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明理

  第418章 明理

  實際上懷縣戰場上,燕軍兵力唐軍的兩倍。

  李元徽雖然親自率親軍趕到戰場上,但也無法改變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燕軍若要繼續跟唐軍作戰,這場懷縣之戰接著打下去勝負很難說。

  但劉玄機雖然沒來,但他也是能夠猜到這邊戰場是個啥情況。說道用兵,韋孝矩是把好手,但他沒威望,跟北燕這些劉玄機一手從底層提拔的將領沒什麼瓜葛,又是先帝的表兄,很難服眾。即便你是對的,但我不一定聽你的。

  另一個明白人是斛律明月,驍勇善戰,並且能夠審時度勢。但缺點是太年輕,說話分量不大,威望不夠。

  剩下東方狄和薛孤延、傅弘之這些人,全都是猛將,讓他們獨領一軍都沒問題。

  但要是讓他們一起出戰,沒沒有一個主心骨,那是一定要出亂子的。再者說劉玄機也不相信這幾個人能是李元徽的對手。整個天下,說道用兵打仗,最讓劉玄機忌憚,就是李元徽和李玄慶這兄弟二人。

  甚至不是他們的兄長李二這個名滿天下的勇烈之人。

  韋孝矩若能控制全軍倒是有機會可以通過兵力優勢來取勝,但可惜,他控不住,也不能讓他控制住。

  所以劉玄機看到沒有前途不明,也是當機立斷,搶下懷縣的機會已經很小了,並且第一陣已經輸了,後面讓唐軍士氣起來了,這場仗可就不好打了。

  而李元徽這邊,對峙了幾日之後,發現燕軍要走,也沒有同意眾人的追擊的請求,「燕軍雖然敗了一陣,但主力並沒有受損,兵力是我倍之,韋孝矩和東方狄等又都是名將,追擊恐怕會損兵折將」

  懷縣之圍雖然解了,但危機並沒有接觸,河內一帶燕軍差不多有八萬眾。仍舊是唐軍的巨大威脅。

  不過劉玄機接下來卻並沒有什麼異動,只是從雍榆城退到了盪陰。

  回到盪陰之後,韋孝矩為首的一眾將領向劉玄機請罪。

  劉玄機卻大笑著攙扶他們起來,然後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且此戰失利,也是我指揮失當,與你們又有什麼關係呢?不必介懷,唐皇李源率大軍前來,未必就不會北上攻我,諸位還需振作,為國出力.」

  劉玄機的大度讓眾將有些羞愧,都暗自想著,若有機會定要找回這個面子來

  相持十餘人,劉玄機又從盪陰退到了鄴城。這樣反常的行為多少讓眾將有些意外。

  黎陽、朝歌加上李四帶來的兵馬和柴榮的援軍,加起來也就是四萬餘人,兵力也就是燕軍的一半。

  懷縣戰場上,有所失利也是因為意外,並非就是燕軍打不過唐軍,現在一退再退,燕軍的各級將領全都有些憋悶,但劉玄機在軍中的威望,卻是讓所有人都不敢質疑。

  李元徽這邊,將戰事的情況匯總之後,上表給李源,自己則率軍進駐枋頭,原本是想著卡主劉玄機的進兵線路,卻沒想到這老劉先從雍榆城後退到盪陰,又從盪陰退到了鄴城。

  這種行為還是有些反常的。難道是琢磨給老李下套?引誘他去攻鄴城?

  最後還是李源使人送來的情報,讓李元徽明白了他的意圖。

  隴右是關中的西陲門戶,對關中形成了高屋建瓴之勢,這裡出了問題的確是容易影響到關中。

  現在李源帶著關中大軍東出崤函,君臨洛陽,而關中那邊卻人心惶惶,李源就得儘快返回。

  劉玄機退兵其實更像是在表態,你們李家父子有什麼事你們就解決就完事了,我不摻和。

  想到這,李元徽不由得笑了起來,劉玄機這是示弱的意思?

