萬。

  關中援軍也配合出擊,冀縣之戰唐軍大破吐谷渾和羌胡聯軍,斬首萬餘,俘敵兩萬。

  大量的羌胡人被唐軍趕進了渭河,溺斃。

  隨後唐軍合兵一處,迅速收復隴右十餘城,吐谷渾伏允可汗狼狽退軍。

  但侯浚卻窮追不捨,最終帶回了伏允可汗丟棄的頭盔,本人卻不知所蹤。

  冀縣一戰侯浚可謂是名震西陲,李二得知戰報之後,立即表侯浚為秦州刺史、鎮西將軍。

  同時令侯浚和韋亢以及張平高、劉高遷等,合涼州、秦州、長安援軍三部,約三萬人,北上夏州。

  同時又從李源派回來的隊伍之功挑選了精兵萬餘人,命臨淮郡王李滄率之,出蕭關馳援北地戰場。

  北燕方面,奉命率軍奔襲千里而來的,是征北大將軍、代國公拓跋天保,這位年方二十歲的驍將卻是善用騎兵的行家裡手,千里奔襲還能保持軍隊的戰力。

  劉玄機給他的命令是配合在西邊搞事情的吐谷渾和羌胡諸部,給大唐關中以北找些麻煩。

  但如果碰到大軍而來,不要硬碰硬,該撤就撤。

  所以唐軍從隴西沿著黃河向北進發的時候,拓跋天保就找到了梁從業,商議退兵。

  梁從業也是非常識時務的,知道這仗可不好打,兩人很快達成一致,但梁從業卻要把北地郡之民全數遷往朔方。

  拓跋天保想了想之後都同意了他的請求,並且親自率領騎兵去襲擾唐軍,以期給梁從業遷民爭取時間。

  好在這時節黃河已經能夠行船了,梁從業將北地郡萬戶居民盡數遷往朔方。

  拓跋天保親率騎兵,故布疑陣,跟唐軍玩了幾天的捉迷藏之後,差點被侯浚率領的騎兵給纏上。

  他知道要是這麼打下去很有可能要栽跟頭,於是果斷率軍撤離,不再兜圈子。

  唐軍則小心謹慎的繼續向北進發,沿著黃河一路收復了已經是空城的北地。

  見到空城之後,幾個唐軍將領全都有些氣憤,當即就準備追擊,但侯浚卻建言道,從這邊向北,在黃河西岸要經過賀蘭山,那邊地形複雜,燕軍很有可能在賀蘭山附近埋伏,現在出兵追趕肯定遇到對方的伏兵。

  劉高遷和張平高兩人都是李源的親信,是創業元謀功臣,屬於是老資歷。

  而侯浚則是跟著太子在隴右起家的心腹,劉張兩人也沒把侯浚這小年輕放在眼裡,堅持出兵追擊,侯浚卻拒絕跟他們一起出兵。

  結果正如其所言,劉高遷和張平高兩人被燕軍伏兵所敗,只能率軍而退。

  不過這時候侯浚卻又出來說話,說燕軍現在伏擊成功了,肯定料定我們不會追擊,必定快速通過賀蘭山地區,從而減輕防備,這個時候追擊一定會取得勝果。

  侯浚親自帶著三千騎兵,而張平高和劉高遷兩人也將信將疑的跟著一起再度出兵,果然在賀蘭山北麓追擊到了燕軍,大破其眾,斬首兩千餘,繳獲輜重無算,奪回北地民眾萬餘人。

  隨後張平高和劉高遷又要乘勢進攻朔方郡。

  侯浚則表示,這個時候不能打,因為燕軍騎兵在黃河東岸不知道去向,如果我大軍出兵朔方,需要的補給線長達千里,即便通過水運,也很容易被燕軍所截取,現在只能退守北地,等候太子的詔令。

  這次,張劉兩人沒有再反對,因為朔方到關中確實千里之遙,北地被搬空了,無法提供糧草支援,從關中千里運糧的確很難保證運輸線路的安全。

  而另一邊,拓跋天保則果真如侯浚所預料的,他就在黃河東岸上郡和北地之間盤桓,在得知唐軍退回北地之後,才準備返回并州。

  而他也正如侯浚的預料那般,就是在等唐軍去打朔方,而後他好從背後下刀。

  但唐軍沒有進攻朔方,而他這邊也就沒有什麼進攻的機會了,所以當即選擇了退兵迴轉并州。

  回去的路上,已經得知唐軍消息的拓跋天保,很有興致的問到身邊的鴻臚寺卿崔炎:「這侯浚是誰?以前怎麼沒聽過?」

  崔炎是清河崔氏出身,博覽群書,見識廣博,能言善辯,身為鴻臚寺卿,這次的任務主要是作為聯繫人,勸降梁從業,而從結果上看,這個任務完成的也相當好。

  「是唐太子李二郎的親信,原是大燕雁門太守侯直之孫」作為世家之中的一員,即便是大唐朝堂上的世家脈絡,他也是一清二楚的。

  拓跋天保道:「這侯浚之前名聲不顯,卻有如此的謀略,大唐果真人才濟濟,不可小覷啊。」

  崔炎笑道:「要不然,李唐能得天下之大半?羽翼之盛,慕容鮮卑外,還未有如隴西李氏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