  而且懷縣這一仗打下來,好像看起來燕軍還挺容易對付?這就是讓許多人生出些想法,我上我也行啊!或者是,他上他都行,你上你也行。

  李元徽是早就有心理準備了,甚至還自嘲過,要不咱也當一塊唐磚算了。隨後留下蕭釋之率萬人鎮守枋頭,和姐夫柴榮一起返回了洛陽。

  三月初,李源駕臨洛陽,齊王李元徽、譙國公柴榮、北豫州刺史趙文恪等出城郊迎。

  齊王賜同乘車架。

  父子又是一年多沒見,李源模樣沒怎麼見老,精神頭也不錯。見到李元徽然後感嘆道:「你倒是清減了不少,可是這段時間征戰在外,過於勞累?」

  李元徽道:「還好,從去年開始就沒得閒,先是去了青州,回了洛陽就緊接著跟劉玄機在黎陽一線耗了小半年,本想著今年能夠輕鬆些,誰知道紫霞關又出了差錯.懷縣險些失守,這倒是我做事不夠周到.好在亡羊補牢猶未晚.」

  李源卻笑道:「人無完人,誰又能做事滴水不漏?」

  李元徽又問道:「阿耶這些日子,身體可還好?」

  李源點點頭道:「還不錯,就是體力大不如前了」

  李元徽聽了這話,都差點罵出來,伱老李進長安以後一直到當了皇帝這幾年生了七八個皇子和五六個公主,東宮和晉王府、齊王府三家新生人口都沒宮裡多.你這叫體力不好?

  還想怎麼好啊?我都不好意思拆穿你

  父子兩人一路說著閒話,基本上沒有涉及到政務,軍務,李源跟他說的基本上就長安那邊的家長里短,你那幾個兄弟如何如何,你舅舅家如何和,你二哥那邊如何和。

  李元徽就這麼聽著,回話也是說自己的幾個兒子如何如何。

  車架外面,楚王李智積和魏王李孝正並騎而行,他們甚至能聽到車中的皇帝和齊王父子的笑聲。

  這種待遇,他們可從來沒有。

  李孝正小聲跟李智積道:「王兄,看見了吧,這太子就不說了,就連晉王兄和齊王兄,也不是咱們能比的!」

  李智積瞥了他一眼,然後道:「六郎,你我拿什麼跟三哥四哥比啊?」

  楚王李智積的生母萬貴妃雖然受寵程度一般,卻是後宮之中目前位份最高的嬪妃,還掌握宮中事務。

  哪怕是陰晴不定的晉王李三郎,見到這個萬貴妃也會尊稱一聲萬娘娘,很尊重。因為竇太穆皇后病逝之後,當年是萬貴妃和長嫂鄭氏照顧李三李四這幾個的嫡子。

  所以對這個庶出的兄弟,也是和顏悅色的,更不會來上一句「家奴」之類的話。

  而李智積也非常識時務,他知道跟二哥三哥四哥比,他就是個弟弟。

  人家都是太穆皇后的嫡子,打小父親李源親自教養的,哪怕就是之前四哥李元徽犯渾那幾年,那也得是他有資格。

  你什麼庶子也敢出去惹是生非?當家法是兒戲是吧?

  有個識時務的母親,也就能養出了識時務的兒子。

  不過李孝正聞言卻嗤之以鼻,直接冷哼了一聲。心中還暗自罵了幾句。

  這個老五就是書呆子。怎麼比不得?都是皇帝的兒子,還就不信了,等我有了功業和班底,就比他們差?

  楚王李智積算是比較穩重的一個皇子,並且非常識時務,喜歡讀書,這點受長兄李孝儼影響很大。李孝儼當年還在世的時候,經常會勸戒他多讀書,說二郎三郎四郎都是走了武事的,讓李智積多讀書,不要跟其他幾人一樣,這武事打完了天下,最後還是得文治。

  李智積對大哥的話,深信不疑。這麼多年讀了許多書,也明白許多道理。

  這不該是你的東西,就最好別碰。

  所謂,德不配位,必遭殃怠。

  (本章完)